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30 06:12: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雙匯國際收購美國最大豬肉生產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史密斯菲爾德股東可獲每股34美元現金,交易價值約為71億美元(按當前匯率約合人民幣437億元),合并后的公司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企業。
驚天收購
一次約71億美元的收購
這一刻,對于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內最大的豬肉企業——雙匯國際和史密斯菲爾德來說,都是歷史性時刻。昨日受收購事件影響,史密斯菲爾德股價大漲24.8%。
2013年5月29日,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史密斯菲爾德 聯合公告:雙方已經達成一份最終并購協議,價值約為71億美元(按當前匯率約合人民幣437億元),其中包括雙匯國際承擔史密斯菲爾德的凈債務。雙匯國際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和中國最大的肉類上市公司雙匯發展的控股股東。
據雙方董事會一致同意的協議條款,雙匯國際將按照每股34美元以現金收購史密斯菲爾德所有的已發行股份。收購價較史密斯菲爾德在本公告之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即2013年5月28日的收盤價(25.97美元)溢價約31%。
強強聯合
兩國各自之“最大”聯手
史密斯菲爾德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生豬生產商及豬肉供應商、美國最大的豬肉制品供應商,具有優質的資產、健全的管理制度、專業的管理團隊和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2012年,史密斯菲爾德生豬養殖量約為1400萬頭,屠宰量約為2800萬頭,約占全美屠宰量的28%,肉制品生產量約為130萬噸,收入約131億美元。
雙匯國際控股的雙匯發展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是中國肉類品牌的開創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12年,出欄生豬31萬頭、生豬屠宰量1142萬頭、肉類總產量2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93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38億元人民幣。公司在中國13個省擁有生產基地,并有4個加工基地正在建設。
“這是一次標準的強強聯合,雙匯國際是中國最大的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是美國最大的豬肉供應商,兩家公司均是全球的行業領袖,沒有任何組合可以超越這樣的強強聯手。”九鼎德勝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保盈博士對記者說。
“強強聯手”的背后是一個“超豪華”的中介團隊。雙匯國際的財務顧問由摩根士丹利擔任,法律顧問是普衡律師事務所。而史密斯菲爾德的財務顧問由巴克萊銀行會獨家財務擔綱,辛普森撒切爾律師事務所任其法律顧問。
聲音
史密斯菲爾德:作為雙匯一部分,我們期待加速全球擴張戰略
合并后,雙匯國際承諾保持史密斯菲爾德的運營不變、管理層不變、品牌不變、總部不變,承諾不裁減員工,不關閉工廠,并將與美國的生產商、供應商、農場繼續合作。全美的消費者仍將繼續享用史密斯菲爾德高品質、安全的豬肉產品。
“對于史密斯菲爾德的全部股東、連同美國農民和美國農業而言,此次交易意義非凡。”史密斯菲爾德首席執行官拉瑞·珀普(Larry Pope)如此評論。“史密斯菲爾德是世界領先及最可信賴的垂直一體化生豬養殖和加工企業,我們十分高興雙匯國際認同我們完善的管理機制、卓越的食品安全運營體系和4.6萬名辛勤工作的員工。史密斯菲爾德未來的業務將如常運作,一切只會變得更好。我們不認為史密斯菲爾德在美國及世界其他地區的業務運營會有任何變化。我們將成為企業的一部分,一起分享我們對于全球機遇的信心和我們堅持產品安全和品質最高標準的承諾。我們將共享彼此的專長,以及在中美兩個世界最重要的豬肉消費市場的領導地位,作為雙匯的一部分,我們期待加速全球擴張戰略。”
雙匯國際:將形成中美最大豬肉企業的優勢互補
“合并后的企業,將集中肉類行業中最先進的科技、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互補,將形成世界最大的豬肉企業,為全世界提供優質、安全的肉類蛋白。”雙匯國際主席萬隆表示。
