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0 06:23: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王廣慶
王廣慶所著的《河洛方言詮詁》手稿
閱讀提示
“真中的河南人,真得勁兒的河南話”。昨日,由洛陽方言撲克引發的有關河南“土話”的報道繼續發酵。它不僅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也成為網絡、微博熱點。
河南“土話”如何發揚挖掘與傳承?@新浪河南的調查顯示,許多網友支持在中小學課堂開設“河南方言課”。還有企業表態,想與大河報聯手出書,傳承河南方言、弘揚傳統文化。
網絡調查
七成網友鄉音難舍 五成網友支持開“河南課”
洛陽方言撲克引發有關河南“土話”的集體回憶,本報報道又引發了“如何挖掘與傳承方言”的熱潮。昨日,大豫網、@新浪河南都推出了相關調查。
大豫網的調查結果顯示,有七成網友鄉音難舍,“經常說”河南話;僅有6.8%的網友選擇了“從不說”河南話。
而在@新浪河南進行的相關“微調查”中,有五成網友贊成范軍提出的在中小學開設“河南課”的建議,表示家鄉自豪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四成網友則投給了“不好說”;投反對票的不到一成。網友@達爾文主義幽默家表示,保護語言文化的多樣性和保持生物的多樣性一樣重要。
網友@橙子寓言則擔憂雖然很多人會說河南話,但是多少人會寫?包括怎么發音準確、怎么從與普通話等“語種”的交融中持續生命力,都很成“問題”。
昨日,來自開封的邱先生通過本報熱線反映,洛陽方言撲克牌只注重了發音,有很多文字都錯了。
建言獻策
我們聯手出本書,傳承弘揚“老土話”
幾天來,由本報報道引發的河南“土話”話題熱度不減。本報記者手機成為熱線,除了讀者的方言趣話、建言建議外,還有不少媒體同行的來電。
網絡上,本報官博的“微征集”在不斷被轉發,網友們除了熱心“曬土話”,還紛紛發表評論。
@石墨墨禪表示,應該在中小學設立方言課堂,“每個方言都有每個方言的特點,包括繁體字,也應該出現在課堂上”。他認為普通話保持在交流的層面足矣,但是如果河南娃不會說河南話,“真心”非常遺憾。
昨日,河南一家企業的負責人打來熱線表示,想與大河報聯手,通過征集、出書,弘揚傳統文化。
專家說法
傳承可以輕松一點 研究應該嚴謹一些
網絡熱議中,有網友舉例說明,“土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銹陽光光表示:“腌臜菜這個詞古已有之。《水滸》中魯達說鎮關西就用過這個詞,說的是腌臜潑才。”
洛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現代漢語的副教授姚智清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普通話推廣工作很重要,但盲目消滅方言很不好。
她表示,方言的挖掘與傳承,在初級階段,通過撲克、電視等大眾傳播方式非常好,可以迅速引起反響與注意。她還舉例說,《武林外傳》中“額滴個神”,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天真碰上現實》中鄭現實母子的山東土語,好玩有趣,就容易引起傳播。
不過,上升到學術研究層面,就要字斟句酌了!姚智清再次強調嚴謹的重要性,她表示,有些河南話是很標準的,傳播時應該嚴格、嚴謹一些。
姚智清說,方言研究是門大學問,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在這方面都有專門的機構與人員。河南在方言研究方面不是特別成氣候,沒有特別有代表性的領軍人物。她推薦說,河南大學著名教授王廣慶曾有專著《河洛方言詮詁》,賀巍著有《洛陽方言詞典》。
網友@荒江野老也在微博中表示:“方言乃華夏文化寶藏,中原尤重。近傳洛陽方言撲克,雖民間所為,亦見文脈傳續代不乏人。坊間或謂其學術謹嚴標字范式瑕訛之漏,索之苛也,助其完美為善。河大老校長王廣慶積十二年之功著 《河洛方言詮詁》頗有學術價值,可備參詳。”
◎他山之石
廣州:開展“保護白話行動”,南方都市報等媒體常年開設粵語版面。
湖南:湖南衛視開始有說湖南話的“越策越開心”節目。前段時間,身為湖南省政協委員的湖南衛視知名主播汪涵在湖南省兩會上號召保護方言。
◎人物介紹
王廣慶(1889-1974):字宏先,河南省新安縣磁澗鎮掌禮村人。1938年10月至1944年10月臨危出任河南大學校長。在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艱苦歲月里,他帶領河大師生,歷經抗戰硝煙,堅持辦學信念,播撒文明火種,河大成為全國唯一一所在敵占區堅持辦學的“流動的大學”。(首席記者 路紅 記者 朱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