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3 09:11:00 來源:今日早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行前準備工作需做足
這個“五一”小長假,浙江屢屢出現有關驢友出事的新聞。
4月28日下午,兩男兩女帶一名12歲小孩徒步龍泉披云山時, 中途遇暴雨而失蹤。救援人員連夜搜救,找到已在山谷苦熬30小時的5人;
4月30日下午,一行30多名大學生驢友被困景寧爐西峽,19小時后,被當地相關部門救出。
4月30日晚上,龍港20多個驢友去文成山區游玩,與當地村民發生群毆,導致多人受傷。事情起因是,這些驢友中個別人去當地一個水庫里張網捕魚,被發現后起爭執。
出現這一連串的驢友新聞,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充分,沒有仔細研究目的地的氣象預報和其他條件,沒有考慮到出現極端天氣可能帶來的影響。二是,少數驢友一時興起,太隨心所欲,不換位思考,觸犯了當地居民的利益,破壞了旅游地的風俗與習慣。
一般來說,驢友的出發點往往是沒錯的,其體現出的冒險精神與探索勇氣,也都是值得敬佩的。但是,在這么多負面事件面前,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旅游目的地往往地形比較特殊,奇山仙境中隱含著不少風險,這就需要驢友做足功課。再者,要尊重旅游地的民俗風情,隨鄉入俗,而不是我行我素。
同時,法律監管也需到位。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戶外探險活動相關的制度和法律規定,既缺乏培訓野外生存技能的相關機構,也缺乏這方面的行業規范。從現有的法律來看,驢友探險活動沒有監管主體,其監管“真空”問題亟待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