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鋼農村房屋抵押貸款政府補貼利息
領到貸款,農民開心地笑了。
舞鋼市出臺新舉措,10名農民獲得331萬元貸款
政府除了貼息70%外,利率也將優惠4個百分點
閱讀提示
昨日上午,在全省上下備受關注的舞鋼市張莊社區,10戶農民以自家房屋做抵押,從當地農村信用聯社獲得了總額為331萬元的貸款。這是繼一個多月前,舞鋼市為21戶農民發放了房產證之后,在新型農村推出的又一重大舉措。而據當地政府了解,利用新型農村社區住房來為農民做抵押貸款的,目前在全省還是首例。
【現場】
10戶農民領到300多萬元貸款
昨日上午,在張莊社區里,舞鋼市農村信用聯社為10戶農民舉行了一個簡短的發放儀式。
44歲的農民石天松第一個登臺,接過了信用聯社理事長遞上的一張銀行卡,卡里存著15萬元,那是他以自家的房屋做抵押,貸出的“致富款”。“貸款主要是想把三輪車換成六輪的卡車,繼續跑運輸賺錢”。他說。
石天松住在張莊村委會東面的第一家。房子上下兩層200多平方米,除了政府補貼,花了12萬多元,裝修又花了2萬多元,家里的積蓄不夠,他又借了一些。在村子里,石天松是腦子比較活泛的,兩年前搬入張莊社區時,他瞅準村里施工的機會,買了一輛三輪車,運輸建筑材料,一年下來凈賺了三四萬元,還清了欠賬。
張莊社區基本建成了,石天松又瞄準了其他村的工地。小三輪車明顯不夠使了,想換車,錢從哪里來,困住了他。“也想過貸款,去年曾經貸了5萬元,說好話找了兩個擔保人,跑了2個多月人家都不愿意,最后鄉里出面協調才貸給我,農民想貸款太難了”。
當天領到貸款的10名村民中,有9名的貸款額度都在10萬元到20萬元之間。他們都是已經搬入張莊社區、并且領到房產證的農民,而貸款的用途和石天松一樣,都是用來做“生意本錢”的。有的要開農家賓館,有的要搞小磨油加工,有的要養羊,有的要賣山野菜。
貸款數額最大的一筆是200萬元,是貸給李瑞霞的。她在張莊社區里經營的“農家一號院”遠近聞名,幾乎每一個到過舞鋼的外地人,都到這里吃過飯。如今,她準備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
【創舉】
利率優惠4個百分點,政府貼息70%
“這是我們專門針對新型農村社區居民開發的金融產品”,舞鋼市農村信用聯社理事長白建波說,也是目前所了解到,全省金融系統首家以新型農村社區居民住房作為抵押物發放的貸款,信用聯社還專門起了個名字叫“興萬家”。
該貸款具體支持的范圍和對象是,已經搬入或者即將搬入新型農村社區的居民。借款人申請貸款時,愿意以新型農村社區住房作為抵押物,到期不歸還貸款本息時,信用聯社有權依法處置抵押物。貸款額度,原則上不超過抵押物評估價值的60%。
“對于貸款的農民來說,貸款利率和利息都有優惠”,白建波介紹,利率方面,信用聯社在同期利率的基礎上下調4個百分點;利息方面,舞鋼市財政拿出專門資金,補貼70%的利息,也就是說,農戶只用承擔30%的利息。
以貸款10萬元為例。目前,年貸款利率為15%左右,信用聯社下調4個百分點,就變成11%,10萬元一年利息是1.1萬元,政府補貼70%后,農民只需要承擔3000多元,遠遠低于其他任何一種貸款。
“目前來看,主要支持兩種用途”,白建波說,一種是為已經搬入新型農村社區、繼續發展資金的農民,提供經營型貸款;另外一種是為即將搬入新房、但無力承擔購房費用的農民,提供消費型貸款,信用聯社需要結合其自身實際情況和還款能力來確定貸款額度。
舞鋼市農村信用聯社的另外一名負責人透露,在開展此項業務之初,他們也曾有過顧慮,“農民本身的還款能力有限,信用意識不高,貸款風險較大”。在反復溝通、協商,甚至上報到河南省農村信用聯社后,最終才答應在舞鋼試點。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舞鋼市除了貼息70%外,還將拿出貸款總額10%的風險補償金,來降低信用聯社的金融風險。
【目的】
讓農民房屋變資產,腰包盡快鼓起來
實際上,對于舞鋼市來說,為農民發放貸款,也是為了解決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遇到的資金難題。
在當天的發放儀式上,舞鋼市委副書記陳建中說,經過3年的探索實踐,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在舞鋼市已經全面鋪開,進入了大規模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僅靠市財政難以為繼,部分農戶的經濟條件也無力承擔購房費用。因此,必須千方百計把所掌握的資源轉化為資金。
而為新型農村社區發放的房產證,讓房屋抵押貸款具有了可能。雖然目前舞鋼市為張莊社區發放的房產證,并不能夠像商品房一樣在市場上自由流通,但隨著社區規模的擴大和入住人員的增多,房屋可以在本社區流通,并具有了升值空間。
舞鋼市委書記高永華則認為,為農民發放貸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農民腰包盡快鼓起來”。搬入新型農村社區后,農民的吃住問題都解決了,缺的就是一個鼓腰包。“想辦法把他們的房產變成資產,再變成資本,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意義】
喚醒“沉睡”農房資產
實際上,在全國范圍內,因為缺少產權證,數目龐大的農村房屋一直處于“沉睡”狀態,無法變現為致富的資金。
在全國范圍內,農村房屋抵押貸款,已經有所探索。早在2009年10月,山東省萊蕪市房地產管理局、萊蕪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聯合下發了《萊蕪市集體土地房屋抵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集體土地上的企業廠房、農村宅基地房屋、農村集中居住區房屋和農村臨街商住房可以作為資產進行抵押貸款,農村宅基地房屋由財產變成了資產。
昨日,在電話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社說,長期以來,農民手里最值錢的財產就是住房,但由于其并不像城市商品房一樣,具有合法的產權證,因此無法變成可持續利用的資本。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舞鋼市為集體土地上的農村房屋確權,使其能夠在一定范圍內流通,具有了融資功能,能夠大大緩解農民融資難的問題,對提高農民的“國民待遇”也具有積極意義。(記者 尚杰 通訊員 牛明遠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