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4 07:48:00 來源:鄭州晚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嵩縣各個景區門前都是車水馬龍
一塊巨石若天外飛仙,降于山谷間,它單向傾斜,搖搖欲墜,大有臨風再飛之勢。遠處觀景臺上游人如織,有人咔咔咔不斷地用相機將自然的饋贈盡收“囊”中,有人拍的卻只能是人。
4月13日,嵩縣旅游局對外宣布,4月20日至10月30日,轄區所有A級景區對全國游客實行“分時段,分區域”免票。而在此前,備受關注的湖南鳳凰古城則宣布正式統一收取148元的門票。
一南一北,兩則針鋒相對的消息,掀開了小黃金周的序幕,有人將此歸結為還富于民和與民爭利的紛爭,而背后更是旅游產業的思考。
初顯的結果是,免票的日進斗金,收票的門可羅雀。
嵩縣“分時段,分區域”免票能否打破旅游景點單純依靠“門票經濟”發展的怪圈,為旅游產業化發展提供一個有益的探索?鄭州晚報記者 王戰龍 文/圖
不降反升的門票收入
嵩縣省外游客比例第一次突破15%
蜿蜒曲折的山區道路上,行人車輛如織,如一條纏繞在青山上的黑腰帶。
五一小長假第一天,天池山景區迎來游客高峰,景區的停車場內,停滿了來自各地的車輛,甚至道路邊上車輛也是首尾相接。
天池山景區地處嵩縣西北部的王莽寨林場境內,屬國家4A級景區,翠綠滿山,精致小巧,境內有著中原唯一的高山湖泊“天池”和鬼斧神工自然形成的偉人臥像。
比及鳳凰古城和三山五岳這些“大牌”,嵩縣內景區像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河南及臨邊省份嶄露頭角。
那天,比肩疊跡的人流遠超出天池山森林公園管理局局長王吉芳的預料,他此前預想的游客最多突破往年三四千人的關口。
天池山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僅小長假三天,來天池山旅游的游客共計2.3萬人,來自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
“以前游客構成主要是洛陽本地及與嵩縣相近的省內和鄰省兄弟縣市,鮮見像北京、天津、廣東等地的遠途游客。”王吉芳坦言。
按照嵩縣旅游局免票政策:4月29日至5月5日,免票對象是天津市和信陽市。常理推算,免票之后,景區門票收入必將銳減。
但,結果與之相反。
王吉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此次小長假,來天池山的兩地游客300人左右,按照景區門票價50元一人,總計減少了1.5萬元的門票收入。
但最終總計收入30多萬,比及免票前同期11萬的收入翻了三番。“人多了,門票收入自然水漲船高,這好比丟了芝麻,撿了西瓜。”王吉芳說。
嵩縣旅游局提供數據顯示, 4月29日至5月1日,27.53萬人次的游客走入嵩縣,比去年增長62.23%,初步估算,可實現綜合效益9669.2萬元。來自廣東、安徽、湖南、青海、內蒙古、新疆等20多個省市的游客也擁入嵩縣,省外游客第一次突破15%。
而與之相對的鳳凰古城,則遭遇了史上第一次旅游“寒流”,有媒體報道稱,整個城鎮冷冷清清,游客不足往年的一半。
嵩縣PK鳳凰
嵩縣景點實施“分時段、分區域”免票
4月13日,嵩縣旅游局對外宣布,在4月20日至10月30日,轄區內所有A級景區實行“分時段、分區域”免票。
此前4月10日,備受關注的鳳凰古城宣布正式統一收取148元的門票。
一南一北,一收一免,兩則針鋒相對的消息,將嵩縣旅游推向了輿論的高點,有人稱嵩縣此次免票是借鳳凰古城收票之勢營銷嵩縣。
“純屬巧合。”嵩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旅游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朱金斗回應稱。鳳凰和嵩縣的交集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03年,在評選“中國最美地方”時,鳳凰古城和嵩縣白云山曾“誰第一誰第二較過勁”。
去年十一黃金周后,嵩縣首次嘗試“免門票”,“最初的計劃是在十一期間,但考慮到黃金周人流量大,安全難以保證。”遂決定將試驗推遲到了十一之后的旅游淡季——10月9日至19日。
