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 08:36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國學博大精深,三個月內,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都看不完,更何況還有經、史、子、集。三個月有可能會讓老師在講課方式上有所提高,但要培養出一個國學教師,除非是虛竹遇到了逍遙派掌門,直接將“功力”相傳。
□東方今報記者 高冬麗/文 沈翔/圖
盡管工作人員說得好,可國學教師資格證是否真實?這樣的速成班能否培養出真正的國學教師?這個證教育部門是否認可?據了解,目前全國不少高校也都開設有國學班,這些國學班的學生都學哪些課程?東方今報記者進行了核實。
“報名明年考試,建議稍等等”
在那個自稱國學教師資格證河南考務中心,工作人員以網速太慢打不開為由,一直未能讓記者親眼目睹上網可查證件的真實性。
當天下午,記者又試圖登錄證書背后的網址(www.CETTIC.cn),但是試了多次并未成功。
根據今年6月份下發的《關于印發職業資格證書全國聯網查詢系統管理技術規程的通知(人社鑒發〔2013〕2號)》:全國聯網職業資格證書查詢系統地址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方網站(www.mohrss.gov.cn)和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官方網站(www.cettic.gov.cn)。
昨天,記者登錄了www.cettic.gov.cn,在CETTIC職業培訓證書查詢中,記者輸入了已經拿到初級崗位證的某位學員的身份證號和證書編號,當即顯示出了該學員姓名、身份證號、培訓項目、發證時間和證號編號。
不過,有趣的是,該學員崗位培訓項目居然是“職工基本職業素質”,而非證書上的“傳統文化教學崗位(初級)”。
記者就此咨詢了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證書只要能在網上查著就是真的。他們也的確和有些公司合作有“職工基本職業素質”培訓項目,且該培訓項目包含有許多課程,而傳統文化教學崗位屬于該培訓項目。但網上系統因為是2006年所建,只能反映出合作的大類,這也就出現了證書與網上所查信息不一致的情況。
“我們已發現這些問題,2014年會做調整。”該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想明年考試,建議稍微等等。
國學教師資格證?“那是胡說的”
昨天下午,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包括河南在內許多省的學校或培訓機構都在招聘老師,有些則注明需要持有教師資格證,有些則要求必須喜歡傳統文化,能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詳盡解說。但在搜索的上百家招聘信息中,并未有一家提及必須持有“國學教師資格證”。
記者也咨詢了多所中小學的校長,他們均表示并未聽說過國學教師資格證。“我們沒有聽說過國學教師資格證。”一家正在招聘國學老師的幼兒園告訴記者,他們招聘的國學老師,要求有相關工作經驗,能給孩子們上好課即可,有沒有國學教師資格證并不重要。
昨天,記者咨詢鄭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一聽說“國學教師資格證”,該負責人笑了,“那都是胡說的。教師資格證,只能由教育部門頒發,要是其他部門也能頒發,不是亂套了嗎?”
國學還沒有學科化
在鄭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士祥看來,國學教師資格證“不靠譜”。
據他講,現在的教師資格證是分大學、中學、小學級別的,同一層次級別又有學科之分,如數學、物理等。“國學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根本就不是一個學科。”王士祥表示,如果教育部單獨將國學列為學科的話,未來可能會有專門的國學教師資格證。
那會不會其他部門可以頒發國學教師資格證呢?“不可能。”王士祥明確表示,教師資格證的頒發必須是有授權的、有資質的單位。
沒有“國學教師”這個工種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所頒發的證書是崗位技能培訓證,即崗位能力證書。也就是說,該證書能證明參加過這樣的培訓,有一定的經歷和能力,可以從事一定的工作,但并不是職業資格證書。
另據了解,技能行業人員需考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昨天,記者從鄭州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咨詢得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分很多工種,但并沒有“國學教師”這個工種,也不可能有國學教師資格證。
3個月《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都看不完
據了解,目前,鄭州大學也有國學實驗班,那么學生到底學哪些內容?
王士祥介紹,目前,鄭州大學國學實驗班是專門培養國學人才的。這些學生要在四年內系統地學習《詩經》、《論語》、《孟子》、《孝經》等。
“四年學的內容,人家用三個月都學會,可能嗎?”王士祥笑著說,國學博大精深,三個月時間內,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都看不完,更何況還有經、史、子、集呢。
他認為,國學教師資格證培訓就是一個商業操作,不用說三個月,就是四年,也培養不出國學教師。
同時,他也表示,三個月有可能會讓老師在講課方式上有所提高,但要培養出一個國學教師,除非是虛竹遇到了逍遙派掌門,直接將“功力”相傳。
王士祥說,培養國學老師是一個細慢精工的事情,“有國學底子的人會有判斷,不太容易上當,沒國學底子的人學習后只會更虛浮,不利于國學的傳播”。
請對國學懷一點敬畏之心
□東方今報記者 王秋欣
以前只聽過“速成雞”,這次聽到了一個更新鮮的詞兒“速成國學專家”。
鄭州一家培訓機構最近扯起“3個月培訓國學專家”的大旗,廣招學員,并承諾,學完就能考取“國學教師資格證”,進而推薦月薪近萬元的國學教師工作,而這一切,只需要付出3個月的時間和4760元的學費。
招生聲明相當“誘人”,可惜,天上并不會掉餡餅:經東方今報記者調查確認,所謂的“國學教師資格證”純屬子虛烏有;而“3個月培訓國學專家”更是讓業內專家都笑了。
所謂“國學”,即“一國固有之學”,是一個國家傳統學術文化的總稱。
如果一個國家的傳統學術文化可以用3個月的時間“速成”,那該淺薄成什么樣子?我們又怎么敢把孩子交到這樣“速成國學專家”手中接受教育?
窮經皓首的國學家季羨林,六十年弄墨不輟,就是這樣一個“著作等身”的大家,對國學依然敬畏。在晚年,他力辭“國學大師”的稱謂:“(因為)我對哪一部古典、哪一個作家都沒有下過死工夫。”
所以,請對國學懷抱一點敬畏之心吧。就如易中天所說:“人是沒有了敬畏,才沒有了底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