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時,陳凱和主治醫師熱情擁抱 王春勝/攝
5月9日,河南商報A18版以“母親節前,她把肝腎給了兒子”為題報道了為救子,給肝又給腎的母親潘大想。
昨日,她的兒子陳凱出院了。她叮囑兒子,有能力后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回放
媽媽把肝腎給了兒子
4月26日晚,夜已深,鄭州人民醫院一間病房里。44歲的潘大想與21歲的兒子陳凱依舊沒有睡意。明天,醫院就要給兒子做手術了。做完手術,兒子的病就能徹底治愈,就不用再做透析,不用再吃各種苦藥,就能回新疆繼續上大學了。
另一張病床上,兒子卻在偷偷抹淚,這個1.8米的小伙子老把“男兒有淚不輕彈”掛在嘴邊,此時,卻實在忍不住。醫生要取媽媽的半個肝和一個腎移植到他身上。他擔心媽媽會很疼,更擔心44歲的媽媽有意外。之前,他哭著喊著不要媽媽這么做,可誰都阻止不了她。
好在,4月27日,手術一切順利。
進展
兒子昨日出院
昨日上午,鄭州人民醫院病房里,潘大想忙前忙后地招呼來人,兒子就要出院了。
5月12日,潘大想就已出院,她的肝臟目前正在恢復,三個月后就可以恢復到原來的大小。而摘掉的腎臟不會對身體造成其他影響,保留下來的右腎會代償性增生,可以維持身體的健康需求。
吃了啥飯,吃了多少,醫生檢查身體咋說的,這些天來,潘大想把一點一滴的變化都一字不落地說給兒子聽,她怕兒子擔心,更怕兒子愧疚。
兒子的情況,她更是一分一毫地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兒子吃了多少飯,睡得好不好,走了幾圈路,啥時候該吃藥,等等。
醫生告訴她,經過檢查,移植的肝臟、腎臟在兒子體內一切正常,無排斥現象,今天可以出院。出院后要定期檢查,可以適量補充維生素,但是不能吃補氣類的食材、藥品,避免造成術后排斥,等等。
陳凱很乖順,聽媽媽的話,他知道,現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把身體養好,不讓媽媽擔心。
以后的路還很長,陳凱也有了自己的打算,要好好讀大學,找個好工作,讓媽媽享享福。
對話
希望孩子有能力幫助人
河南商報:您捐肝腎救子的事感動了很多讀者。
潘大想:這不是啥事,擱在天底下任何一個母親身上,只要能救自己的孩子,都會這么做。
河南商報: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潘大想:這事改變了我對人生的很多看法,世界上還是好人多。我們從剛開始的孤獨無助到現在那么多人的關心幫助,覺得心里都是暖和的,不管再難,我們都能堅持。
河南商報:以后有啥打算?有什么困難嗎?
潘大想:孩子需要每半月復診一次,我們回老家也遠,就在醫院附近租了房子。之前治病欠下不少錢,雖然好心人捐了一部分,但是還有外債得還,好在我們一家三口人沒事,欠的錢可以慢慢還,不算啥。
河南商報:想對兒子說點啥?
潘大想:我不希望兒子有任何思想壓力,只希望他健健康康地長大,好好上學,有了能力后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不要忘記自己受過別人的恩惠。(記者 宗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