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7 09:21:00 來源:商都社區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內鄉小吃:王店火燒
內鄉縣衙特色小吃
王店火燒起于清初,圓形,厚約一寸,重二兩,內有蔥花、香油、鹽、辣子等,再入炭爐烤制。成品為橙黃色,外焦,酥,香味非常誘人。王店火燒做工精巧,暢銷不衰,民間有順口溜為證:“王店火燒好,八成能吃飽,老人入口酥,小孩不滯消,涼水能泡松,吃多肚不疼”。王店火燒檢驗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掰一塊放在涼水中,能否泡松飄在水面上。據說王店火燒與當地水土有關,走出王店鎮就拷不出這樣的效果。所以有很多客人不怕路遠,到王店鎮買上正宗的王店火燒帶回家與親友共享。
內鄉美食:灌漲油旋
內鄉縣衙特色小吃
“篩篩,隔隔,大舅來了吃啥飯?打雞蛋,烙油旋,不吃不吃兩大碗”。舊時農村平日無饃,有客人到,發面蒸饃來不及,就形成了烙油旋待客的習俗。制法:將面和成團,糅至膩軟,搟成餅。先淋一層香油,均勻撒上蔥花細鹽等,卷成圓筒狀,手持兩端,擰成“麻花”,縱向捺實,再搟成圓餅。鍋內放少許油,待油熱時,把餅放入鍋內,勤轉勤翻。熟時其夾層薄如蟬翼,焦黃酥香,味美可口。
內鄉美食:內鄉酸菜
內鄉縣衙特色小吃
“南陽往西來,家家有酸菜”。內鄉酸菜不同于四川泡菜,也不同于“酸菜魚”所用的酸菜,其做法獨特,味道獨特。制作時先把菜洗凈(以紅薯葉、蘿卜秧、雪里紅、窩炬為上),煮至七八成熟,撈于缸或盆中用石頭壓實,再添上煮菜的水,不讓菜露出水面,然后,泡五到七天,即可食用,如果用前邊的酸菜“透”一下則更快。內鄉酸菜幾乎家家都有,酸味純正,久吃不厭,開胃、去火、消膩。可涼拌,可做湯,做面條,做包子。奇怪的是,內鄉酸菜的這種簡單的泡制方法,一旦離開當地水土,就再也不會變酸。到內鄉做客,不吃上一頓好酸菜,實在遺憾。
內鄉美食:卷煎
又叫菜蟒,是內鄉一種典型的農家常飯。做法是將死面搟成薄皮把餡勻攤其上,卷成筒狀,兩手各持一端,往中間一擠,使面皮起皺,上籠蒸熟即用。其餡常有:韭菜、干蘿卜絲加肉、粉條;素:韭菜、紅薯葉、灰灰菜、干蘿卜絲、茄子、南瓜絲加粉條。個頭可大可小,餡可厚可薄,面皮夾層可多可少,均視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