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大膽探索“跨區域新農合”
三門峽黃河公路大橋收費站早已撤銷,兩岸群眾來往更加便利
核心提示
就醫,是關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大事。近年來,隨著豫晉陜黃河金三角地區內的河南三門峽市,山西運城市、臨汾市,陜西渭南市(以下簡稱“四市”)經濟合作的快速推進,隨之而來的區域內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但是,現行的新農合醫療制度在跨省就醫報銷上給這些流動人員帶來諸多不便。
怎樣解決區域內參合群眾的跨區域就醫報銷難題,成為四市政府值得關注的一個民生問題。
今年2月份,在一次例行接訪中,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敏銳發現這一問題,并當即批示相關部門研究論證,拿出解決方案。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份,三門峽市發改委和衛生局共同起草了《豫晉陜黃河金三角區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合作框架協議(征求意見稿)》。
目前,這一《征求意見稿》發往其他三市征求意見后,得到積極回應,如果能夠實施,有望在區域內的深度合作上,又增加一個亮點。相信這種探索,對其他區域內的類似合作,會有諸多啟發和思考。
關鍵詞:感謝信 內容:群眾跨省就醫成區域內常態
“豫晉連水一家親,黃河兩岸傳深情。人間尚有真愛在,神州一片中國心。”5月17日,記者在三門峽市黃河醫院采訪時,在醫院辦公室意外看到這樣一封感謝信。
信寄自山西省平陸縣,署名——“曹欄的家屬”。
記者通過醫院辦公室工作人員了解到,2011年12月8日,山西省平陸縣曹川鎮居民曹欄突發腦出血,被緊急送往三門峽市黃河醫院住院治療。2012年1月,醫院收到了一封曹欄家屬寄來的感謝信。
在信中,記者看到這樣一段話:我老伴去做康復,康復大夫馮俊珍總是面帶微笑,說話輕聲細語:“老曹,堅強一點,學學花木蘭。”在這和諧的氛圍中做康復,我老伴忘記了疼痛,做完了整個療程。老伴說:“馮大夫說話真好聽,她是我師傅。”
或許正是感懷于黃河醫院的優質護理服務,在感謝信的最后,還附上這首詩。
“山西來咱這兒看病的可遠不止曹欄一家人哦!”黃河醫院辦公室主任張永紅笑呵呵地告訴記者。
確實,記者當天在三門峽黃河醫院采訪時,就遇到了來自山西省平陸縣的曹林武。
今年48歲的他,家里迎來了剛滿3天的小孫子,他抱在懷中顯得格外興奮。當記者問及跨省來三門峽就醫的原因時,曹林武說:“我們是慕名而來的,聽說這邊醫院條件設施好,服務態度好,就過來了。”
同樣來自平陸縣的段云霞笑著對記者說:“我也是來自山西的,而且我是這里的老病號了。”
關鍵詞:探索 內容:四市探索跨區域新農合合作
三門峽市黃河醫院辦公室主任張永紅告訴記者,由于地處三省交界處,山西、陜西兩省來三門峽醫院就醫的病人很多,“據我們統計,今年前三個月住院的外省病人有200多人。尤其是山西省平陸縣的病人最多,因為兩地相距較近,中間只隔一條黃河嘛。”該院產科護士長張國珍告訴記者。
近年來,隨著黃河金三角區域內經濟合作的推進,隨之而來的區域內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但是,現行的新農合醫療制度在省外報銷和結算方法上,給這些流動人員帶來諸多不便。
實現異地順利報銷,成為該區域內群眾的迫切需要和愿望。
這一問題,被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在一次例行接訪中敏銳發現。
今年2月24日,楊樹平在接待陜縣宮前鄉群眾王建水來訪時,群眾反映新農合無法在異地順利報銷,給農村居民外地打工就醫時造成很多不便的問題。
了解到群眾的困難后,楊樹平當即批示三門峽市發改委:研究能否在黃河金三角地區先行探索解決新農合異地報銷問題。
接下來,三門峽市發改委迅速與市衛生局對這一問題研究論證,并起草了《豫晉陜黃河金三角區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合作框架協議(征求意見稿)》,對于跨省報銷的難點,如定點醫療機構起付線、報銷比例標準、衛生機構信息化水平、結算方式等方面,商討合作解決方式。
關鍵詞:實惠
內容:區域內,省內外報銷標準一個樣兒
