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0 07:12:00 來源:環球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達賴集團頻頻竄訪,乞求西方一些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借助外部勢力對中國施壓,騙取國際社會同情,增加“藏獨事業”動力,已是慣用的伎倆和套路。
當初頂著中方強烈不滿也要固執會見達賴的英國首相卡梅倫,時過一年急于訪華而不得,原因何在?卡梅倫身為一國首相,政治眼光就不應短視,應該了解老牌西方帝國的傲慢架子不再適用于快速強大并有效融入世界的中國,正如俄羅斯《獨立報》說,卡梅倫上臺伊始說要重視與“金磚國家”的經貿關系,如今卻不能訪華,這是“他個人的失敗”。
1888年和1904年英國曾兩次武裝入侵西藏,西藏人民在全中國人民支持下英勇反抗,英國的圖謀沒有得逞。在今天的和平時代,拼殺于沒有硝煙的戰場很大程度上要靠經濟實力,卡梅倫不應對此視而不見: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英國對華出口比其他任何一個歐盟國家都多。
全球化的今天,國家與國家之間日益密切,影響和控制他國的方式與過去相比復雜了許多,現在更強調針對具體的國際問題組合使用經濟力、軍事力和外交力,國際舞臺的自信來源于一國的綜合國力。數十年前那個西方能隨意指責的中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下在市場經濟國家中人權普遍得到尊重,中國經濟改革取得了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上罕見的輝煌業績,國力的發展促使中國在人權、民主、法治方面也逐漸積累了不可忽視的經驗,改革的成功是與人權狀況的改進相輔相成。達賴集團所謂“民主”、“自由”最終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推翻顛覆人民民主政權,由自己回來執掌政權。可是達賴集團既不得人心、又沒有實力,遭到冷遇淪為“冷戰孤兒”幾乎是必然的。其所到之處,除了乞求政要接見,就是變本加厲攻擊中國政府,但這一切掩飾不了對自己未來的無奈與惶恐。
英國可能需要向其他在接見達賴問題上“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國家吸取某些教訓。被冷落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在舊中國積貧積弱的年代,尚且不能把西藏分裂,在社會主義中國日益發展壯大的今天,任何圖謀更無異于一場鬧劇,反而愈加堅定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妄想以為利用達賴就可以對中國形成壓力甚至威脅,這樣幼稚的想法只會影響中英雙邊關系,這樣種下的苦果到頭來還得自己嘗。▲(米廣弘 作者是統一戰線理論研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