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8 10:43:00 來源:映象旅游-新華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國際古跡遺址日介紹:
1982年4月18日,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在突尼斯舉辦科學研討會,同期在哈馬馬特召開的執行局會議上,有代表首次提出建立國際古跡遺址日,并在每年的這一天舉辦全球性的慶祝活動。這一建議經執行委員會討論后通過,并于次年11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2屆大會上得到批準。大會在一項決議中號召各成員國倡導并推行“4·18國際古跡遺址日”。
2013年主題:教育的遺產
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今年國際古跡遺址日的主題是“教育的遺產(Heritage of Education)”。該主題旨在體現不同地理文化背景下的學校、大學、圖書館、學術機構等教育的遺產,并號召各國家委員會圍繞此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教育的遺產”和“工業遺產”、“宗教遺產”等一樣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個時代中產生一定社會影響、并在一定范圍內得到認可的,與教育相關的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遺存。教育是培養人才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生產經驗得以繼承發揚的關鍵環節。
我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教育的傳統源遠流長,春秋私學即興;此后官學、私學交織發展,在歷史上形成“學校如林、庠序盈門”的景象,給后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教育遺產。僅在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中,就有 “國子監”“孔廟”“白鹿書院”“岳麓書院”“北京大學紅樓”等相關教育遺產六十余處。它們不僅具有文物建筑本身的歷史、科學、美術、文化等各方面的價值,而且承載、見證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教育傳統,促進了各個時代的精神文化建設。因此,提出并深入研究教育的遺產,不僅有利于豐富歷史文化遺產的內容,而且有利于進一步細分文化遺產類型、豐富世界文化遺產的多樣性。
國際古跡遺址日歷年主題:
2001年:拯救我們的歷史村鎮 2002年:20世紀遺產
2003年:水下文化遺產 2004年:土建筑遺產
2005年:背景環境中的古跡遺址 2006年:工業遺產
2007年:文化景觀和自然紀念物 2008年:宗教遺產和圣地
2009年:遺產與科學 2010年:考古遺產
2011年:水文化遺產 2012年:世界遺產
來源:國家文物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