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18日 08:54
來源:東方今報
□東方今報評論員 李長需
昨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發布,“取消”審批職責20項,“下放”職責8項,“加強”了7項職責,被業界稱為“重大利好的變化”。
在這些下放的權力中,“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受到的關注度很廣泛。眾所周知,電影審查制度歷來非議頗多,無論是謝晉導演的炮轟,還是電影分級制的呼吁,矛頭都指向電影審查制度。這種審查要求與觀眾需求之間的癥結,被指為中國影視作品質量徘徊不前的最大原因。雖然四年前“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已經開始實施,但這一次作為首次發文明示,還是被認為對整個電影行業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同時,取消廣播電視傳輸網絡公司股權性融資審批權,在一定程度上加碼了三網融合,為大文化產業與三網的融合提供了前提;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所需進口設備、器材、膠片、道具審批和洗印加工境外電影底片、樣片和電影拷貝審批等的取消,開始把電影當做獨立的產業來看待,在意識形態與產業屬性之間將尋求到更好的平衡,為其產業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從“取消”、“下放”、“加強”的職責來看,這無疑是一次較為重要的改革,其重心在于向市場、社會放權,減少對微觀事務的干預,同時改善和加強宏觀管理及公共服務功能。這都為釋放文化活力和文化產業水平的提升創造了更多的條件。
這是政府機構改革的一部分。新聞出版與廣播電視電影合并組成“大部制”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是“精兵簡政”,更是要解決職能分配不合理、與社會和市場的關系定位不清、影響甚至阻礙了社會發展等問題。
如今,《通知》的內容,無疑意味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邁向了“放權”的第一步。這正是大部制改革的最終目的:向社會放權,向民眾放權,向市場放權。
當然,這次放權與公眾的期待還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取消一般題材電影劇本審查”中的“一般題材”如何定義,能否對整個電影行業產生重大影響,業界尚有爭論。但這畢竟是一個“利好”的開始,也畢竟是改革的實質性推進中的重要一環,雖然尚需要后續的更深層次的改革跟進,但這個開頭依舊值得期待,我們也樂見文化活力在不斷的改革中得到全面的釋放。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