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7 06:42:00 來源:東方今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80歲老人獨居30年未見兒子
映象網訊(記者 李國營 見習記者 成安林/文圖)焦作市解放區有一位耄耋老人名叫張榮春,自1983年兒子張軍考上河南省郵電學校后,獨居至今。張軍畢業后,一直在鄭州郵電系統工作。或許父子倆的關系不怎么好,一眨眼三十年過去了,張軍僅回家看望過老人一次。眼下,張榮春的年紀越來越大,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急需兒子贍養照顧。
今年7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年輕人,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為此,東方今報呼吁張軍或張榮春的親朋好友看到這篇報道后,能及時回家探探親、與老人嘮嘮嗑。
【悲催】 80歲老人因營養不良,身體極度虛弱
7月16日臨近中午,記者在焦作市解放區焦南中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病床前,見到了張榮春老人。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掛在床頭的點滴滴答滴答地注入老人體內,中州老年之家托老院院長侯效順守在病床前,無微不至地照顧著老人。
侯效順對記者說,張榮春出生于1933年,老家在河北省石家莊,年輕時因工作原因來到焦作并成家立業。1966年,兒子張軍出生。后來,他和妻子離了婚,兒子由他撫養。“目前,張榮春住在解放區焦南街道朝陽路社區統建73號樓,自1983年起一直獨居至今。”
“7月5日,張榮春被接到中州老年之家。過來時,他身上臟得不得了。”侯效順說,之前,張榮春蜷著身體躺在家中靠近窗戶的床上,已無法下床走路。
由于老人長期吃開水泡饅頭,以致營養不良、身體極度虛弱。來到托老院后,因不適應新的飲食方式,老人每頓僅喝幾口稀湯,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由于托老院的力量有限,我們每天讓醫生給老人輸幾瓶營養液,維持他的生命。”侯效順說,考慮到老人的身體狀況,7月12日又把他送到了中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悲劇】獨居多年性格孤僻 熱心鄰居幫助常遭拒
去年接管73號樓工作的社區工作人員董衛蘭,目睹了張榮春家的一些事情。“家里特別亂,平時愛往家里撿廢品。”董衛蘭說,老人性格孤僻,平時很少與人交流,鄰居們幾乎敲不開他家的門,就連單位和社區工作人員去看望他也多次不肯開門。
最近,住在二樓的鄰居呂師傅剛剛得到了老人的信任。“我們1983年就搬到這里,雖然是樓上樓下住的鄰居,可張師傅極少與別人說話。”呂師傅說,老人平時還拎煤球,鄰居們遇上想幫忙,也常被他回絕。
前段時間,張榮春突然不能走路了,出門基本靠在地上挪。因為和一直照顧他的鄰居馮女士鬧了點矛盾,老人開始讓呂師傅幫忙。“平時,他省得不得了,吃飯就是饅頭泡開水。”呂師傅說,“沒有東西吃了,老人就爬到門口大聲喊。有時候,他會寫張字條貼我家門上,讓我幫他找保姆。可他這樣的性格,保姆也不好找啊。”不久前,老人的房門敲不開了。報警后,民警只得叫來鎖匠開鎖。
【期望】 張軍,快回家看看你的老父親吧!
目前,張榮春的狀況實在令人擔憂,鄰居們和其單位的工作人員曾多次試圖聯系張軍,但張軍至今杳無音信。
在采訪中,鄰居們向記者講述了兩年前張軍回家的一幕。張軍回來時,張榮春卻不讓兒子進門,這或許和父子倆關系不好有關。“雖然父親不讓進門,可他仍樓上樓下地囑托鄰居們替他照顧父親。”鄰居說,張軍臨走時還給鄰居們留下了聯系方式。但前不久,大家試著撥打張軍留下的電話號碼時,卻怎么也打不通。
為了找到張軍,老人的單位還通過郵政部門在全省郵政系統、移動系統、電信系統進行多方查找,卻毫無線索。無奈,老人的單位又與鄭州市公安戶籍部門聯系,但都沒有找到。張榮春模糊地記得,1983年張軍考入河南省郵電學校,畢業后分配到鄭州市郵電系統。采訪中,記者試探著詢問關于張軍的詳細信息,老人聽到后,嗚嗚地哭個不停。
“希望與張軍有聯系的同學、朋友能盡快提供他的聯系方式,讓張榮春老有所依、安享晚年。”鄰居們紛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