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茶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4月23日,在信陽市固始縣某茶廠,員工正在制作今年的新茶。
河南日報記者 梁 棟 攝
河南日報記者 黨文民
清明谷雨前后,各地春茶紛紛上市。4月22日,省內外幾十位茶企代表、營銷專家、業界學者匯聚信陽,共赴河南商報和八馬茶業舉辦的“春茶之約”河南茶產業高峰論壇,為河南茶產業發展壯大、叫響全國出謀劃策。
河南茶產業迎來發展春天
“茶產業的春天,已經切切實實地來到了我們身邊。”省茶葉協會秘書長李軍說。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茶產業連年快速增長,年增速在15%以上。在我省,茶園面積不斷擴大,全年干茶產量接近5萬噸,茶產業年產值超過100億元。
李軍認為,上佳的茶葉品質,四通八達的區位優勢,政府對茶產業的強力支持和政策扶持,都為河南茶產業走向全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在去年印發的《河南省茶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明確提出未來10年,將投資近百億元發展茶產業,把我省建成中國北方茶葉生產、加工、貿易和文化中心。
贏得市場須抱團發展
盡管消費空間廣闊,行業潛力巨大,但河南茶產業離“香飄全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不完全統計,我省大大小小的茶企有1000多家,但其中大部分是小企業和手工作坊,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不過三兩家。
即使在本土市場,信陽毛尖、信陽紅等河南茶業的代表品種也分別只占約20%和5%的份額,與鐵觀音、普洱相比,并沒有絕對優勢。
“目前河南的茶企大多處于‘單打獨斗’狀態,整體的包裝與推廣沒有到位。”省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說。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要做大河南茶產業,河南茶企必須抱團求發展,齊心協力把河南茶葉,尤其是信陽毛尖等代表品種的名頭叫響,把市場蛋糕做得更大。
拉長產業鏈提高產業效益
單一的產品結構也是河南茶產業的一個短板。
信陽國際茶城總經理歐陽道坤告訴記者,國內涉茶企業在精深加工方面創新頗多,從飲品、日用品到保健品不一而足,而我省類似的茶葉衍生品幾乎不見蹤影。他認為,單一的產品結構會影響茶產業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最終導致產業運行效率低下。
“茶產業應該是一個涵蓋第一、二、三產業的廣義概念。”宋向清說,從長遠發展看,不僅要做好茶葉的種植和加工,更需要拉長茶產業鏈條,推進茶產業向二、三產業轉變、提升,比如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的加工,茶演藝、茶服務、茶文化的延伸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