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7 08:23:00 來源:新華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全國各地風景區均現游客數量井噴。與此同時,許多地方出現游客遇險的情況。有關專家認為,在民眾對旅游需求越來越高的同時,游客自身和景點的安全防范意識亟待提高。
景點維護不夠存隱患
5月1日晚9時10分許,鳳凰縣沱江鎮棉寨村距縣城3公里處桃花島篝火晚會散場時,游客經近水吊橋時因橋頭受力樁斷裂,出現橋面傾斜,導致24名游客落水,后落水游客全部被救起,沒有人員在事故中死亡。據鳳凰縣政府公布的調查結果,吊橋斷裂致游客落水事故原因:一是由于橋面南側拉鎖拉鉤出現斷裂,二是東側受力柱斷裂,三是日常維護不到位。
類似的旅游事故此前也發生過,2005年3月6日,浙江省臨安市浙西大峽谷景區劍門關景點發生浮橋側翻事故,橋上88名來自江蘇的游客全部落水,事故造成5名游客遇難。
“事實上,類似鳳凰縣這樣存在安全隱患的風景區還有不少!”浙江中旅一名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導游透露,“很多景區平時游客少,一些旅游設施安全標準很低,加上平時維護不到位,在遇到大客流時很容易發生危險。所以我帶團時會盡量要求游客分散經過浮橋、吊橋和棧道等危險路段。”
“以前有過教訓,我們現在對這一塊查得很嚴。”杭州臨安一景區開發商說,“每次長假前,都會安排專人對吊橋、浮橋等設施進行檢查維護,防止游客數量增多時出現危險。”
浙江省旅游科學研究院院長樓慶典認為,讓游客安全地游玩是對一個景點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能保障游客的安全,顯然不是一個成熟的景點。剛出臺的旅游法中對景點保障游客安全作出規定,但是在現實中,一些景點旅游設施安全標準不高,維護情況也不盡如人意,給游客安全帶來隱患。
景區超載游客抱怨
“除了旅游設施維護不到位外,小長假期間游客扎堆出游,遠遠超出了景區的接待能力,這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浙江烏鎮景區一名管理人員表示,在這個“五一”,烏鎮景區游客爆滿,交通堵塞,排隊的車流甚至延伸到了高速公路口。“景區里人都擠到了一起,這時候要是發生什么意外,極易導致人群恐慌發生踩踏事故,真是捏了一把汗啊!”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廈門鼓浪嶼。根據鼓浪嶼管理委員會統計,截至4月30日晚7時,這個面積只有1.78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島的上島人數是5.8萬人,光是排隊購票就要半小時;通往渡船碼頭的走道擠得讓旅客感覺像“逃難”一樣。在鼓浪嶼任何景點照相全是人,“真的是用生命在旅游!”一名臺灣游客擔心,“這么多人不會讓島沉了吧?”
杭州一家旅行社負責人認為,景區為獲利希望游客數量越多越好,但景區資源就這么一點,最后吃虧的還是游客。不少游客表示,對于游客人數,景點應有接待上限,每天的門票銷售要有最高限制,否則就是對游客權益的侵害。
“景點超載一方面會在安全上出現問題,另一方面對游客的舒適度也大有影響。有的景點為了利益往往對這個問題視而不見。”相關人員表示,“這就要求景區管理部門積極進行引導和分流,游客來了,你不能不給他們玩,但你可以通過宣傳引導讓游客錯開高峰,或在景點周邊建設多元化的旅游資源,讓游客分流。”
剛剛出臺的旅游法對風景區超載現象進行了限制:景區接待旅游者不得超過景區主管部門核定的最大承載量,旅游者數量可能達到最大承載量時,景區應當提前公告并和當地政府及時采取疏導、分流等措施。
盲目探險變“冒險游”
僅在此次“五一”小長假,浙江麗水就有兩批“驢友”在進行山谷探險游時被困深山,經過當地政府組織救援后脫險。在景寧畬族自治縣的爐西峽,33名東南大學戶外運動協會的同學自發組織來此進行戶外探險活動,沒想到遇到大雨引發洪水,被困在山谷中。在龍泉市,包括一名12歲孩子在內的“驢友”登山時與外界失去聯系。
值得關注的是,兩起“驢友”遇險事件發生的地點都不是政府部門對外開放的景點。雖然最終被困人員都被救援隊找到并安全送返,但卻耗費了當地政府巨大的人力物力。
近年來,隨著戶外探險旅游的蓬勃發展,安全問題日益突出,“驢友”遇險事件屢屢發生:2009年8月15日,18名上海“驢友”經滬上一戶外俱樂部網上組織穿越爐西峽,突遇大雨引發山洪,3名“驢友”遇難。同年,重慶自助游團隊35人在穿越重慶潭獐峽時突遇山洪,17人遇難。2010年,上海“驢友”探險黃山被困,一名24歲的民警在救援中犧牲。
“說實在的,我們對自發來的游客是又愛又怕。”景寧縣一名鄉鎮干部說,“他們來旅游,說明我們這里風景好,能帶動山區的經濟,可他們在探險時卻不聽勸阻,盲目進山,在給自身帶來危險的同時,地方政府的救援負擔也很重。”
具有多年戶外運動經驗的溫州游客“老狼”認為,參加戶外探險必須做好充足準備:選擇正規有經驗的探險旅游機構,非專業人士不要參與難度大、要求高的探險活動;行前要關注目的地的氣象信息,了解有關救生常識,加強體能鍛煉,裝備充足;行前制訂突發事件應對方案,設計線路盡量靠近公路,保證救援人員能夠及時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