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9 06:56: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公益自行車上崗4天淋了3天雨
從25日在暴雨中正式投入使用起,洛陽公共自行車僅碰到了前天1次晴天,其余3天都有雨。除了關注600元押金太高外,市民最擔心頻遭風吹日曬雨淋,自行車很容易壞掉,大家呼吁能否給自行車蓋個車棚,對此民政局回復稱,經過多方論證,確定實行露天存放。昨日,記者還專門體驗了洛陽市的騎行環境,發現洛陽城區布局非常適合自行車出行,但部分道路設施以及服務措施亟待完善。
體驗 晴天燒屁股,雨天沒人騎
前日中午12時許,記者在華陽廣場自行車站亭看到,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里,只有2位市民借車、還車。長時間內,19輛自行車排在智能鎖車設備上,旁邊還有20輛用鋼絲繩鎖起來的備用自行車。用手摸著自行車車座,黑色的車座有些發燙,一位借車的女士也表示,暴曬在陽光下的車座特別熱,不適合立即騎行。其實,從25日冒著暴雨正式投入使用起,上崗4天的公益自行車一直經受著大自然的考驗,比如25日、26日下雨,前天晴天,昨天下午又開始下雨,今天多云,明天接著下雨。昨天下午,記者在細雨中走訪牡丹廣場等幾處站亭,發現幾乎沒有人使用免費自行車。
“其實,運營方可以考慮在站亭上搭建一個車棚,這樣既可以減少自行車自然損耗,也可以增加市民騎車的概率,就像路口愛心遮陽亭一樣,讓等信號燈的不少騎行一族由衷感激。”采訪中,不少關心公益自行車的市民建議說。在網絡上,呼吁給自行車加蓋車棚的呼聲很多。網友“沨清澐淡”說:“看到自行車上崗很開心,可是我有個小小的疑惑,這樣露天擺放日曬雨淋的自行車能用多久?就不能給這些自行車修個車棚嗎?”
聲音 經多方論證,確定露天存放
關于市民和網民給自行車蓋車棚的呼聲,昨日上午,洛陽市民政局回應稱,收到市民和網友的建議后,民政局立即責成募捐辦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認為:因該項目主要設置在交通繁華十字路口,若建棚子會擋住行車者的視線,有礙觀瞻,存在交通隱患,經多方論證,參考其他先進模式,確定自行車為露天存放。另外,民政局方面表示,會安排工作人員做好日常維護和保養,并且自行車白天使用率較高,一般均在使用中。
對于這種說法,不少市民和網友反問,就不能蓋一個透明的車棚嗎?記者采訪知情人士獲悉,加蓋車棚并不是洛陽市福彩中心或者市民政局能左右的事兒。因為在廣場或路面上,任何施工都有著嚴格的審批程序,尤其是露天搭建簡易房、簡易棚等建筑,都需要規劃部門審批。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些路口的簡易房子已很多,比如在萬達廣場附近方圓100米內,已出現了5個在廣場上搭建的簡易房,如果每個自行車站亭都要蓋簡易棚,會對日后的管理帶來諸多不便。
調查 城市布局合理,非常適合騎行
從今年4月洛陽市福彩中心透露要建免費公益自行車系統起,關于自行車騎行就成為市民街談巷議的話題之一。洛陽位于洛河、伊河等沖積地帶,地形相對平坦,地勢沒有明顯變化,非常適合自行車騎行。另外,由于洛陽市主要生活區、商業圈、醫院學校等與市民生活密切的地方,相對距離非常近,大多在3公里以內,可以輕松地騎著自行車到達。
比如,記者借來一輛自行車,從凱旋東路80號院出發,騎車繞過路對面就是教育局、向西騎1分鐘左右就是百貨大樓商業圈以及可供休閑娛樂的周王城廣場,附近的醫院、中小學校、活動中心,甚至體育場等都在3公里左右距離,市民可以輕松地騎車到達。其實凱旋東路80號院所處的位置優勢,只是洛陽市城市布局的一個縮影,像這個家屬院所在區位的小區還有很多,在西工區、澗西區、老城區等比比皆是。此外,西工區、澗西區主要道路行道樹都很茂盛,無論宜人的春秋天還是酷熱的夏天,都適合市民騎行。
說法 自行車道、存車處等設施欠缺
數年之前,身邊經常聽到關于“自行車王國”的說法;而最近幾年,隨著機動車的迅猛增加,如今騎車出行市民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其實作為清潔、綠色、健康的出行方式,自行車出行是大勢所趨。那么洛陽騎行環境怎么樣呢?路上有沒有自行車道?有沒有存車的地方?修車店鋪多嗎?
昨日上午,記者從洛南新區開元湖騎車一路向北,主干道上可以沿著非機動車道騎行,但在一些支線道路,遇到雙向都有機動車會車時,只好搬著自行車到人行道上騎,不太方便。另外,沿著龍門大道向北,騎行相當方便,可想找到存車的地方卻很難,在定鼎路段,沿街停車點存車費基本在0.5元左右。洛河以南的龍門大道上,找不到存車地方。修車的店鋪也主要集中在洛河以北,以及洛河南岸大型汽車城附近,但這些店鋪主要修機動車或電動車等,想修一輛自行車還要看修車師傅有沒有時間和心情。
自行車為代表的慢交通也成為城市交通發展的一個方向,在去年獲批的《洛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中,就有關于打造自行車道路系統的規劃。道路專家介紹,除了解決好自行車通行問題,還應該解決與之匹配的停車、維修、看管等各種服務設施,只有這樣,洛陽才能真正成為“騎行之城”。 (記者 王新昌 杜一格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