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農業系統落實“四到位”促進糧食增收
河南日報訊 “去年糧食收成不錯,僅秋季的大豆就讓俺多賺了10多萬元。”1月4日下午,朱德民對記者談及去年自己田里夏秋兩季的收成時,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前幾天的雪下得怪及時,今年麥子又是一個好收成。”
朱德民是臨潁縣臺陳鎮有名的種糧大戶,近幾年來,他先后從大周、雙樓、梁閣等6個村里承包土地4800多畝,冬季種小麥,夏季種大豆、玉米、紅薯等農作物。
“去年的大豆平均每畝地能收460斤,比前年多收了近70斤,收購價也比去年多了0.4元錢,最高時達到每斤2.3元。”朱德民告訴記者,去年種的1000余畝大豆幫他多收了不少錢,這還不算其他農作物的收入。“周邊的玉米平均每畝地能收1200斤,產量更高的可達到1400斤,比前年多收2成。”
記者從漯河市農業局獲悉,去年全市糧食總產達到173.09萬噸,比前年增加3.97萬噸,首次突破170萬噸大關,平均單產432.9公斤,比前年增加5.9公斤,單、總產均創歷史新高,總產增幅位居全省第二。
“去年的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最好水平,與全市農業系統全面落實‘四到位’密不可分。”漯河市農業局局長呂孟奇說。
“四到位”即“惠農政策落實到位、高產工程落實到位、農業技術推廣到位、科技服務落實到位”。去年該市共發放種糧直補款4600萬元,綜合直補款24516萬元,良種補貼4347.7萬元,投入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089萬元,同時還發放了“一噴三防”補貼資金1060萬元;目前,該市共建成萬畝方11個、千畝方75個、百畝方900個,所建成的“百千萬”方內,
井、渠、路、電、林、機配套率為100%;該市農技人員加大了優質糧食品種的引進、示范、推廣力度,重點推廣了測土配方施肥、前氮后移、秸稈還田、“一密四改”、鐵茬免耕機播等技術,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在糧食生產過程中,該市各級農業部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千名科技人員包千村活動”,采取集中授課、科技下鄉、田間示范等多種形式,重點從農業結構調整、春播種植計劃、農作物管理等幾方面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根據不同季節為農民切實搞好技術服務。(記者 仵樹大 通訊員 郭紅福 陳慶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