三門峽市湖濱區磁鐘鄉村民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每次去西安治病就糾結于醫藥費報銷問題,“在省外報銷起付線標準高,而且補償比例比較小,比較遺憾。”
記者了解到,根據2012年河南省衛生廳出臺的新農合政策規定,參合農民在河南省以外各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統一執行起付線2000元、報銷比例65%的標準。這個報銷比例標準比在省內報銷低不少。
如何讓區域內參合群眾順利實現跨區域報銷,成為三門峽市政府在這次合作中的首要考慮。
按照《征求意見稿》的設想,三門峽市衛生局應積極向衛生廳請示,三門峽市轄區內(6個縣、市、區)的參合農民在山西省運城市、臨汾市和陜西省渭南市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能否執行河南省省內相應級別的定點醫療機構起付線、報銷比例標準。同樣,其他3市衛生局(或新農合管理部門)也要進行此項工作。
“如果是這樣就太好了!我們來三門峽看病就不用多掏錢啦!”聽到記者介紹的這項措施,來自山西平陸縣的段云霞高興地笑起來。
關鍵詞:方便
內容:實現跨區域“即時結報”
不僅讓區域內的參合群眾得到“報銷標準一個樣兒”的實惠,而且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報銷服務,也是《征求意見稿》的重要訴求。
記者查詢得知,2008年10月17日,山西省太原市與四川眉山市首次實現“新農合”跨省互通。眉山“參合農民”在太原的定點醫院就診時,不僅可以獲得質優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還可以像太原農民一樣享受出院就報銷的“新農合”快捷補償,不用專門回到家鄉去報銷。
在《征求意見稿》中,三門峽市也借鑒了上述做法。即,參合農民在金三角地區內各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醫療費用,可報銷部分由所住醫院按照病人戶籍所在地統籌地區新農合管理部門制定的標準先行結算墊付,然后經病人戶籍所在地統籌地區新農合管理部門審核,定期回撥給定點醫療機構。
按照合作設想,實施金三角地區內跨行政區域即時結報可先在縣級醫院(二級醫院)以上的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范圍進行,制度逐步完善后推廣到區域內所有定點醫療機構。
“如果這一惠民措施得以實施,將極大地方便參合群眾。他們再也不用等到回到戶籍所在地才能領取報銷補償款了。”三門峽市一名機關干部表示。
關鍵詞:展望
內容:為百姓創造更好生活空間
對于此次正在醞釀的新農合合作,《征求意見稿》的起草部門不僅設想了具體的合作內容,還在機制上給予了準備。
比如,建立市級新農合工作協調會議制度。邀請四市主管新農合工作的市長參加,研究確定新農合合作的戰略、方針與機制,協調解決協作的重大問題;建立衛生局局長(或主管局長)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落實協調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通報情況,交流經驗,探討解決協作中遇到的問題;設立固定的聯絡和工作機構。
盡管這份《征求意見稿》進行了完善的準備,但在現實中畢竟存在諸多困難和障礙。比如,河南、山西和陜西的新農合政策不一樣。如何在政策層面實現突破,是首先面臨的難題。
此外,在采訪中,不少在三門峽看病的外省病人反映,因為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跨省轉院流程“很麻煩”,給他們就醫帶來很多不便。
對此,三門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跨區域合作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多辛苦的努力。但在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豫晉陜黃河金三角試驗區建設積極推進的大背景下,這些區域內的合作難題,都會“迎刃而解”。(記者 房琳 通訊員 閭斌 文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