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0日 09:00
來源:東方今報
昨天,對重慶市北碚區原區委書記雷政富來說又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其受賄一案在重慶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審,繼“12秒”不雅視頻、“63小時”被免職之后,這樁備受關注的貪腐案件逐漸浮出了水面,而雷媽媽的那句早知如此,何必當官的嘆息,更是讓很多人聽得感慨良多。
與此同時,錢江晚報一篇《雷政富:當官前的那些日子》又將輿論引向了另一重的深思,報道從家人、鄉親、同學、同事的回憶中還原了從政前的雷政富,在家鄉人眼中,雷也是冬天打赤腳的窮孩子,是練字到深夜的好學生,是鉗斷電線救人的勇敢者……從這篇報道來看,雷的這些經歷可以說與“63小時”一樣傳奇,但回顧已往落馬官員的成長史,這些傳奇多少又有些相似:少年刻苦努力,青年嶄露頭角,而后在不經意間陷入了一個痛苦的輪回,從湖南郴州原市委副書記曾錦春到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他們的沉浮人生歷程無不印證了這些。
作家村上春樹有句名言,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再相逢。在這片森林里,或許我們阻擋不了有的人迷失,但我們能做到的是時刻審視自己,就這一點來說,每一個官員,都不該忘了自己“當官前的日子” ,不該忘了自己的理想與人生價值。 如今,我們幾乎每年都會看到,“百萬大軍”波濤洶涌地涌向“體制內去”,或許,我們也應該照照鏡子,好好反思一下雷媽媽的那一聲嘆息,我們是怎樣一步步陷入到“官本位”里去的。年輕人想當官,有的人是求穩,有的人是求權,有的人是為了向錢看,殊不知,“為官發財,應該兩道”,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人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與理想,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當官前的日子”也在呼喚官員時常照鏡子,時刻審視自己是否已經迷失。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官員需要照鏡子,那些本來就來自于群眾的官員,在工作中卻日漸脫離群眾,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因為沒有時常照鏡子,在引領時代前行的變換節奏中,他們迷醉了雙眼忘了自己是誰,以致權力欲極度膨脹,金錢觀欲壑難填,甚至于英明一世、毀于一時。
照鏡子需要照自己,也需要“以史為鑒”,雷政富的傳奇故事就是典型的鏡鑒。雷政富從家鄉人民眼中的好青年,淪落至此,不能忽視制度方面的因素,反腐從來都是法律問題、是制度問題,而不應該僅僅成為政治問題,但面對萬千誘惑,預防腐敗更直接的作用則來自于官員的自我凈化與自我革新。如果官員能夠時常照鏡子,思想防線就不至于松懈,如果制度能夠更有效地預防,那些初步貪腐的官員也不至于陷入“遞罪”而越陷越深。
俗話說,當官最悔不自知,時常照鏡子,才知道自己來自哪里,才知道究竟是為了什么。
東方今報評論員 徐戰方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