長葛市古橋鄉家常菜接待一樣辦大事
編者按:
為反對大吃大喝、鋪張浪費,我省不少地方都大力推行“廉政灶”、“公務灶”,有些鄉鎮還自己種菜用來招待客人和自己吃。歸納起來,“廉政灶”、“公務灶”有兩大好處:一是吃得健康,少吃大魚大肉,把干部們從山吃海喝的應酬中解放了出來,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工作了;二是節約了大量招待經費,減少了餐飲浪費。日前,記者采訪了我省幾個地方的“廉政灶”、“公務灶”執行情況。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刊發這組報道,敬請關注。
“炒雞蛋、焦炒純芡涼粉、油熟醬豆辣椒圈、菜饃烙饃、手搟面……”1月24日,一走進長葛市古橋鄉政府的食堂,這樣一張放大后貼在墻上的“公務接待菜單”立刻就吸引了記者的眼球。
“現在,再也不為接待發愁了,吃飯前只需要通知食堂有多少人,做飯的師傅就能按菜單把飯備好,既省時省錢又能讓到鄉政府辦事的客人吃得飽、吃得好。”陪同記者采訪的鄉紀委書記穆鐵軍說。
記者看到食堂面積大約有40平方米,可同時滿足30人就餐。室內窗明幾凈,墻上掛著市、鄉有關廉政接待的規章制度。在大廳的右側,有一個保溫菜柜,里面有炒雞蛋、炒青菜、炒肉絲等,打開保溫柜的玻璃蓋子,誘人的香味伴著熱氣立刻散發開來。食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鄉里的接待自助餐廳,每人20元的標準,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品種,基本上都是葷素搭配、保證營養。
食堂內依次排著4張快餐桌,在其中的兩張快餐桌上,每
桌各有四五個人就著餐盤在用餐。負責中午就餐安排的鄉辦公室副主任王敏介紹,這些就餐者是長葛市市直單位的工作人員,當天上午來鄉里辦理業務,中午沒能返回市里,都選擇了在鄉食堂就餐。
穆鐵軍告訴記者,這個食堂是去年按照許昌市有關“廉政食堂”建設要求改造的。食堂結合本鄉的實際,按照廉政就餐標準推出了“自助餐”。記者自己動手打了兩個素菜、一個葷菜、一份米飯,就餐只用了十來分鐘的時間,感到既簡單又實惠。
“這頓飯吃出了家鄉的風味,也品出了政府謀求發展的心情。”同樣在食堂就餐的古橋鄉農業投資公司老板王山峰告訴記者,家常飯不但使自己看到了基層政府的廉潔,同時也增加了自己在這里發展企業的底氣,可謂是既接了地氣,又樹了正氣。
穆鐵軍說,針對不同的招待對象,鄉里精心設計了突出地方特色的菜譜。“‘家常菜’一樣能夠辦大事,最大的好處是降低了鄉里的招待費開支。從目前公務接待的300多人(次)情況來推算,一年下來可節約招待費10多萬元。”(記者宋廣軍通訊員劉曄杜瑞紅)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