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31 06:49:00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映象網訊(記者 夏友勝 付雨涵)“曾經看到有媒體報道,一人開著私家車,還戴著口罩,這是何苦?”白建偉說,為何不從自身做起,少開私家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個人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
如何留住我們的藍天白云?鄭州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歇。作為責任媒體,廣電全媒體也參與到“治理霧霾的人民戰、持久戰”中。
治霾難 “最大的困難是削減燃煤量”
治霾難,是國內城市的“老大難”,各地也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鄭州集中治理霧霾已有一年有余,在環保部門眼中,治霾難到底難在何處?
“最大的困難是削減燃煤量。”鄭州市環保局污防處處長白建偉說,鄭州一年的燃煤量是3500萬噸,僅排放的煙塵就達2萬噸,比北京等地的都高,燃煤鍋爐已成為鄭州霧霾天的第一大污染源。拆改燃煤鍋爐,是鄭州整治大氣污染的重要舉措。雖然國家和省里對鍋爐拆改有原則性的規定和要求,但鄭州市更嚴。
從自身做起 “個人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
針對“抬起頭來罵娘,低下頭來污染”的現象,白建偉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出相應的貢獻。“公共用電看似是個小事兒,其實不然,電節省了,能源消耗得就少了。”白建偉舉例說,油煙的污染同樣不可忽視,只要是有炒菜經營的,特別是大型飯店必須有油煙凈化器。“白皮書中也有對新建居民樓應逐步配套建設統一排油煙設施,并加裝凈化設施的說明”。
“曾經看到有媒體報道,一人開著私家車,還戴著口罩,這是何苦?”白建偉說,為何不從自身做起,少開私家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個人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
舉措
24小時巡查排污大戶
從10月29日開始,鄭州市環境監察支隊啟動排放廢氣重點企業駐廠監察專項行動。鄭州市環境監察支隊工會主席李在龍介紹,他們對2家熱電廠(鄭州新力電力公司、鄭州泰祥熱電廠),3家熱力公司(東明路、大學南路及一馬路)駐廠監察。“一旦有預警響應,就實施工作人員24小時駐廠,實行跟班檢查,并及時處理上報”。此外,還對其他重點污染企業,采取明查、暗查,突擊檢查方式進行監管。
正在做氣化鄭州的規劃
鄭州一直在提倡“氣化鄭州”的說法,氣化鄭州就是降低燃煤消耗量,增加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供應量。白建偉透露,由發改委牽頭,市里正在做氣化鄭州的規劃,一旦實施,燃煤量將會大大減少。
設想“機動車總量控制”
據最新的統計顯示,截至2013年10月13日,鄭州市區機動車保有量122.8萬輛。那么,鄭州會不會控制機動車保有量呢?
鄭州市機動車尾氣監察支隊副支隊長耿清生透露,“省市正在研究”,參照外地做法,出臺機動車總量控制規劃,“有這個意向、設想”,至于如何規劃,現在還不得而知。
征集
廣電全媒體行動
征集霧霾污染源
其實,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的每個人,都是霧霾阻擊戰的“主力軍”,保護藍天,人人有責。
從今天起,東方今報、河南電視臺都市頻道、映象網等廣電全媒體聯合環保等相關部門,推出“霧霾阻擊戰”大型報道,如果您發現身邊有霧霾污染源,可以撥打東方今報新聞熱線(0371)65830000或都市頻道新聞熱線(0371)65732233,也可@東方今報、@都市頻道、@映象網,我們將聯合派出記者開展調查,并及時與環保等執法部門聯系,共同消除污染源。
評論
治理大氣污染
必須硬起手腕
“鄭州又雙叒叕拿第一了!”在鄭州不斷位居中國城市空氣污染排行榜榜首之時,市民只能調侃。面對如此局面,鄭州市市委書記吳天君說,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已經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形勢逼人不得不干的階段。
霧霾,全民參與治理很有必要。不過,治理霧霾的責任主體仍然是政府,能否取得成效仍然要看政府的措施是否給力。
取得百姓理解和支持,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一環。從污染源出發,抓準主要矛盾,是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任務。今年4月,鄭州市發布《藍天工程白皮書》,出擊污染源,改善市區空氣質量。
即便政府已經做到上述兩點,但還要把治理的措施和決心落到實處才行。污染“巨無霸”鄭州新力電力有限公司煤改氣緩慢,以及一些單位燃煤鍋爐拆改不力,說明加大污染治理推進速度困難重重。
但時不我待,鄭州還要硬起手腕,加大執法力度,提高懲罰強度,促使局部利益讓位整體利益,讓“抬頭望天罵政府,低頭護短保自己”沒有存在空間。(評論員 路治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