出現的結果讓所有的人大吃一驚。
“就是人山人海,除此之外,你想不到任何形容詞。”天池山景區負責人王吉芳說,車輛擁堵在路上,前進不得,后退不行。
天池山景區采取了“出一輛,進一輛”的疏通方式,“甚至讓工作人員勸說后面車輛去嵩縣周邊的欒川、宜陽旅游。”
繼當年十一華山旅客滯留事件之后,白云山也發生旅客滯留事件:1.7萬游客被困。當天嵩縣旅游局局長范小紅通過微博發出了“我是嵩縣旅游局局長范小紅,我在現場”。緊急啟動應急措施避免了事態的擴大。
“滯留事件被網絡描述為敢于華山論劍,而免票則被稱為針對鳳凰的落井下石。”范小紅說,嵩縣之后,全國多家景區也高調宣布免費,但“雙休日、法定節假日”除外,被游客戲稱為假免費,“我們并沒有這樣的規定,分區域分時段主要還是從安全考慮,避免事故發生。”
讓利于民
農家賓館一個午飯翻臺四五次
5月2日下午,天池山景區2號農家賓館,是座白墻平頂依山而建的房子,房前是停車場,再前一排是吃飯的小亭子。
趙慧娟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清理歸置物品。當地的農家賓館價格低廉,純住一晚15元,包吃住45元~50元。趙慧娟說,她家賓館主要的收入還是餐飲。
這個五一,趙慧娟深刻體會到了什么叫“忙得停不下腳”,從假期的第一天中午,小院子里就游客蜂擁,“幾個人都招呼不過來,上菜,收拾桌子都是導游幫忙。”趙慧娟說。
一個午飯翻臺四五次,從十一點多忙到下午兩三點,緊接著又得準備晚飯食材。
“去年就三四千,今年能賺個一兩萬吧!”疲憊不堪的趙慧娟樂呵呵地說,所有房間爆滿,飯菜供不應求。
在飛來石經營小攤的常相云也深有體會,以前一鍋涼粉賣一天,現在一天三鍋涼粉到下午就售罄。而陸渾水庫邊一家當地出名的羊肉湯館一天賣出了一萬多碗羊肉湯。
“免除門票,也是旅游富民的一種嘗試。”嵩縣紀委書記朱金斗說,同時也是回報社會對于嵩縣扶貧開發支持的一種感恩。
一個更加鮮明的例子是木札嶺景區東村鎮的龍王村,曾是全縣典型的“超窮村”,因景區開發,村民發展起農家樂。
去年統計時,最好的一家一年收入七八十萬,最差的一年也有三四十萬的進賬。農家樂也帶動了當地的養殖、種植、交通運輸等行業的發展。
這廂的嵩縣游人如織之時,那廂的鳳凰古城商戶正經歷著生意慘淡。
一在鳳凰古城經營客棧的老板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今天只住了一半,明天可能根本沒什么人。我的心理底線是這種狀況撐到5月底,客流量再不回來我們商戶都得瘋。”
門票全免的可能
將選擇一個景區進行試驗,探索旅游產業化鏈條
嵩縣的“分時段、分區域”免票,被業界視為回歸旅游經濟主體的嘗試,有人甚至稱,嵩縣免票推開了“門票經濟”大門的一縷曙光。
王吉芳并不支持在現階段門票全免,他所在的天池山景區原是王莽寨林場的一部分,景區管理方大都是“林二代”,屬于自收自支單位,如果全免,這部分人的工資誰來開?
一個辦法是政府財政負擔。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嵩縣2012年的財政收入7億多元,這樣的經濟條件,能去養活所有景區的工作人員,能負擔旅游發展各項硬件資金嗎?
嵩縣是旅游的富庶之地,但旅游產業稅收對于當地經濟的貢獻幾乎是微乎其微,“旅游主要是富民產業,免票后,人流拓寬了老百姓致富的渠道”。
但,衍生的旅游產業主要還是“農家樂”和小型的“特產加工”,尚未形成有規模、具有龍頭帶動效果的旅游產業化鏈條。
“沒有旅游產業的支持,倘若盲目門票全免,可能一時人如潮涌,但長遠來看也會傷害旅游的發展。”
朱金斗說,初步的打算將選擇一個景區進行門票試驗,探索出一個具有可操作性、可復制性的旅游產業化鏈條,逐步推行門票全免并非沒有可能。
現在嵩縣正在推行旅游標準化,并籌集了30多個旅游項目,規劃了兩大旅游產業集聚區——白云山產業集聚區和陸渾水庫產業集聚區。
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分時段、分區域”的免票將會推行下去,“凡被游客和百姓認可的事情,不堅持,他們會答應嗎?”朱金斗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