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4日 08:32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帶老父親排隊看病,恰巧有熱心的微信好友推薦好專家,在七拐八拐的診所里買了一萬多元草藥,“醒過神兒”去醫院一問,只值200元。連微信都用上,醫托真是越來越隱蔽了。與其搭檔的“大師”十有八九是一名“演員”。鄭州查處的“大師”里,很多連身份證都是假的,《醫師資格證》都是買的假證。
□東方今報記者 董彩紅/文 沈翔/圖
王學貴曾經是一名號稱“晚期癌癥治愈率高達95%”的“治癌神醫”,經查證,不僅他本人吹噓的所謂的神奇醫術根本無從考證,而且是非法行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王學貴”的事件并不少見。鄭州市一年就查處無證行醫1793次,其中的假“大師”甚至連身份證都是假的,或者只有小學文化。
【案例】
帶父親看病,微信里遇到“好心人”
老家南陽的張一萍,曾被“假冒大師”騙過1萬多元。兩年前,父親患腦中風后遺癥,一直行動不便。她帶著父親到鄭州看病,因專家號排隊人過多,就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跟大家閑聊。得知她在排隊帶父親看病,眾人紛紛表示安慰。
突然,一位剛認識沒多久的微信好友很貼心地詢問:用不用幫忙。并說自己在鄭州有很多熟人,有什么需要幫助的不要客氣。
張一萍說,這位微信好友也是無意中添加的,閑聊過幾次。對方自稱開了一家公司,年利潤上百萬。言談間總無意透露自己的朋友圈不是高官就是專家。
“感覺他很神通廣大,人脈廣、路子多。”張一萍說,她就問是否有熟悉的好專家。
很快,微信好友將電話打了過來。說有一位知名的退休老專家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很有一手,以前也是醫院的教授,現在已經退休。在家閑不住,偶爾還幫大家治病。
“只有熟人介紹的,他才給看。”得知對方這么大牌,張一萍顧不上多想,趕緊讓對方聯系推薦。
沒多長時間,微信好友的朋友小劉就出現在了張一萍附近,自告奮勇可以開車送張一萍到老專家家里看病。
【受騙】
“老中醫”開一萬元的藥僅值200元
看到對方還專車接送,張一萍很是過意不去。
小劉帶著他們坐上車,一路朝鄭州北環開去。
最后,到了一個不知名的都市村莊里。拐了好幾個胡同、穿了好幾個大門,才停到一間掛著“中醫世家 國際知名老教授”的診室里。一位仙風道骨的老者,戴著眼鏡正幫病人把脈,還不停抱怨:今天本是休息的日子,已被“推不掉”的老朋友打擾了兩三次,都是幫熟人治病。聽到這里,張一萍更覺過意不去。
不大會兒,老專家說,張一萍的父親雖然中風已兩年,但極有希望康復成正常人。建議張一萍回家每天定時給老父親按摩腿腳,同時配合他的中草藥,相信不出半年,就會有明顯效果。
最后開藥時,老中醫開了1萬多元的中草藥,足足有半麻袋。
張一萍說,當時一是覺得麻煩別人過意不去,二是考慮到去醫院光做各種檢查就要花不少錢,在這里還省去了檢查費。直到坐在回家的長途車上,她才發現,老中醫在哪條街哪個門牌號,她統統都沒看清。
再撥打那位神通廣大的微信好友的電話,對方已經關機。微信也被對方拉入了黑名單。
張一萍拿著一萬多元神藥,跑到正規醫院咨詢得知,這些中草藥只有基本的活血化瘀功能,所有草藥在醫院購買,也不過200多元。
【匯總】
很多“大師”醫師資格證是買的假證
鄭州市衛生監督局副局長單志民分析,張一萍是遇到了典型的騙子“大師”。可惜的是,因提供線索有限,目前,他們也只能根據大概范圍普查。另外,“大師”們的作案手法也越來越高明和隱蔽。
“連微信都用上了,很明顯張一萍的微信好友是名醫托。”單志民說。另外,與其搭檔的“大師”十有八九是一名“演員”。他們查處的“大師”的案例里,很多專家連身份證都是假的,還有的僅有小學文化,什么《醫師資格證》、著名中醫大學的畢業證等都是買來的假證,也只能糊弄患者時用。
【數據】
查處無證行醫 鄭州從未放棄
單志民介紹,2005年4月全國打擊無證行醫專項行動開始時,鄭州市曾對全市的“黑診所”進行過摸底調查,共發現2066家。
【探究】
假冒中醫大師成本低,方便行騙
為何很多“假冒大師”多是以中醫大師的身份出現?
“主要是方便行騙。”單志民介紹,冒充中醫一是只需煞有介事地“望聞問切”,不用儀器配合檢查;另外,很多市民對中草藥不熟悉,很多都沒有說明,大家很難看出什么破綻,醫生說是什么藥品就是什么藥品;第三,中藥可以以次充好,哄抬價格,成本低利潤高,十幾塊錢的中藥可以賣到近千元;第四,隨便開一些有基本祛火、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草藥,也不會吃出什么問題。這也是“中醫假大師”扎堆市場,擾亂市場的關鍵原因。
【嚴查】
網格管理,強化打擊無證行醫責任制
據悉,下一步,鄭州市衛生監督局將實行網格管理,強化打擊無證行醫責任制。
一是依靠辦事處和社區兩級網格管理人員摸排“黑診所”,并報告信息;二是聯合辦事處、社區網格管理人員和相關部門開展針對“黑診所”的勸阻和查處,形成打擊“黑診所”的合力;三是借力兩級網格管理人員定期巡查,防止“黑診所”的反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