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0 06:23:00 來源:東方今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映象網訊(廣電全媒體記者 董彩紅 )先交錢后看病,是大家習慣的傳統診療模式。以后,這種模式有望被打破:衛生部發布消息稱,倡導在有條件地區開展試點,積極推行“先診療后結算”制度。
目前,在我省已有129所醫療機構實行了“先診療后結算”,從實施的情況來看,效果很好。同時,針對醫院“政策可能導致惡意逃費”的擔心,專家提出了設立信用黑名單的建議。
1符合條件的病人,入院時只需與醫院簽訂《住院治療費用結算協議書》并交驗醫保證或新農合醫療證等證件
2病人不需交納任何住院押金,由醫院先行墊付。看完病后,病人只需向醫院繳納醫保里自己承擔的那部分費用
3患者其余的醫療費用由醫保部門支付給醫院
【消息】
衛生部倡導試點“先看病后付費”
隨著“開展先診療后付費模式試點”被寫入2013年衛生部年度工作要點后,“先診療后結算”引起了眾人關注。
央視新聞中心的官方微博在18日將這一制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了發布:“原來看病是自己先墊付,看完走醫保報銷;現在是醫院墊付,病人看完病只用交自己的那部分,其余由醫保部門支付給醫院。此外,原來住院需要交一大筆押金,現在只用簽署《住院治療費用結算協議書》就可以直接住院了。”
19日,衛生部醫政司醫療管理處處長焦雅輝對此消息進行了更細致的解釋,稱衛生部倡導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先診療后結算”試點,但短期內無法全國推廣,無法給出時間表,衛生部也從未提出過“全面推行”的要求。
焦雅輝介紹,針對住院患者,目前全國已經有山東、河南等20多個省份在省級或地市級層面試點“先住院后付費”模式。但是,這種模式要在全國推行,一些基本條件尚不具備。
【試點】
新安縣1萬多患者“先診療后結算”
據悉,我省洛陽、焦作等地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已全部實施“先診療后結算”。
省衛生廳醫政處處長田常俊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實行“先診療后結算”的醫療機構有129所。
洛陽市新安縣人民醫院是我省第一家實施“先診療后結算”的醫院。昨日,該院院長助理、外宣部主任李德偉介紹說,他們自2011年11月1日起實施這一新型診療模式,實施范圍主要包括參加全縣職工醫療保險的職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居民,暫時無姓名、無住址、無陪護的“三無”病人,與醫院簽訂合作合同企業的病人,病情危重需采取緊急醫療措施的病人。原則上不包括因交通事故、打架斗毆等責任事故的患者。
符合條件的病人,入院時只需與醫院簽訂《住院治療費用結算協議書》并交驗醫保證或新農合醫療證、身份證(以戶口簿為準)即可,不需交納任何住院押金。出院時只需向醫院支付個人承擔部分的費用,需要報銷的費用由醫院墊付。
如果患者確實經濟困難不能一次結清,經核實后,還可與醫院簽訂協議,分期付清費用;入院時情況緊急、手續沒帶全的話,也可與醫院簽訂相應的協議,隨后把手續補全即可。
李德偉介紹,這一模式實施至今已有16128人受益。
【效果】新型付費模式有利于醫患雙方
鄭州市民王麗媛的父親去年生病住院需心臟搭橋,十幾萬元的手術費用要在短短幾天內湊齊,想起當時的窘狀王麗媛心有余悸:“要是做手術的醫院當時能夠先看病后付費,我們會省多少事兒啊!這才是真正體貼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站到老百姓的角度去考慮的接地氣兒的政策!”
“‘先看病后付費’只是簡單顛倒了一下傳統的診療模式,但其效果卻不簡單,對患者的好處實實在在。”李德偉說,模式的推行對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起到很大作用,在醫護人員精細化服務管理上,比如在自費藥和價格比較昂貴檢查項目的使用上,主治醫生要事先和病人溝通,經過病人簽字同意后才可使用,這既尊重了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也規范了醫護人員的診療行為。
【擔憂】醫院吐槽擔心縱容“惡意逃費”
相對于患者及市民的大力贊同,醫院方面的考慮卻沒有那么樂觀。
“‘先看病后付費’具體實施起來恐怕會有一定的難度。”鄭州市某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王某說,老百姓的醫療保障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大家共同參與,但實施“先看病后付費”可以說是讓醫院承擔了所有“惡意逃費”的風險。
據了解,推行“先看病后付費”模式的醫療機構,絕大多數是縣級以下的基層醫院,而鮮有大中城市的醫院推行這項政策。
業內人士表示,如在縣級以上的大醫院推行“先看病后付費”,沒那么容易。一方面,大醫院醫保報銷比例低,比如一個患者,在鄉鎮醫院可報銷90%,在縣級醫院可報銷75%,市級醫院可報銷50%,在省級醫院或跨省醫療機構報銷比例更低。此外,一部分無醫保、無新農合就醫者,如外來打工者、城鄉困難戶等低收入自費群體等,無能力歸還高額醫療費用。也就是說,由于大醫院的欠款風險高,這種醫療服務模式很難在他們那兒推行開來。
【建議】
建立“信用黑名單”
完善大病救助機制
如何才能使“先看病后付費”走向全國醫療機構?業內人士表示,國家需要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約束,明確如何對待患者治療后不付費的行為。可建立一套征信系統,根據患者還款總額、時間、次數等的表現,給予不同的信用等級。信用等級高的,可以繼續享受“先看病后付費”;對于進入“信用黑名單”的,則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作為懲罰。同時,財政應當承擔起救濟責任,不妨設立單獨的救助基金,以加大對醫療機構的補助力度。
李德偉也呼吁,政府部門加強協作,實行社會公用信息聯網共享,堵塞可能出現的逃費漏洞;啟動社會救助機制,緩解“三無”病人、“五保老人”、低保病人就醫對醫院的墊資壓力。
對于如何才能在二級以上醫院成功推行,李德偉建議,只要全國完善大病救助機制,嚴格大病轉診手續,相信該運行模式在大醫院推行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