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3 07:16: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由于原奶成本上升,國內一些知名品牌牛奶已經開始漲價。7月1日起,生生、阿新等洛陽本地品牌牛奶開始“集體漲價”,訂購價由每袋(瓶)1.7元漲到了2.1元,零售價由每袋(瓶)2元漲到了2.5元。漲價兩天來,本地牛奶銷售如何?昨日,大河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奶價上漲,訂奶者明顯減少
“7月1號就漲價了,我怕客戶接受不了,這兩天進的牛奶量只有以前的一半兒。”昨日,西工區一牛奶零售點老板王某告訴記者,奶不能長期存儲,面對漲價,他很謹慎。
王某說,這兩天有人買奶,他會提前告訴顧客奶價上漲了。“大部分顧客還是能接受的,但也有顧客聽說漲到2.5元了,就不買了。”
相對于零售,本地牛奶的預訂客戶受影響較大。在洛浦路一超市,老板張某說,這兩天來訂購本地酸奶的市民只有5個,人數明顯減少,只能達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零售奶一瓶一瓶賣,漲幾毛錢大家不覺得有什么,但按月訂購的客戶不一樣,一個月要多出12塊錢,所以受影響會更大。”張某分析。
市民反映
漲幅有點高,一時難適應
本地牛奶漲價,消費者怎么看?
家住西工區的劉女士每年都會訂本地酸奶,漲價之前,一家三口一共訂了三份,每個月支出153元。漲價后,為減少開支,張女士決定只訂兩份酸奶。張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瓶漲了4毛錢,一個月每個人就要多12塊錢,三個人就是36塊,一年要多花432元,少訂一份就能少花144元,過日子,不得不精打細算!”
市民周先生說,漲價大家都能理解,關鍵在于這次牛奶漲價幅度有點兒大,市民一時接受不了。
對此,洛陽本地一乳業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飼養奶牛的主要原料豆粕、干草、牧羊草,去年到今年這些原材料都在大幅上漲,加上工人工資的上漲,直接導致了原奶價格的上漲。“國內一些大的牛奶品牌已提前漲價了,成本增加,企業不得不漲價。”
業內人士
是否影響銷售,半個月見分曉
“價格上漲,銷售出現滑坡屬于正常現象,市民需要一個心理過渡期。”采訪中,西工區一小型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6月底,牛奶漲價之前,很多商家已提前告知消費者,所以有的消費者“囤積”了一部分牛奶,也直接影響了這兩天的銷量。“6月30日那天,我們超市就有一個顧客買了10瓶酸奶存到冰箱里,說是要‘搭’最后一班車。”
對于牛奶漲價是否會沖擊本地牛奶的銷售,洛浦路一超市老板張某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蒙牛等一些國內大品牌的牛奶也在漲價,這些牛奶品牌知名度高,但多以純奶和奶飲品為主,但本地牛奶以酸奶和保質期較短的新鮮純奶為主,類型不同,受國內知名品牌牛奶的沖擊的可能性不大。而對于整個牛奶市場來說,牛奶消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習慣性消費,漲價后,市民肯定會有一段時間適應不了,但有喝奶習慣的人還是會喝。
但究竟消費者適應時間有多長?適應期過了之后能否回到之前的銷售狀況?對此,洛陽本地的生生乳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張某表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要等半個月之后才能見分曉。
(記者 牛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