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4 10:13:00 來源:旅游縱覽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愛爾蘭有個古老的傳說,遠古時代愛爾蘭巨人麥克庫爾要與蘇格蘭巨人蓋爾決斗,為此,麥克庫爾歷盡艱辛開鑿石柱并移到海底,鋪成通向蘇格蘭的堤道。完成之后麥克庫爾回家睡覺,準備養精蓄銳后跨堤去攻打蓋爾。蓋爾卻捷足先登跨堤前來察看摸底,當他見到沉睡中的麥克庫爾身軀如此巨大,不由暗暗吃驚。而麥克庫爾的妻子則急中生智,詭稱沉睡的巨人是麥克庫爾的新生。蓋爾聽后更加惶恐,猜想孩子的父親應該是更加龐大的巨人,于是嚇得撤回蘇格蘭,并搗毀了身后的堤道,只剩下一小段殘留屹立在愛爾蘭的北部海邊,所以此地被稱為“巨人之路”。
我此行的計劃是在貝爾法斯特停留一個完整的白天,第一個目標就是愛爾蘭島北部海邊的“巨人之路”。參加一日游的旅行團雖然只要20鎊,但回來的時間大約會是下午6點,根本沒有空閑去安排其他游程,于是決定采取自助的形式去。出發前在網上查到一種叫做iLink的交通卡,該卡分一到四區。四區的一日卡15鎊,可以在一天之內任意乘坐公交和火車,包括機場和巨人之路,是在貝爾法斯特短期旅游最劃算的選擇。
5000萬年前的自然遺產
去巨人之路要先乘一個多小時的火車到小鎮Coleraine,我到達那里不到10點,剛好能趕上10點10分發往巨人之路的公交車,全程都用iLink卡搞定。公交車幾乎占了狹窄公路的一半,熟練的司機卻能貼著公路中線一路飛奔。后半程是沿著曲折的海岸線行進的,雖然天氣陰沉,但風景還是相當不錯。一側是狂風烏云下的大海,另一側是點綴著牛羊和民居的田園風光。我穿過幾個小鎮子,大約11點到了巨人之路的游客中心,讓人覺得開心的是這個北愛爾蘭最知名的地方居然不需要買門票。
巨人之路海岸
烏云把天空壓得很低,狂風大到讓人都站不穩,在這樣惡劣的天氣里來到有著古老傳說的地方是件幸運的事情,會比風和日麗的天氣更有神秘感。
在海邊有著奇特的地貌,以垂直連片的六邊形石柱為主,那是數千萬年前火山噴發的結果。幾百年來,地質學家們經過對其構造的研究,揭開了這巨大天然階梯之謎。約五六千萬前的第三紀,活火山不斷噴發,熾烈的液態巖漿自然冷卻逐漸變成固態。當巖漿從1200攝氏度冷卻至八九百攝氏度時,未露于地表的巖漿形成柱狀結晶。由于巖漿含有六方柱體的斜長石、橄欖石、角閃石等礦物質,冷卻后形成六方柱體,形成獨特的垂直柱狀節理玄武巖。
在海浪和其他外力的不斷侵蝕下,玄武巖石柱在不同高度斷裂,呈現出高低參差的石柱林地貌。共有四萬多根緊挨在一起的玄武石柱,綿延6公里,在海邊形成了一條宏偉的臺階石道。從地質學上看,除了最具特色的垂直柱狀節理玄武巖,玄武巖在海浪作用下形成的海蝕地貌、更早期形成的柱狀玄武巖,由于后期構造運動而發生剪切扭動而成的西瓜皮狀收斂型柱狀節理,經后期構造作用破碎后的玄武巖碎塊在海水作用下不斷磨圓形成的礫石堆積灘等,都是值得觀賞和研究的。
連片的六邊形石柱
其實我對這種奇特地貌并不感到陌生,數年前在福建的漳浦牛頭山海邊見過同樣的景觀,富有想象力的中國人給垂直玄武巖柱起了個形象的名字,叫做“海上兵馬俑”。漳浦的地貌也是第三紀火山噴發的結果,或許是測定機構的不同,被認為是2400萬年前形成的,而不是北愛爾蘭的五六千萬年前。另外,漳浦地貌的面積相對小一些,但卻集中了包括火山口在內的所有典型特征,無論從科學研究還是觀光旅游上看,都不輸給“巨人之路”。然而,巨人之路早在1986年就進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如今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都是很著名的景觀。而漳浦的牛頭山火山地貌卻名不見經傳,連鄰近城市的人大多都不知道,是件讓人很遺憾的事情。
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巨人之路
幾年前英國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由于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巨人之路正面臨著威脅。報告預測在2050年至2080年,巨人石道上的石塊將變得更加陡峭;到22世紀初,人們將難以見到部分巨人石道上的獨特景觀。如果這個報告的預測準確,“巨人之路”最終真的會變成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