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6 06:42: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正午陽光下,工地上的焊接工人還在認真工作。
烈日下,狹窄的架子上,工人正用錘子固定樁基。
6月18日下午3時30分,上海閔行區浦星公路某建筑工地,一名工人施工時突然暈倒在地。隨后,該男子被送往醫院,醫生診斷為“熱衰竭”,雖經搶救,仍因臟器功能衰竭,最終于6月19日凌晨死亡。
25日,洛陽又迎來一個“桑拿天”,洛陽的建筑工人有哪些防暑降溫措施呢?施工方有沒有給他們發放高溫補貼?大河報派出多路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工作時間稍稍避開了高溫時段,但多數建筑工人并沒有受到實際意義上的高溫防護,一些工人甚至不知高溫補貼為何物。
現場:工地如蒸籠,一天喝下3斤多水
6月25日中午12點25分,驕陽如火,記者來到洛陽市西工區體育場路附近一處建筑工地發現,炙熱地表散發的熱氣幾乎令人窒息,整個工地如同一個火爐,走幾步路就能出一身汗。
剛下班的工人們正在工地一側的簡易活動板房里休息,不足10平方米的空間被分成住宿、廚房兩個部分,幾架高低床胡亂擺放著,中間僅留一條狹窄小道。
活動板房被太陽炙烤了一上午,熱得發燙,雖然頭頂有小風扇不停轉著,但房間內仍熱得像個蒸籠。記者在活動板房里待了短短幾分鐘,渾身汗水直淌,不一會兒,后背就被汗水濕透了,不得不趕緊走出去透口氣。
在工地上做瓦工的史師傅是四川人,今年2月份從老家來洛陽工作。“這樣的環境受得了嗎?”記者問,史師傅笑笑說,習慣就好了,“有時候實在熱得難受,就去自來水管那里,脫光膀子涼水一沖,立馬就清涼了。”
下午2點10分,凱旋路上一處建筑工地上,黃師傅正和工友將滿滿一車磚頭推上吊車。豆大的汗珠從黃師傅臉上滾下,他不時停下來用脖子上的毛巾抹一把汗。“工地上供應涼開水,我每天都要喝掉兩壺水。”黃師傅告訴記者,工地上唯一讓他感到欣慰的就是水管夠,記者粗略算了一下,類似黃師傅這樣的工人,每人每天要消耗掉三四斤水。
調查:不知有高溫補貼,希望能有防暑降溫安全帽
“你們工地有沒有發放高溫補貼啊?”聽到這個問題,定鼎路上一家建筑工地建筑工李師傅的目光有些茫然。“啥是高溫補貼?”李師傅問。記者不得不給他作一番解釋。“沒有沒有,別說錢了,就連避暑的東西也不發。”李師傅連連搖頭說。
高溫補貼壓根兒沒敢想,那么頂著高溫施工的建筑工人們想要點什么呢?“能直接發錢最好。”28歲的建筑工人小馬來自豫東,記者在伊濱區一家建筑工地上見到小馬時,他正戴著一頂破安全帽在操作攪拌機。他一邊給工友供應水泥一邊和記者聊起天來。
“戴安全帽又熱又悶,頭都快烤爆了,怎么戴啊?”小馬笑著說,希望安全帽生產廠家,能開發出一種既能保護頭部又能防暑降溫的新型帽子,“現在一些硬塑安全帽弄得嚴嚴實實,戴它就像給腦袋上安裝了一個烤箱!”
施工方:錯開高溫時段施工,工地常備防暑藥物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到,早在2008年,我省勞動保障部門就出臺了高溫津貼方面的文件:《關于發布河南省高溫津貼標準的通知》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戶外工作者每人每工作日可享受10元的高溫津貼,津貼按天支付。
那么,施工方是否將高溫補貼政策落到實處?對此,洛陽市西工區某項目部負責人尤學武稱,要真正落實高溫補貼政策,實際上并不現實。“建筑工地多數是臨時工,工人流動性太大,如果每人每天都發放高溫補貼,會給建筑公司帶來損失。”尤學武說,“如果你頭天給他發了高溫補貼,第二天他不來了怎么辦?”
尤學武表示,雖然沒有將高溫補貼以資金形式按天發放給工人,但是高溫補貼將以獎勵的方式體現在工人月末的工資中。“如果工人干得時間長,相應獲得的獎勵就多一些,最多的月末能拿個幾百塊錢吧。”尤學武說,如果天氣過熱,對工人的獎勵還會適當增加。
此外,尤學武告訴記者,工地醫療室、值班室都備有防暑藥,如藿香正氣水、風油精、清涼油等。“工地上不間斷供應飲用水,防止工人缺水中暑。”尤學武說。
“雖然工期緊,但是我們還是會根據天氣狀況,適當調整工人作業班次和時間,盡量錯開高溫時段。”尤學武告訴記者,工地上基本上午11點左右就下班了,下午2點左右開工。“目前,我們工地上還沒有出現一起工人中暑事件”。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其他幾家建筑工地,這些工地負責人均表示高溫補貼并不以資金形式發放,而是體現為飲用水、藥物等防暑用品。
人社局:
防暑物品不得替代
高溫津貼
“國家早就出臺規定,高溫津貼的標準是每人每工作日10元,用人單位不得以防暑降溫飲料等物品代替高溫津貼。”洛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說,降暑物品屬于勞動保護用品,而高溫津貼必須是貨幣。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幾年,極少接到過因為高溫津貼糾紛而投訴企業的案例。“相較工資,高溫津貼一般金額較小,一般勞動者很少有維權意識,一般不會投訴。另外,現在建筑公司很多都是承包制,承包價格總額中到底是否包含高溫津貼費用,界定起來比較困難,勞動者是否在高溫條件下工作,勞動部門也很難認定,戶外作業工種最難監管。但是只要群眾投訴,我們肯定會受理。”
對此,洛陽市勞動監察科相關工作人員建議,建筑工地建設、監理和施工單位,首先要落實國家有關高溫津貼的補助政策,此外,應該適當調整夏季高溫作業勞動和休息時間。“可以在施工現場設置‘高溫休息室’,準備降溫防暑用品,關愛工人的休息與飲食,避免中暑情況的發生。”
醫生建議:
少量多次補充淡水,
常備防暑藥
如何預防中暑?遇到中暑情況該怎么辦?對此,洛陽市中州人民醫院內科醫師杜昌給出了建議:
●高溫天氣,勞動者戶外作業應盡量避開正午前后時段,因為在此時間段內,氣溫較高,極易中暑。
●適當降低勞動強度,勞動者可少量多次補充淡水,避免體內水分過分流失。
●一旦中暑,應迅速將其轉移至陰涼通風處休息,使其平臥,頭部抬高,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用冰水、酒精擦洗全身,努力使體溫回降,并及時送就近醫院急救。
此外,杜醫師認為,建筑工人從事體力勞動,能量消耗較大,企業應給工人提供量足、健康的飯菜,盡量食用清淡富有營養類飯菜,少食辛辣油膩食品,“工地上應備足飲用水,以及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防暑藥品。” (策劃 記者 曹杰 邵可強 執行 記者 陳龍 劉淑柯 李鈺 文 張琮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