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今報評論員路治歐:天價招待費背后
2013年05月08日 08:49
來源:東方今報
央企上市公司的“招待費”動輒上億元,中國鐵建的業務招待費更是以8.37億元居首位。在“八項規定”正在深入落實,公款吃喝受到公眾監督的背景下,剛剛發布的上市公司2012年財務報告中這些數字自然引人側目。
對于老百姓來說,8.37億的“吃喝送禮”費用是個大數字,但是對于去年營業收入4843億元的中國鐵建來說,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只是0.17%,而民營企業龍元建設的招待費占營業收入的0.12%。因此,從企業運營的角度,中國鐵建的招待費到底多不多,實在很難武斷地下結論。
不過,11家上市公司業務招待費過億元,而其中10家為央企,足以說明招待費正成為企業運營的高額負擔。于是,人們不禁要問:是央企的個頭太大導致招待費的絕對數字過高,還是在企業成本管理方面不如民營企業?
招待費在建筑業中份額最高,這筆費用過億的建筑企業有多家。有人認為,0.17%的比例在建筑行業中并不算離奇。于是,人們不禁要問:這背后有什么樣的“江湖規則”? 中國鐵建準備向證監會和國資委申請公開業務招待費的構成情況,并不是回避問題。相關規定只是將國企公開招待費的范圍限于職代會,且在公開的方式上缺乏具體規定。于是,人們不禁要問:股東到底是否有權要求上市的國有企業公開招待費的詳細賬單?
眾所周知,上市公司是公眾公司。因此,有關部門應該本著盡可能公開的原則,制定更為具體的規定保障每個股東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雖然公眾公司不分“國有”“民營”,但是有主要股東是國家或私人的區別。在央企浪費和揮霍情況頻發的情況下,如何更有效地彌補公眾監督央企的制度漏洞,仍是公眾最為關心的。
跳出央企的圈子來看,2012年,2469家上市公司業務招待費高達137.98億元。有小微企業負責人坦言:“僅以我的經驗看,沒有一定的業務招待費用,很難完全維系好公司與客戶之間的關系。”
如此來看,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一樣,要想更多、更好地獲取一些商業機會,都免不了要通過“招待”來溝通與政府、招標企業等方面的關系,建立帶來效益的關系網。
去年,中鐵六局為中標高鐵建設路段而通過民企向有關部門行賄上億元的事件曝光,有資質的國企竟然要靠民企“提點”才能“合法”中標。這充分說明在沒有約束的權力面前,國有企業也不得不低頭。
因此,如果類似公共工程招投標只是玩形式、走過場的現象不絕,市場競爭的公平規則建立不起來,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難逃權力尋租之痛;如果權力得不到更有效的制約,資源配置沒有市場化,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在溝通關系上的浪費就仍然不會少。
天價招待費的背后,是凈化市場競爭環境的深思。
責編:張靜潔
相關新聞
更多>>我要評論
媒體人
圖片
活躍網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