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06:47:00 來源:鄭州晚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孤獨世界 孤獨的愛
張麗梅說,兒子的每張笑臉,都會讓自己看到希望。
張麗梅的發音吐字并不清晰。但她每次教兒子練習,都力求做到“聲情并茂”。
“m-a,媽媽……”昨日上午9點,像往常一樣,23歲的張麗梅坐在惠濟區一家教育研究中心教室一角,擺動著雙手,瞪大了眼睛,又一次給兒子上起語言課。
其實,受身體條件影響,張麗梅的發音吐字并不清晰。但她每次都會盡心竭力,力求做到“聲情并茂”。
“他是我唯一的希望!”雙眼閃動著淚光,張麗梅的手輕輕地按在了兒子頭上,壓在她心頭10多年的一幕幕心酸往事,再次浮現腦海……
灰色童年,她總說自己命苦,苦到“難以想像”
張麗梅總說自己命苦,苦到“讓人難以想像”。
張麗梅出生在三門峽一個農村家庭。5歲那年寒冬的一個夜晚,張麗梅在母親和外婆的帶領下,來到了同鄉村的一個陌生之家。
“在那沒待多久,媽媽和姥姥就走了,把我自己留在了那兒。”看著陌生的面孔和環境,張麗梅拼命大哭。“后來,我才明白,因為我出生時有唇裂,看病需要花錢,家里條件太差,就把我送人了。”
那時,張麗梅剛剛記事。但是,母親臨走前說的那句話,卻牢牢地印在了她心里。“媽媽告訴我,她要去外面看看月亮,一會兒就回來。可是……”
日復一日,跟著養父養母的日子并不順利。7歲那年,又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在張麗梅身上。
有一天,張麗梅和同學玩耍時,一不小心從秋千上摔了下來。當時她并未在意,捂著受傷的左腿,一瘸一拐地回到了家。
后來,由于長時間腿疼,養父帶她到醫院做了檢查。意想不到的結果,讓她的童年時光更顯灰暗。“因為沒有及時治療,醫生說會留下終生殘疾。”
2009年春天,第一次與幸福“擦肩而過”
2009年初,伴隨著春天的腳步,張麗梅終于看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抹盎然綠色。
“村里鄰居給我介紹了一個對象。”羞羞澀澀地與男孩見了一面后,張麗梅在心里默默點了下頭。“話不多,挺老實、可靠。”
很快,她就與這個并沒見過幾次面的男孩結了婚。就在她漸漸嘗試去綻放幸福笑臉的時刻,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兒發生了。
“結婚后才發現,老公的智力很低,像個孩子。”看著這個平日寡言少語、老實巴交的男孩,張麗梅實在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一次次目睹了老公無法像正常人那樣工作和生活的舉動后,她萬念俱灰地低下了頭。
2010年冬季,第二次幸福依舊“觸不可及”
“為什么?為什么這么多不幸的事都發生在我一個人身上?” 就在張麗梅滿心絕望、痛不欲生地抱怨命運的時候,又一件事兒點亮了她生活的希望。
2010年12月19日,張麗梅的兒子出生了。躺在病床上聽到孩子第一聲微弱的哭喊,她幸福地流下了眼淚。
“這是上天給我的恩賜。”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程度的張麗梅感天謝地,給孩子取了個名字,叫“恩恩”。
然而,歡樂的時光無比短暫。直到恩恩快兩歲時,還不會開口說一句話,從來不會與人交流。
“難道得了什么病?”就在張麗梅滿心愁慮的時候,有一天買完菜回家,她看到了一幕不可思議的場景。
“他滿身是屎,而且手不停地抓來抓去。”張麗梅跑過去,對著兒子一頓狠打。“打完他,我特別心疼,抱著他哭了很長時間。其實,這不是孩子的錯……”
隨后,張麗梅趕緊帶兒子到三門峽一家醫院做了檢查。檢查結果,讓她震驚。
“孤獨癥?不可能!”看到三個可怕的字眼,張麗梅頭部如針刺般疼痛,差點摔倒在地。
厄運連連,她想守住最后的“希望”
“不行!我要振作起來,一定要為兒子治好病!” 看著兒子可愛稚嫩的臉蛋,張麗梅狠狠地拍了一下頭,經過多次奔走,她找到了惠濟區這家教育研究中心為兒子治病,又在附近的城中村租來一間月租金183元、面積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
“一直靠養父給的錢給孩子看病,積蓄估計被我花得差不多了。本來想去打打工,但每天都要配合學校給恩恩做康復訓練。”說起兒子康復訓練費的事兒,張麗梅滿臉感激。“還有,很感謝學校。他們知道了我的情況后,一月2000多塊的學費,每月都減免了500塊錢。”
為了節省開支,張麗梅不但在租房處的陽臺上種了蔬菜,還經常會抽時間到街頭去撿些飲料瓶。
“兒子是我最后一點幸福,也是最后一點希望。不管多苦,我都要堅持下去!”
(記者 常亮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