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映象網 導航 - 收藏
                新聞 財經 娛樂 女性 教育 旅游 圖庫 社區(qū)
                >> 返回映象網首頁
                張曙光參評院士僅差1票 30人團隊幫寫專著

                2013-09-13 07:00:00 來源:新京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9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張曙光在庭審中。  

                  9月10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張曙光在庭審中。記者 公磊/攝

                  三天前,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法庭上一席供述,引發(fā)輿論嘩然。他稱當年收受企業(yè)2300萬元,是因參評院士“需要花錢”。中科院次日發(fā)聲明稱,張曾兩次參評落選,未曾收到過與張“花錢參評”相關的投訴。

                  根據新京報記者調查,張曙光曾為“組織科研成果”花費。他參與院士評選的個人著作,涉嫌由專家團隊在集中時間段內集體完成。另據了解,張曙光被鐵道部推薦為院士候選人時,時任部長劉志軍“集全系統(tǒng)之力”力挺。雖然張兩次參評落選,不過爆出的院士制度問題也再次被關注。

                  昨天,有相關部門的科技專家向記者披露,原鐵道部副總工程師、運輸局局長張曙光當年參評院士,涉嫌學術造假。

                  9月10日,張曙光案在北京二中院開庭時,他在庭上稱索賄2300萬系因參評院士“需要花錢”。

                  據新華社報道,張曙光稱,他先后3次向今創(chuàng)集團總裁戈建鳴索取錢款800萬、兩次收受武漢正遠鐵路電氣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1000萬、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設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陳丙玉錢款500萬,均與參評院士“需要花錢”有關

                  據報道,王建新在接受調查時曾稱,“2008年7、8月,張曙光找我去他辦公室,當時他正在準備第二次申請院士,需要組織科研成果,讓院士們了解他的成果,還要打點評審,需要一些費用。”

                  昨日,相關知情科技工作者分析,張為參評院士“組織科研成果”,的確曾花費。

                  早在兩年多前,新京報記者就曾接到張曙光參評院士存在造假的舉報,并進行了調查。張曙光申報中科院院士材料中的部分個人專著,涉嫌由專家團隊完成。此外,張的一些論文涉嫌掛名造假。

                  【參選】

                  “超出能力”的專著

                  鐵路系統(tǒng)內部人士介紹,2007年張曙光被推薦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時,是以鐵道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名義被鐵道部推薦。當時一些老科技工作者反對,主要與參評材料有關。

                  根據內部人士掌握的材料,2007年張曙光候選院士“被推薦人附件材料”中,張曙光以個人名義出版兩本“專著”:《鐵路高速列車應用基礎理論與工程技術》(下簡稱《高速列車技術》),《超大型工程系統(tǒng)集成與實踐》。

                  兩本專著既有理論也含實踐,涉諸多領域及學科,比如,轉向架及輪軌動力學(機械和力學)、列車牽引和制動(電傳動技術)等。

                  “著這兩本書,需要有很寬的知識面和深厚的理論功底,而張曙光不具備這些條件。”上述內部人士介紹。張曙光1982年畢業(yè)于蘭州鐵道學院機械系車輛專業(yè),畢業(yè)后在車輛段搞車輛維修工作,后來在鐵道部做車輛運用的技術管理工作。

                  “他沒有搞過理論研究,不具備寫這些章節(jié)的能力。”內部人士稱。

                  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張曙光在列。不過,最終評選結果落選。

                  上述內部專家分析,這或與張的兩本問題“專著”有關。

                  【運作】

                  “集體勞動的成果”

                  前述鐵路系統(tǒng)內部人士介紹,當年張曙光參評院士,背后有一個專門的運作團隊,專著由專家組編寫完成。

                  記者拿到一份《高速列車技術》“編寫組專家通訊錄”,涉及鐵道部、南車集團四方股份公司、北京交通大學、鐵道科學研究院、同濟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6個單位人士,其中又以北京交通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為主。

                  編寫者涉及30人,職務職稱涉及副司長、副處長、教授、副教授、講師、研究員、工程師、副總工程師等。專業(yè)涉及車輛工程、熱能動力、安全工程、信息、機車車輛、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牽引傳動及控制、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

                  通訊錄上還注明了編寫的時間和地點:“第一階段:2007年2月26日~3月8日,香山金源商務中心酒店”,“第二階段,2007年3月9日~3月14日,嘉苑飯店(清樣毛校第一稿,3月14日完成)”。

                  2011年3月,針對張曙光相應舉報,新京報記者依次撥通專家通訊錄登記的手機號,個別號碼停機,大部分專家稱時間過去太久,“不記得了”、“不清楚”。

                  同濟大學一位機車車輛專業(yè)的教授否認參與編寫,但承認曾被告知他的研究成果會被引用。

                  多名曾參與編寫《高速列車技術》、要求匿名的專家回憶,是在酒店封閉式寫作,當時正趕上2007年元宵節(jié),因編寫時間緊,都沒回家過節(jié)。

                  上述專家說,編寫內容根據各專家研究方向而定,“內容一半是整理,一半是寫作。”

                  一位要求匿名的專家表示,并不清楚編寫內容最終去向,更不清楚編寫內容與張曙光有關。

                  也有專家稱知道《高速列車技術》最后成為張曙光的專著,“這動用了鐵路系統(tǒng)所有資源”。

                  上述參與編寫的專家說,《高速列車技術》,內容是彼時國內鐵路系統(tǒng)頂級專家執(zhí)筆所寫,從一稿、修改稿、毛校到定稿,都是集體勞動的成果,反映當時鐵路系統(tǒng)機車的最高水平。“書的內容并不假,是鐵道部幾十年的積累,但張曙光沒有參與寫作,他只是在編寫過程中提過意見。”

