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6 07:20: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核心提示
掌上的手機、身上的衣帽、口中的食品、天上的網絡、地上的房屋,這些方面的消費,正是我省投訴量的前五名。昨日,河南省工商局、河南省消費者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2年的投訴情況和熱點。
省消協發布資料顯示,全省2012年度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9388件,解決率95%,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469萬元。按投訴性質分,反映質量問題的投訴有62.4%,百貨類、服務類、家用電子電器類則占投訴量前三名。通訊產品、服裝、電信服務、食品、房屋裝飾材料、空調、家政美容美發、液晶電視、汽車、保健等十大類投訴量最高。
【食品類】不帶“出生證”,經營者要擔責
去年6月,張先生購買了河南花花牛公司生產的益生菌發酵乳,家人飲用后出現嘔吐、腹瀉等。檢查包裝,發現整箱奶只標了保質期,卻找不到生產日期。
沒有“出生證明”,這奶能喝嗎?這樣的事并不是個例。省消協秘書長陶成川說,食品成為投訴熱點,主要是質量、生產日期、計量和價格、假冒、添加劑等問題。一些生產經營者擅自更改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銷售過期食品、虛標食品等級,以及不適當地添加防腐劑、色素、香精等添加劑。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應當標明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支付醫療費等費用、治療期間的護理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家政服務】辦了預付卡,悲催成“卡奴”
預付卡廣泛存在于家政服務、美容美發等消費中。辦卡本來是為了方便,沒想到卻被綁架成了“卡奴”。一些商家隨意變更服務項目、提高收費標準。流動性較強的美容美發企業,常常是顧客把錢交了,卻發現商家人去樓空。
省消協投訴部與法律事務部主任李漢生說,近年來,預付卡消費糾紛頻發,且呈現金額大、人數多、調解難等特征。投訴主要集中在擅自更改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在特定時間段拒絕持卡消費,隨意更改預付卡使用期限、范圍等。根據消法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服裝類】“衣脆脆”遭遇商家“老賴賴”
去年,鄭州的張女士在人民路某商場購買了一件8500多元的“吉芬”牌皮草。穿后發現兩側衣兜處皮子非常脆,兩手輕輕用力皮子就破了。商場對這一問題回復稱“不是質量問題”,是消費者使用不當,如果要求退換貨,必須通過鑒定部門鑒定產品不合格。“明明能當場看出質量問題,為什么要通過鑒定部門鑒定?”
李漢生說,服裝縮水、褪色、起球;鞋面、鞋幫、鞋跟斷裂開膠等,投訴量一直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包括產品標準不統一,責任難以認定等。張女士投訴的這家商場有意制造維權難度,增加維權成本。
【保健品】
廣告大忽悠,保健品玩“欺騙”
南京的胡先生長期失眠,在網上看到西安中天生物醫藥有限公司生產的“百樂康”睡眠乳的宣傳資料,便以郵購方式在鄭州市百貨大樓一樓醫藥部購買了10盒,共計870元。多次使用后卻沒有效果,要求退貨經營者卻不理不睬。
接到投訴后,省消協調查發現產品廣告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并冒用其他藥品批號,遂責令經營者退回消費者購藥款和郵費,停止銷售產品。陶成川表示,在保健類產品投訴中,一些產品的廣告極具欺騙性,將某種保健功能虛夸為具有治療作用的藥品。
【汽車服務】
汽車“三包”未實施 維權暫時困難
2012年7月,楊某在安陽寶捷汽貿購買了一部品牌轎車,在行駛了1200公里后出現機油燈報警閃亮,處理后10月12日、11月27日先后又出現同樣問題。因為索賠未果,遂到安陽市消協求助。
消協介入后,銷售方表示按照廠家規定,這種情況可更換4個活塞,而投訴人則以新車未到首保就出現問題,強烈要求退換車輛并賠償損失,雙方僵持不下。后經多次調解,被投訴方最終免費更換了發動機總成。李漢生說,目前汽車消費糾紛解決的難點在于汽車“三包”規定至今未實施,汽車廠家往往減輕自己的義務,加重消費者的責任,消協組織在處理汽車投訴時往往沒有專門規章可遵循。據悉,汽車“三包”規定將于2013年10月1日實施,為廣大汽車消費者合法維權提供更加專業的法律保障。(記者 朱琨 劉瑞朝 實習生 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