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1月22日 09:08
來源:東方今報
□東方今報新聞觀察員 路治歐
匆忙叫停搶票軟件
自己傻卻怨別人太聰明
過了臘八就是年。與往年一樣,鄉愁是一張薄薄的火車票,一票難求在這頭,親人在那頭。與去年不同,12306網站一天點擊量15.9億次卻沒有崩潰,不過多款“為搶票而生”的瀏覽器應運而生,狠狠“將了鐵道部一軍”。
搶票軟件的刷新速度據說是正常操作的六倍,被稱為“購票神器”,方便了訂票者,“以前靠關系搶票,現在還能靠技術搶票”。鐵道部則認為搶票軟件的“不停刷新”加重了網站負擔,于是約談相關軟件公司,并拉工信部“下水”——通知叫停搶票軟件。不料,搶票軟件“叫而不停”。
是否會加重網站負擔,是技術層面的事,我們難以評說。
是否公平則有不同說法。一種觀點認為很公平,搶票軟件只是用插件控制瀏覽器自動刷新,代替人的手動操作,遵循排隊規則,不可能把別人的票搶過來,而且搶票軟件可以公開免費下載。另一種觀點認為搶票軟件符合“規則公平”,卻違背了“機會公平”。不過,“機會公平”是叫停“先進技術”就可以實現的嗎?
搶票軟件只是代替用戶操作,沒有非法侵入、擅自修改用戶信息等違法行為,鐵道部憑什么“約談”,工信部憑什么“叫停”?如果討厭搶票軟件,鐵道部大可以改進網站、修補Bug,以技術反制,大可以讓12306訪問更順暢方便。
新華社說到了點子上:“搶票軟件橫空出世說明,有市場就擋不住有研發來填補。交通部、工信部不能‘自己傻就怨別人太聰明’。”鐵道部不下決心解決問題,而是下決心解決提出問題的人,動用行政權力尋求“自我保護”,是“絕對壟斷、鐵板一塊”滋生出的“鐵老大”思維在作祟。
“站票半價”之爭
無座火車票是否應當半價,成為關于火車票的另一個熱門議題。正方稱,因為站票沒有享受坐票的服務應該打折;反方稱,左右定價的是供求關系,“站票比坐票貴”也應該。兩者都片面地運用了經濟學常識,中國的火車票從來不是純市場化商品,而是公共產品。其實,不糾結于價格杠桿的是與非,致力于改善服務,才是鐵道部最應該做的。
“代購”怎能以“倒賣”論處
在“搶票大戰”的上周,廣東佛山一對小夫妻每張火車票收10元手續費幫人在網上購火車票,被鐵路警方以開設“黑票點”名義刑拘。購得票的外來工為他們叫冤:他們沒有漫天要價,我們心存感激都來不及,他們怎么還被刑拘了?
律師戴國梁的說法是“法與情兩難全”。根據刑法第272條第2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倒賣車票刑事案件有關問題的解釋》第1條的規定,這是“高價、變相加價倒賣車票的行為”,應受到刑事處罰。
不過,我們認為:這是“代購車票”不是“倒賣車票”,因為車票都與身份證相對應,所有權沒有發生轉移,10元手續費不是在火車票上加價,而是委托購票的勞務費。
不少聲音也支持這種說法。新華社微博評論稱,“雙方形成了民法通則所規定的民事代理關系,應區別于加價倒賣車票的行為。”新京報稱,這對小夫妻“不僅沒有‘擾亂市場秩序’,在客觀上還減緩了售票窗口壓力”,是“在合理范圍內收取適當費用的民事行為”。
“代購”是市場化行為,鐵路方面的手未免伸得太長。騰訊專題稱,“網購優先”讓不會上網者已經處于不利,“代網購”彌補了鐵路公益性的缺失,刑拘卻斷了農民工自助的路子。
鐵路方面把“代購”看作“倒票”,與遲遲不放開現實和網絡上的售票壟斷一樣,都是拒絕市場化機制化解購票難題,都是“鐵老大”抱緊壟斷不放開的縮影。
義務幫助網上訂票絕對替代不了市場機制。設“公共網上訂票點”的建議,是把本可以由市場解決的問題讓政府攬著,效率更低也難實現。以犯罪論處中介服務、“受害者”不痛恨反而心懷感激犯罪者,實是社會怪胎。
“假魚翅”
多數人吃得少,吃不出真假;少數人吃得多,也不計較真和假。這是假魚翅橫行約10年的原因之一。浙江省最近的抽檢發現,樣品中超過96%的魚翅都是假的。消費魚翅可以從道德上譴責,卻不是“被坑活該”。假魚翅加工有質監部門管,銷售有工商部門管,進入餐飲企業有食品衛生部門管,這么多部門管卻管不好,看來“協調統一、高效執法”還將是政府需要長期面對、持久攻關的大問題。
