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意外死亡屢發生 媒體質疑是否人禍
大熊貓“花生”
醫護人員救治大熊貓“花生”
大熊貓“幗幗”母女
北上廣地區沒有野生大熊貓種群,也沒有野生環境。在那邊建基地的意義是什么?能否適應?
死亡檔案
大熊貓“幗幗”
21歲
2016年12月19日發病,12月26日上午搶救無效死亡死因為急性胰腺炎并發多臟器功能衰竭
大熊貓“花生”
175日齡 /“幗幗”之女
2016年12月23日下午6時發病,12月31日中午搶救無效死亡死因為腸扭轉導致大面積腸壞死并發多臟器功能衰竭
今年21歲的“幗幗”,由川旅居滬上時,已懷有女兒“花生”。2016年7月9日,“花生”出世,成為了第一只在上海出生的大熊貓。然而,半個多月前,這對母女卻雙雙染病而亡。這一消息遲至19日方才披露……
“大熊貓,字滾滾,號湯圓”。短短9個字,道出了國人對大熊貓的愛憐之情。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第一偶像天團”,大熊貓家族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牽動著每一個“貓粉”的心。
但這一次,卻是噩耗。1月19日上午9點半,上海野生動物園(下稱“上野”)官方微博發布公告稱,大熊貓母女“幗幗”和“花生”因染病救治無效,在半個多月前已相繼死亡。這一消息隨即在網上炸開了鍋,截至記者發稿,該微博閱讀量已近200萬。
痛惜之際,質疑四起。大熊貓去世過半月,為何隱瞞不報?上海野生動物園是否具備飼養大熊貓的資格?……
19日上午11點20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為此致電上海野生動物園,以期了解更多情況,而對方以“宣傳人員不在”為由拒絕了采訪,并稱“這個單位11點就下班吃飯了”。當天下午,記者又用多個號碼多次撥打上海野生動物園電話,或是無法接通,或是轉接傳真。截至發稿時,仍無法與上海野生動物園方面取得聯系。
瞞報半月?
大熊貓死因,為何逾半個月后才對外公布?上野回應:多地分析病理結果,17日才形成報告。
3天內相繼染病,6天內雙雙死亡。大熊貓“幗幗”和“花生”母女的死因為何隱瞞了逾半個月才對外公布?
上海野生動物園工作人員曾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透露,推遲公布時間主要是受到綜合因素的影響:一方面,要對“幗幗”和“花生”發病的前因后果進行梳理;另一方面,兩只大熊貓的實驗室病理結果由四川、長春、上海等地科研院所共同于17日才形成報告,為科學嚴謹處理此事,故19日才發布相關信息。
對于“幗幗”和“花生”的救治,上海野生動物園官方微博有如下表述:“大熊貓發病后,上海野生動物園與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溝通,中心派出兩名獸醫和一名飼養員以及3名長駐上海野生動物園的飼養人員及本園獸醫、飼養人員參與大熊貓的診斷、救治。遺憾的是終因病情危重,兩只大熊貓因救治無效死亡。”
然而,這些說法并未得到網友諒解。網友“唐心藍t”稱,當初大熊貓“龍徽”意外死亡,奧地利在24小時內即公告全球,向貓粉通報這個悲傷信息,“這是對貓粉最基本的尊重”。
此外還有多名網友報料,除“幗幗”和“花生”外,上海野生動物園此前也“養死了多只大熊貓”,分別為1998年8月18日出生的“國慶”、“云匯”以及“幗幗”的兒子“安安”,均采取隱瞞不報的方式。記者多方查閱相關資料發現,這一說法并未得到官方消息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