對于雙匯國際來說,此次合作關乎提升效率、質量和食品安全。雙匯是中國的行業領袖,在各個領域都遵循或采用行業最佳實踐,但仍然有許多提升的空間。史密斯菲爾德在生產和加工上的創新將會在各個領域助力提升雙匯的生產運營。更為關鍵的是,史密斯菲爾德是食品安全方面的頂級企業,基于各自深厚的積累,雙方合并后必然會進一步加強在這些層面上的合作。“雙匯國際的這次收購是基于中國消費者對美國食品安全標準的信心進行的投資,我們認為是一個非常有智慧和遠見的舉措。”中國市場研究(China Market Research)的一位執行董事評論。
“交易完成后,雙匯國際會堅持自己的長期發展戰略,專注發展優質、安全、高效的肉類產業,通過遍布全球的資源布局,打造世界級的肉類企業航母。同時我們會延續史密斯菲爾德的既定戰略,維持其卓越品牌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并與其一道完成對社會責任的承諾和對環境保護的實踐。”萬隆對記者說。
解析
走出去——
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
本報記者獲悉,史密斯菲爾德的管理層,以拉瑞·珀普為首,已經同意留任。而雙匯國際對于史密斯菲爾德戰略、管理層、運營、客戶以及生產商關系的延續是此次交易成功的關鍵。
對于雙匯國際和史密斯菲爾德來說,并購協議的簽訂只能算是雙方重組和融合的重要一步,按照美國相關法律規定,協議需要通過監管審核的流程,包括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的流程后,才能生效。雙方均表示,一旦批準,將以最快速度完成交易。
在剛剛落幕不久的中博會期間,美使館農業處公使銜農業參贊辛思凱熱情要求中國企業到美國務農,“一般中國人喜歡到美國買房子,但從實際收益來說,到美國買房,不如到美國種地、喂豬。”
萬隆亦稱,“目前,中國的糧食生產和肉類生產供需屬于‘緊平衡’,隨著增量需求的持續走強,中國食品企業走出去是必然選擇。”
如今“走出去”已成現實,而萬隆現在期待的,是這兩個龐大的巨頭在資源、管理、技術、文化方面的融合。
數據
2012年,雙匯國際控股的雙匯發展出欄生豬31萬頭、生豬屠宰量1142萬頭、肉類總產量27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393億元人民幣,利潤總額38億元人民幣。
數據
2012年,史密斯菲爾德生豬養殖量約為1400萬頭,屠宰量約為2800萬頭,約占全美屠宰量的28%,肉制品生產量約為130萬噸,收入約131億美元。
這次驚天收購注定在財經界、媒體界引發相當多的疑問,交易對于雙方意味著什么?會給雙方帶來什么樣的改變?還需要跨越哪些障礙才能完成……昨天晚上,本報第一時間從交易雙方獲取了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讓我們聽聽“當事人”是怎么說的——
【三大追問】
1 價值71億美元的收購,對交易雙方究竟意味著什么?
拉瑞·珀普:過去三十年,雙匯一直是中國豬肉產業的領袖和肉類加工產業的翹楚。而史密斯菲爾德是美國業內的領軍企業。此次合并代表著資產、產品和地域覆蓋的整合。
萬隆:我們十分期待與史密斯菲爾德以及其專業團隊的合作,秉承提供優質及安全產品予消費者的共同信念及遠見,聯合打造世界領先的肉類供應商和肉類加工企業。雙匯國際會繼續落實史密斯菲爾德的既定戰略,維持其卓越品牌,并與史密斯菲爾德的美國生產商、供應商、農戶繼續合作。與其一同提升競爭力,為中國和美國肉類市場建構更穩固的未來。
拉瑞·珀普:此次交易為我們股東的投資帶來實時重大的現金值,并承諾保持史密斯菲爾德的運營不變,維持我們的卓越品牌、堅持對社會責任的承諾和對環境保護及動物權益的實踐。董事會對于本次交易帶來的結果很高興,我們一致認為與雙匯國際公司的合并對本公司股東及所有史密斯菲爾德利益相關者帶來了最佳利益。
2 收購完成后,會對雙方企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拉瑞·珀普:交易完成后,史密斯菲爾德的普通股將停止公開買賣。本公司將成為雙匯國際的全資子公司,并保持史密斯菲爾德現有的運營。史密斯菲爾德獨立經營的公司管理團隊和員工將于交易后繼續緊守其崗位。
萬隆:史密斯菲爾德管理團隊的關鍵人員都同意留任,我非常欣賞這個杰出的團隊。雙匯國際深知保有史密斯菲爾德的傳統、價值觀和與社區聯系的重要性,因此已承諾保留史密斯菲爾德的運營、品牌、總部位置、員工及管理層,并維持其對社區公益的支持和在可持續發展項目上的投資。
3 交易會在什么時候完成?
史密斯菲爾德官方:此次交易的交割受制于一些條件的限制,包括史密斯菲爾德股東的同意、通過關于美國及國外反壟斷和反競爭法的批準、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批,及其他一般的成交條件。所以,最終的交易時間待走完全部程序才能實現。(記者 張曦 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