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清明文化節積極探索文化傳承創新之路
挖掘文化活動內涵實現文化傳承創新
《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中對于我省戰略地位明確提出,河南要成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是篇大文章。眼前如何突破?開封作為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已經做出積極有益的探索。
開封市委、市政府給出的答案是:以文化活動激發文化活力。
“華夏歷史文明的傳承和創新,離不開務實推進。”開封市委書記祁金立說,“把中原特色與世界潮流結合起來,把傳統元素與時尚元素結合起來,把文化資源、文化產品與宣傳推介結合起來,使文化成為開封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在百度搜索,鍵入“中國清明文化節”,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自2009年開始舉辦的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已經成為中國清明文化的品牌。
參加過開封清明文化節的游人發現,現在的清明文化節已不是古代簡單的祭祀先人等祭奠儀式,而是應時代之舉,以“傳承文明,擁抱春天”為主題,以“弘揚文化、宣傳開封、帶動旅游、促進招商”為目標,創新思路,內容豐富了,品牌固化了,水平提升了。
在4月1日即將開幕的第四屆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游客可以看到傳新火、插新柳、秋千比賽,更多的是融入時代特色的大型綜合活動,有群眾參與的萬人宋裝大巡游、百名浙商看開封大型招商活動等。
進入2012年,一場場文化活動和產業項目,讓開封大放異彩:農歷二月二中國(開封)龍文化節;進入3月,中國朱仙鎮岳飛文化節,中國朱仙鎮木版年畫文化節;即將升格為國家級節會的第30屆中國開封菊花花會……新版實景演出《大宋·東京夢華》、大型紀實性豫劇《劉青霞》都將與廣大觀眾見面。
在開封,文化活動成為文化傳承創新的載體。
文化活動挖掘開封文化資源寶藏
“文化活動,對于曾經輝煌又長期沉寂的開封來說,更有特殊的含義。”開封市市長吉炳偉說,“以文化活動激發文化活力,在開封得天獨厚。”
文化活動在開封華麗登場順應其時:《指導意見》中把鄭汴新區作為核心區和先導區來定位;省九次黨代會提出要推進鄭汴一體化發展,促進鄭州、開封融合發展;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促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成為中部地區唯一一家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
文化活動在開封華麗登場,如同打開開封一個個文化寶藏:在開封,隨便撿起一塊古磚,仔細看看,便能尋找到一段歷史;隨便捧起一片舊瓦,認真品讀,就是半部中原文明。試問,有哪座城市有此豐富的韻味?
在開封,文化資源成為文化活動取之不竭的寶藏。
文化活動激發開封文化活力
“文化,是開封的符號;宋文化,是開封文化的靈魂。”開封市委書記祁金立說,“當前,開封正傾力打造一座以‘一城兩點’、‘兩環十二區為主體’的20平方公里的文化產業園區,把開封建成一座宋韻彰顯、親切溫潤、外在古典、內在時尚的魅力之城。”
于是,開封市委、市政府提出,開封要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要抓好國際開封、文化開封、旅游開封和名城開封四大戰略。
國際開封戰略,是指開封要以國際化的建設、服務、管理標準,打造個性鮮明、特色突出的魅力城市;文化開封戰略,是指把宋文化做足、做深、做透,做出品牌、做出本色、做出味道、做出品位;旅游開封戰略,是讓開封旅游達到國際旅游要求層面;名城開封戰略,是指城市建設必須和文化脈絡、歷史脈絡一致。舉辦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節慶活動,吸引國際眼光,形成好戲連臺、話題不斷的轟動效應。
謀定而后動。國際文化旅游名城總戰略漸次實施,開封文化活力開始逐步彰顯。近半年,文化提升工程在開封遍地開花:劉青霞故居紀念館開館,千年古街書店街重新開街……
文化項目的謀劃更是讓人振奮:開封城墻保護與修繕,城摞城博物館、鼓樓復建,朱仙鎮國家文化產業園等十大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延慶觀擴建、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開發、汴西湖文化生態園等一批重大文化設施和項目都已進入項目實施階段。
活動實施、項目提升、產業謀劃,文化的傳承在創新中煥發異彩,而文化的創新又循著傳承之脈迸發出無窮的活力,讓開封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的步伐邁得如此矯健、如此有力、如此持續,開封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路線圖躍然紙上:
3年后,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取得重大進展;5年后,建成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成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先行區;8年后,建成世界知名的國際旅游目的地,形成文化古城魅力獨特、開封大宋文化與北京明清文化、西安漢唐文化三足鼎立的歷史大文化格局。
文化,在開封的確成為發展的新引擎。
今天,530萬開封人民就像繪制一幅當代版的《清明上河圖》,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謀劃,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運作,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展現。不久的將來,一個嶄新的開封,一個古典與時尚交相輝映的魅力之城必將在開封實現!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