“人肉吸塵器”
越是免費,越是無法“特供”,霧霾天氣之下,誰都無法幸免。這個令人心痛的說法,能否引爆一場“空氣保衛戰”?北京已經出臺了一套空前的污染防治措施,該措施賦予市政府在“可能發生危害人體健康和安全的緊急情況”的日子里采取“強制性應急措施”的權力。但由于環保部門缺乏實權,這些措施的實施一直不到位。因此,關鍵問題在于環保法律的執法。
“麻剛沙”
它是粉碎后的麻剛石,在山東濰坊被代替普通河沙制成混凝土,用來建房蓋樓。麻剛石是嚴重風化的石頭,再風化就是土了,一捏就碎、硬度極差,當地人連搭豬圈都不敢用。雖然當地政府早已禁止使用,不斷查處,但現實中,麻剛沙仍是公開采挖,購銷兩旺。
問題被曝光之后,麻剛沙所涉三家沙場目前已被查封,隔離調查。不過,如果沒有媒體的曝光,這一面嚴查,一面熱賣的奇怪局面還要持續多久?
“烈士站”
多用于形容超級擁擠的公交狀況,以北京為例,曾被稱為“烈士站”的有勁松、雙井等大站。近義詞是“勇士站”,衍生詞是“烈士線”。這是大城市病的一種。
“廁所社交”
隨著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日益普及,使得年輕人登錄社交網站的比例增加。
來自美國某市場調查機構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18至24歲的被調查者中,約32%的人群在廁所使用社交網絡。于是有了另一個伴生詞“微博肥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項研究發現,過度沉迷社交網站的人更容易體重超標,不是因為久坐或極少運動,而是因為當事人在社交網站獲取贊譽或擁躉后,或更易膨脹自信,誘發自制力陡降,從而導致過量飲食,體重超標。
“黨報上道歉”太情緒化
《邵陽日報》頭版刊登了兩份檢討書,兩名官員“深刻檢討”缺席市委經濟工作務虛會議,并保證今后不再發生類似事件。據說,此目的是為抓干部作風。而如此,看似好事,但檢討書通篇都在向上級領導作檢討,沒一句是說給老百姓聽的;“黨報上道歉”是對黨報功能的濫用。
中國青年報評論稱,黨報頭版做檢討,很可能就是長官情緒化問責的結果,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人治思維。而很多地方對公務員的懲戒,缺乏對制度和法律的尊重,且完全是憑個人意志和情緒去懲罰違規、違紀。如此看來,馴服‘情緒化的大領導’比馴服‘逃會的小干部’更為重要。
復印費憑啥也“天價”
江西省宜春市中級人民法院被爆料:“近萬頁卷宗在法院復印每頁3元,當事人僅此一項向法院付29000余元”。這不是個別現象,法院里的復印費在各地都堪稱天價。不管收取這么高費用的理由有多少,法院的功能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是營利機構。市場上的復印費已經包含了復印機折舊費及人工等費用,那么,法院的復印收費應該不超過市場價。
相比于行政許可、拆遷補償之類,它似乎是小事,但反映了公共服務部門的管理意識、服務意識。而如此高價復印費里,也包含著權力的“優越”,折射出公共服務理念中服務尋租的思維痼疾。
誰“營養”了月子水
“月子水”一瓶數十元,商家宣稱:“這種水增加營養,還可以瘦身保健”。實際是,產婦不是不能喝普通水,而月子水不僅沒有米酒的最主要成分氨基酸,而且蛋白質、鈉、鈣的含量比礦泉水的含量都少,專家稱“等于買了個什么都沒有”,同時,從標志上說,月子水就連保健食品也算不上。
央視焦點訪談稱, 在保健領域,以貌似高深的理論來蒙人的事件,屢見不鮮,很多紅極一時、被人追捧的產品,最后都被證明只是一個大忽悠。這說明保健品的審批、生產、銷售和監管各環節,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