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馬某康復出院寄語其他患者要有信心
5月7日上午,記者從開封市淮河醫院獲悉,我省“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危重病人”、34歲的尉氏縣人馬某的各項醫學檢驗指標均已恢復正常,生命體征穩定,于8時30分康復出院。馬某告訴記者:“禽流感并不可怕,希望其他患者要有信心。”
□東方今報記者 陳伯輝 見習記者 曹東方/文圖
○患者病前與家禽接觸較多
患者馬某,34歲,是開封市尉氏縣的一名廚師,在工作的過程中,與家禽等接觸較多。由于胸悶,伴咳嗽、痰中帶血,4月8日在尉氏縣人民醫院就診。4月9日因胸悶癥狀進行性加重并出現發熱,體溫最高達到38.5℃,轉入淮河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淮河醫院迅速組織專家會診,從患者的臨床表現及職業的特殊性,不排除“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重癥肺炎”的可能性。在入院30分鐘后,患者服下第一粒抗病毒藥物“達菲”。同時,淮河醫院啟動“人感染H7N9禽流感應急預案”,將患者收入隔離病房,并上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由于是我省上報的第一例疑似病例,省衛生廳非常重視,連夜組織專家赴開封會診。4月11日,患者馬某的初步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測定呈陽性。4月14日,中國疾控中心復核確定馬某為河南省第一例H7N9禽流感感染者。
○18個日日夜夜患者終康復
為了保證患者得到最好最及時的治療,河南省H7N9專家一直在現場指導,呼吸內科主任張祎捷親自守護患者,直至患者脫離危險。由于患者體型較胖,每次翻身、擦體都要由四名護士合作完成。盡管很辛苦,但是職業使命感支撐著他們堅持完成自己應做的工作。
淮河醫院呼吸科主任張祎捷介紹說,經過18個日日夜夜的精心治療與照料,患者馬某在4月27日連續7次咽拭子H7N9核酸檢測呈陰性后,轉出ICU重癥監護病房,繼續鞏固治療。 5月6日,經過省衛生廳專家組對患者馬某再次會診,認為患者達到了國家衛計委規定的出院標準,并準予出院。
○希望其他患者能夠堅定信心
8時30分,馬某走出了病房,看到門口圍來的人群,顯得很激動。“好久沒有見到這么多的人了,恢復健康的感覺真好”。
開封市副市長馬璞、衛生局局長憨振東給他獻上了鮮花,并對他表示了慰問。
馬某和家屬對淮河醫院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照料表示十分感謝,并送上了錦旗,“謝謝他們,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第二次生命。”
最后,馬某想向全國其他的禽流感患者說, “禽流感并不可怕,希望其他患者要有信心。”
■ 進展
河南4例患者已出院3例
昨日,經過積極救治,開封的禽流感患者馬某出院回家。至此,我省確診的4例患者中,3名患者康復出院,另外1名患者仍在積極救治。
正在救治的患者崔某今年56歲,鄭州市中原區人。據鄭大二附院呼吸內科主任夏熙鄭介紹,5月4日至昨天,崔某狀況很不穩定,體溫呈上升趨勢,已達到38.9℃。目前,該病例診斷為重癥肺炎、多器官衰竭、混合型酸堿失衡、貧血、高血壓、冠心病、腦梗塞等。
患者病情嚴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夏熙鄭介紹,一是病人有嚴重基礎疾病,還有多年的吸煙史,肺已經無法承受打擊,造成呼吸衰竭等問題。另外,患者也錯過了最佳的治愈期。送醫時已是發病的第8天,按照原則,48小時內服用拉菲效果好,鐘南山教授也曾說5天內服用效果也好,但該病人直到第8天才送院用拉菲治療。
東方今報記者 董彩紅
■ 經驗
抓在苗頭 區別治療
河南確診的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3例已康復出院,河南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據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許汴利介紹,首先是疫情防控很嚴密,早在4月初,全省衛生系統已開始嚴密加強疫情防控,主動搜索,力爭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在救治方面,要求各地定點收治醫院按照“集中重患、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全力做好醫療救治工作,努力降低病死率等。同時,還特別成立省級專家組進行指導和救治。
具體到救治方面,省級專家組一直強調一個“早”字。
其中,以昨日出院的開封患者為例,他也是一位病情嚴重的患者,其4月6日出現胸悶、厭食,并伴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4月9日已轉至開封市淮河醫院。通過針對性的救治,昨日康復出院。
對于下一步的部署安排等,河南省衛生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發現確診病例后,要實行“一對一”的管理模式,對每一列病例實施具體救治,這是經過檢驗的確實行之有效的救治辦法。東方今報記者 董彩紅
■ H7N9信息速遞
●為了預防禽流感,最近一段時間,山東不少地方的消毒殺菌類商品特別熱銷,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父母更是把消毒當成了頭等大事。專家提醒,過度消毒可能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力。 央視
●截至5月6日,全國內地共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129例,其中死亡31人,康復42人,國家衛生計生委通報顯示,5月1日16時至6日16時,一周內全國內地報告5月新增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2例,均來自福建。新華社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近日提示,應對H7N9禽流感病毒,應注意食品安全。該中心指出,禽流感病毒普遍對熱敏感,對低溫抵抗力較強,65℃加熱30分鐘或煮沸(100℃)2分鐘以上可滅活。病毒在較低溫度糞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個月。人民網
●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得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前校長戴維.巴爾的摩說:“就目前所知來講,我們無法對H7N9是否會人傳人進行預測,因為我們不能僅憑借基因方面的信息判斷哪些病毒具有傳染性,哪些沒有,我們只能對此進行監測且時刻保持警惕。” 溫州商報
與H7N9之戰 我們學會了什么?
□東方今報評論員 徐戰方
今年春季,當H7N9病毒來襲,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部門在最短時間內公開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信息,并迅速出臺防控方案,贏得了公眾充分信任,恐慌情緒并未似十年前非典時期一般出現,社會秩序井然,H7N9疫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截至5月6日,全國內地共報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確診病例129例,其中死亡31人,康復42人;經過嚴密防控與精心救治,河南共確診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其中3例已康復出院。這些數據均可以說明,政府“改變了過去應對疫情的負面形象”。英國權威科學雜志《自然》近期發表的題為《與禽流感之戰》的社論中表示,中國此次對H7N9禽流感疫情反應迅速、措施得當,在及時報告和分享相關數據方面相對來說更開放、更透明。
誠然,應對H7N9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H7N9病毒是否變異還存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防控疫情這根弦絕不能松懈。
據公開資料顯示,H7N9病毒源自東南亞的一種野生候鳥,候鳥遷徙途中,與當地散養的雞、鴨等家禽接觸,缺乏抵抗力的家禽染疫后可能將病毒傳染給其他物種以及人類,可以說H7N9病毒從本質上是對我國家禽飼養模式的考驗。而我國家禽散養、混養,活禽運輸,活禽銷售等“小作坊”居多的家禽飼養模式不僅增加了監管的難度,也增加了感染疫情的風險。
此外,與H7N9之戰,公眾雖未像“非典時期”慌亂搶購,但也有不理性不科學防控疫情的事情發生,比如,有些家庭“過度消毒”,有些個人對禽類“過度屠殺”等。
如果說,與十年前相比,人類對抗禽流感病毒的能力有了明顯提升,政府應對禽流感病毒也越發科學有效,但,必須認識到,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