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30 06:22:00 來源:鄭州晚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修車師傅:開報警器不如加把牢固的鎖
昨日,網友“講述生命”發微博稱:緯五路政六街交叉口供銷大廈門口電動車報警聲從早上響到下午,中午更嚴重,已經到了擾民的地步。
然而,電動車報警器聲音刺耳這一問題并不只存在供銷大廈門口。生活中,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小區,只要挨著馬路的地方,我們都能聽到電動車報警器的鳴聲。
【投訴】
深夜報警器響起,聒噪不已
經八路巡防隊員李四信前幾天遇到了一件煩心事:26日凌晨,市區下大雨,住燕莊新區南院的他聽到了小區樓前刺耳的電動車警報聲。從聲音判斷,不只一輛,此起彼伏,不絕于耳,警報聲比雨聲大得多。關著窗戶,聲音還是不小,一直到早上7點多才停止。
無獨有偶,家住工人路40號院的田女士也遇到過這事。她說幾天前的晚上,天氣很熱,本來就很煩躁,晚上11點多,樓下一輛電動車警報器“嗚嗚嗚”地響個不停,在寂靜的夜晚顯得尤為聒噪。
隨后晚報記者走訪一些小區。工人路40號院的李先生說,晚上樓下停的電動車較多,門口沒保安,車主都會設置報警器,有時稍不注意碰到,或是有較大的響聲,電動車就會叫,小區住的老人多,一旦吵醒了,再睡著就比較困難。
【調查】
打開報警器目的是防盜
晚報記者昨日下午走訪了市區部分電動車城,得知現在市面上的電動車基本上都安裝了報警器。
在航海路摩托車城,一銷售人員向記者展示新款電動車,稱打開報警器,只要有東西碰到了電動車車身,報警器就會立即響起,聲音非常大,小偷聽到了都害怕。
在黃河食品城里的電動車專賣區,一店主說所出售的絕大多數電動車都會安裝報警器。
打開報警器,可能干擾他人休息;不開呢,又擔心車子被盜。晚報記者采訪中,不少電動車主說了自己的苦衷。
正在為家人購車的市民劉先生介紹,電動車停在樓下,擔心電池被盜,他都會打開警報器,每次警報一響,他也會下樓看看。
在華林·新時代廣場上班的冉先生年前電動車被人偷了。那輛車剛買半年,就放在樓前,事后冉先生很后悔沒開報警器。
遇到靈敏度高的電動車,車主也很頭疼。
市民王先生去年買了一輛自行車式阿米尼電動車,為了防盜,每次停車時都會設置報警器,但常常響個不停,有天停在小區里,響了一中午,怕影響別人休息,他趕緊下樓關掉,但很擔心車子被盜。
開報警器不如加把牢固的鎖
市民王先生昨日下午騎電動車想去調低報警器靈敏度,在南關街一維修點,師傅稱他所騎的阿米尼自行車式電動車的報警器是不能調的,原因是報警器和喇叭等是三合一的,共用一個喇叭,只有帶遙控器的那種報警器靈敏度才能調。
當他說起自己的煩惱時,維修師傅建議他更換一把比較牢固的鎖,“比你報警器管用多了”。
維修師傅介紹,電動車報警器與電池連在一起,一旦斷掉電源,或者小偷剪斷電線,報警器就起不到作用。
“建議車主最好將車子停放在公共停車棚里,有的車棚還提供充電,有專人看守,安全得多。”旁邊修車的市民劉先生說。
王先生告訴晚報記者,即便有專人看守,換把最牢固的鎖,站在電動車主的角度,他還是會打開報警器,最起碼能起到一點點防盜作用。
農業路省匯中心門口一看車師傅說,每天樓下停了上百輛車,報警器響個不停。有時一輛車報警器響了,隨后就聽到一片響聲,而這些響聲,十有八九是誤報。
【聲音】
報警器出廠時設置靈敏度范圍
針對電動車報警器誤報這種情況,生產廠家有什么看法呢?晚報記者昨日聯系了世界首創全自動電動自行車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深圳一家電動車生產商的品牌總監胡東文。
胡東文介紹,電動車報警器在業內叫防盜器,出廠時會設置一個靈敏度范圍,既能起到防盜作用,又最大程度地不產生噪聲污染。
“存在噪聲擾民的防盜器畢竟是少數。”胡東文建議,這類擾民防盜器顯然是不合格的,應及時更換。
有些小偷剪斷電線或拔掉插頭,讓防盜器發揮不了作用。針對這種情況,胡東文說,他們生產的電動車從第四代起,部分產品就設計了一款鎖輪滑和電池盒的防盜器,電線處于隱蔽狀態,其防盜功能更好些。
【困境】
報警器行業缺乏相關技術標準
在實際生活中電動車報警,多數是誤報的。誤報產生的噪音又影響著市民的工作和生活,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
南關街一維修師傅介紹,現在市面上有一款報警器,遙控器距離車400米左右,打開報警器,一旦警聲響起,遙控器也會響,每款要賣100多元。
車主王先生希望能生產出更人性化的報警器,設計成接觸、碰撞才報警,避免聲響感應產生報警的情形發生。“現在市面上的報警器多數是只追求聲音大小,聲音越大好像報警器越好。”
王先生的這個說法也得到了認可。
《南國都市報》曾報道說,目前電動車報警器部分生產廠商對于報警器生產存在著嚴重的不規范,這其中原因有電動車報警器行業沒有一套讓各生產廠商共同規范的國家技術標準和行業技術標準可執行,且電動車生產廠家對報警器選用時并不考慮報警器的“擾民問題”,并且以為聲音越響越能防賊的錯誤認識造成電動車報警器生產廠家惡性追求“高分貝”“高靈敏”“長時間鳴響”的惡劣效果。
報警器誤報執法存在困難
按照鄭州市相關要求,電動車報警器響聲產生的噪音污染,屬于生活噪音,由公安機關負責處理。
市公安局宣傳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接警情況看,近期沒有這類警情,但之前有過,總體上不多。
遇到這類警情,民警會趕到現場,通過物業聯系車主。
不過在執法過程中也會遇到尷尬的情況。一是噪音污染取證困難,民警趕到現場后,報警器可能早就關了;二是尋找車主困難,趕到后即便報警器響著,電動車上沒有姓名、電話,短時間不一定找到車主,解除噪音。(鄭州晚報記者 冉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