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8 06:19: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首發車頭以內燃機作牽引,途中車頭、車身都會換
裝好貨物的車廂等待車頭發車
今天上午從鄭州開往德國漢堡的國際貨運班列,10214公里可是一輛車頭跑到“尾”?是不是一個“司機”長途駕駛?會不會疲勞?這趟“取金”之路,由何人“護送”?
7月18日零時,一輛內燃火車頭將從鄭州機務北段緩緩開出,沿著鐵軌來到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迎接”鄭州市首趟國際班列,并于今天上午10時56分將班列牽引到鄭州北站,沿隴海鐵路踏上西行之旅。提前“探班”國際班列“娘家”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和機務北段的記者,為您揭開首趟國際班列的神秘“面紗”。
一個車頭跑到底
車頭、車身及司機,都要數次更換
今天上午,這輛被寄予厚望的80601次列車將從集裝箱中心站發出。這種貨運火車一旦發出,不像高鐵一樣一氣兒到底,車頭、車身包括司機,都要經歷數次更換。
“抵達終點漢堡時,除了貨物還是那些貨物外,列車已不是那輛列車,司機也不是那個司機,真正是‘物是人非’。”鄭州鐵路局副總經濟師尚書亭介紹,我國鐵路系統按區段負責,80601次列車從鄭州發出后,沿隴海路西行。境內3500多公里,有310多個大小車站,要經歷數次更換車頭與司機。
在阿拉山口轉關后,在哈薩克斯坦的多斯特克和波蘭的馬拉舍維奇要完成兩次轉軌,整個列車要“改頭換面”。尚書亭說,“換軌”是把原來的貨物全部轉移到新火車上。
昨天上午,在鐵路集裝箱中心,記者看到,41節滿載貨物的集裝箱已組裝好,等待“車頭”牽引它們出鄭。
“走上正道”誰先引
選用的內燃機車頭“年富力強”
昨天,大河報記者看到,41節車廂已封箱裝好,仍然“群龍無首”,原來,火車車頭還停留在鄭州北站,今天凌晨,車頭將如約與車體“相會”。
鄭州機務北段是分配火車車頭的“娘家”,“選擇它當首列車頭,是因剛經過‘中修’,經全面保養后,狀態好。”鄭州北站編組站車隊書記李軼說,這個內燃機牽引車頭,今年9歲,正“年富力強”。
車頭長啥樣?藍底色加黃條紋,它正在接受鐵路技術工人的檢驗。“這一輛火車意義重大,行前檢測更加仔細、縝密。”李軼說。
如今,火車已進入電氣化時代,可在擁有最多火車的國家,為何還要選擇內燃機作牽引?李軼微微一笑,解釋:18日凌晨,車頭從機務北段駛到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然后牽引車身到鄭州北站。但集裝箱中心站沒有電氣化設備,所以只能使用內燃機作牽引。“離開鄭州北站后,駛上了隴海鐵路,改頭換面,用上電氣化牽引車頭。”
班列司機啥要求
打頭陣的列車司機駕齡20多年
41節集裝箱,滿載優質貨品,可與唐僧一人取經三徒弟護送不同,這一路的安全,全都靠司機、副司機和一名管理人員負責。“首列司機是一位有20多年駕駛經驗的老火車司機,還配備了一名優秀的年輕副司機。”鄭州北站編組站車隊書記李軼說,“一老一小”叫王勤和鄭冰,由于將要出發,記者采訪時,車隊安排他們強制休息。
10214公里的路途,車上只有貨和3個人。“如今的貨車不用那么多人跟隨,仨人足夠。雖然沿途會不斷更換司機與副駕駛,但車內人員不會超過3名。”尚書亭說,鐵路技術改進后,生產力提高,勞動力節約,高科技使人們在駕駛室也能“縱觀全局”。
往返能否保順暢
“一票通關”,班列直達德國漢堡
《西游記》里唐僧西行取經,每經歷一個國家,都要蓋下一個“通關”印章。而此次火車西行,將一票通關直達漢堡,因為所有關卡已全部“打通”。
有個細節值得關注,當火車到達邊境后,騰空貨物的車廂原路返回,可是,空車返回多浪費,鄭州鐵路部門一名負責人表示,肯定不會空車返回。“按經驗,運貨過去,就能拉貨回來。”
這些拉回來的貨,不一定全運到鄭州,半路卸掉一部分,然后再裝載其他貨物。“就跟乘客坐火車一樣,到了某個站點,有人離開。” (記者 田園 張渝 實習生 林博 閆冬 文 首席記者 杜小偉 記者 許俊文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