                  他還回憶,“幾本書有幾個編寫組。要求1月份出初稿,2月份交定稿,時間很緊。”

                  據記者了解,編寫工作前后耗時1個月,吃住都在酒店,費用數十萬元。費用由鐵道部進口高速動車組的一家代理公司支付。

                  【造假?】

                  學術論文涉嫌掛名

                  通過學術期刊專業(yè)網站檢索,新京報記者發(fā)現,2007年前,張曙光發(fā)表過兩篇學術論文。此后張曙光任職運輸局局長之后,發(fā)表論文近10篇,其中多數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鐵道部科研開發(fā)等項目支持。

                  上述鐵路系統(tǒng)內部人士稱,不少論文并非張曙光所寫。

                  一位要求匿名的專家說,他曾向一位與張曙光聯(lián)名在某國家一級刊物上發(fā)表文章的教授請教其文章中的問題,才知道作者與張曙光素不相識,更別說合作寫文章。

                  此外,2007年,張曙光出版的專著《高速列車技術》,還被發(fā)現存在大段抄襲的嫌疑。

                  以該書“車輛系統(tǒng)脫軌安全性”為例,第57至63頁全部6頁,包括文字、圖表、公式在內,與西南交通大學車輛工程專業(yè)教授曾京所著的《輪對穩(wěn)態(tài)脫軌準則的研究》中的第15至18頁幾乎一模一樣。“兩文頁數不同,在于排版方式不同。”上述專家分析。

                  新京報記者發(fā)現,《高速列車技術》涉嫌的編寫組專家通訊錄中,曾京的名字在列。新京報記者曾致電曾京,曾答“不知道”后掛斷。

                  2009年,張曙光第二次被鐵道部推薦中科院院士候選人。同樣被科技部老同志匿名舉報。

                  知情人稱,張二次參評,又重新“寫”了幾本書,“操作方式與第一次相似,不同的是,第二次報的書錄中,張曙光的身份從此前的‘著’變?yōu)椤幹瑓⒓泳帉懙膶<颐泴懥松先ァ!?/p>

                  不過,2009年張曙光再次落選。據接近中科院評審工作組的一位老干部講,“最后投票階段,張曙光只差一票”。

                  “這不簡單是張曙光一個人的學術問題,”相關知情人士認為,張實際上是整個鐵道系統(tǒng)的一個符號。據稱,張曙光第一次被推薦中科院院士候選人時,時任部長劉志軍曾在鐵道部系統(tǒng)內說,集全系統(tǒng)之力,張曙光勢在必得(院士)。

                  2007年,張曙光首次候選中科院院士被舉報后,相關部門曾進行調查。一位參與編寫的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他曾接到鐵道部通知,要求書面證明自己沒參加編寫工作。“這怎么行呢,明明參加了要說沒參加,假話總有一天會曝光。”他稱自己不同意作假證明,只好去外地休假,避開調查。

                  【關聯(lián)】

                  再爆院士制度問題

                  就張曙光兩次參評院士的參評附件材料,2011年3月,中科院院士工作局綜合處相關負責人曾回復新京報記者,未當選院士當年被推薦的附件材料,或銷毀,或退回歸口初選部門,中科院沒有留檔,無從查詢。

                  近年來,院士增選工作備受關注,也不斷被質疑。

                  新華社9月12日援引上海市第十一屆政協(xié)委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tài)研究所沈建華研究員觀點稱,近年來很多案例都說明,目前在我國的院士評選中,出現越來越需要“運作”的情況,甚至由單位出面,組織強大的公關團隊,有強大的財力支持。當選院士的人,不一定是科研能力最強、學術成就最突出的,而是那些擁有一定社會地位、能夠調動一定行政資源的人。

                  對于張曙光為何會去爭取院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顧海兵日前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說,院士本是代表著中國科技最高水平,但在一些地方,院士不僅成了個人利益,還成了所在單位,甚至是所在地方的利益,因院士“通吃”行政資源和財政資源。

                  9月11日,張曙光在法庭上稱“花錢參評院士”次日,中科院學部工作局聲明稱,張曙光2007年、2009年兩次被鐵道部推薦候選院士,在張參選過程中,“我院未曾收到與張‘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

                  該聲明同時表示,“在此次有關方面的司法調查中,如查實哪位院士有受賄等違法行為,除其本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外,我院將按照院士章程的規(guī)定和程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一位曾參與編寫的專家稱,書的內容并不假,由當時鐵路系統(tǒng)頂尖專家執(zhí)筆,是鐵道部幾十年的積累,但張曙光沒有參與寫作,“他只是在編寫過程中提過意見”。

                  (記者 劉剛)

                分享到:

                    查看全部評論(0條)

                    發(fā)表評論

                    映象網>> 要聞頻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熱點關注

                    新聞|財經|娛樂|女性

                    教育|旅游|圖庫|社區(qū)

                    幫助 - 廣告 - 友鏈

                    導航 - 收藏 - 頂部

                    映象網手機版:hnr.cn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eeuss影院天堂影院| 手机看片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下载|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播放| 激情综合丝袜美女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浪潮av | 美女18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hb无码| 深夜爽爽福利gif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91福利精品老师国产自产在线|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在线观看视频| 五月婷婷综合色|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午夜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菠萝菠萝蜜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看香蕉| katsumi精品作品在线播放|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和黑人牲交网站上线| 免费va欧美在线观看| 精品福利三区3d卡通动漫|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91成人免费观看| 在厨房被强行侵犯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手机在线观看av片|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国产在线视频专区|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