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2 07:20:00 來源:環球時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贊比亞礦業部長亞姆瓦-穆坎賈當地時間2月20日宣布,吊銷該國南部科藍煤礦的開采執照,原因是其安全和環境狀況未達到贊比亞法律要求。科藍煤礦2001年6月由中國江西對口援非翻譯徐建學承包建立,2010年和2012年兩次發生嚴重騷亂事件,中國經理人被打死。中國駐贊比亞大使館官員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方尊重贊比亞政府依法處理此事,并要求贊比亞政府依法行事,保護中國企業和個人在贊比亞的合法權益。英國《金融時報》21日評論稱,科藍煤礦近來丑聞不斷,被認為嚴重損害中國在贊比亞的形象,贊比亞政府此舉意在打消社會的反華情緒。
據贊比亞《每日郵報》21日報道,穆坎賈20日在宣布這一決定時稱,科藍煤礦長期沒有給礦工提供合格的個人防護器具,沒有像救護車和地下急救站之類的緊急醫療設備,沒有向贊比亞政府支付礦區使用費,自2004年營業以來從未申報過生產煤炭的數量。目前,贊比亞政府已經取消了該煤礦持有的全部三張開采許可證。決定即刻生效,科藍煤礦暫時由贊比亞政府接管運營,直至找到合適的投資方。穆坎賈同時呼吁所有的礦工保持冷靜,因為政府“會繼續運營煤礦,沒有礦工會失業”。
美國彭博社21日稱,科藍煤礦至少違反了當地15項法律措施,安全措施不到位被認為是煤礦頻繁發生死亡事故的原因。穆坎賈稱,去年8月,贊比亞政府向科藍煤礦發出整改命令,但“他們沒有回應,他們毫不在乎”。《每日郵報》稱,當被問及是否會對煤礦主進行補償時,穆坎賈稱,該煤礦拖欠政府礦業稅,政府將計算該公司虧欠的總額,并考慮其投資情況,再酌情處理。他還警告稱,政府對于不合標準的開采活動將毫不猶豫吊銷執照。
中國駐贊比亞大使館政治處主任趙海涵2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使館已經收到相關通報,正在對相關信息進行核實,同時與科藍煤礦負責人進行聯系,了解具體情況,但由于其主要負責人都在國內,還沒有聯系上。趙海涵表示,科藍煤礦是在贊比亞注冊的企業,中國大使館尊重贊比亞政府依法處理此事,并要求贊比亞政府依法行事,保護中國企業和個人在贊比亞的合法權益。趙海涵說,中國政府和中國駐贊比亞大使館一直呼吁在贊比亞營業的中資公司遵守當地法律,并維護中國人享譽世界的勤勞形象。中國政府和企業在贊比亞有著長期的投資,為當地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英國廣播公司21日報道稱,中國在贊比亞采礦業有超過20億美元投資,并為該國創造了5萬個工作機會,兩國之間的貿易額在2011年達到了35億美元。
贊比亞一華僑領袖21日則對贊比亞政府接管科藍煤礦后如何運作表示懷疑。該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贊比亞政府如何接管科藍煤礦?吊銷執照后出現的債務怎么辦?科藍煤礦為當地提供1000多人的就業,對當地經濟影響巨大,贊比亞政府如何能保持住煤礦正常經營?21日,《環球時報》記者致電科藍煤礦,一位在現場名為盧海泉的中方工人表示,還沒有接到贊比亞政府的正式文件,所有礦區的開采情況還在正常進行當中。目前他們已經派了一名翻譯前去了解具體情況。盧先生表示,自己在礦區的8年中,只記得礦井發生了2到3次大事故,且每年地皮稅、營業稅等都按時上繳。
2012年8月,科藍煤礦發生騷亂,造成一名中國經理人死亡、4名中國工人受傷。之后《環球時報》記者走訪了該煤礦,贊比亞當地官員、使館人員和煤礦中國工人都向記者表示,溝通不暢是出事的主要因素之一。該事件之后,科藍煤礦一直處于贊比亞媒體的風口浪尖上。據贊比亞媒體報道,煤礦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污染當地環境,出現大量勞資糾紛,本地工人死傷等。贊比亞政府也一直提出要求煤礦整改,并設定期限,但一直沒有效果,贊比亞政府也多次聯系煤礦負責人無果。
《金融時報》21日稱,贊比亞是接收中國投資最多的非洲國家之一,但兩國關系不時會因為當地工人抗議中國資方的管理措施而緊張。在中國投資的贊比亞銅礦地區,工人們時常對低工資和糟糕的工作條件提出抗議,當地商人也不滿中國廉價商品進入該國。2010年,科藍煤礦發生工人騷亂事件,中國經理為自保開槍,打傷數名當地工人。贊比亞政府隨即逮捕了兩名中國經理,但隨后釋放,反對派批評時任總統魯皮亞-班達的對華政策過于懦弱。2011年總統競選中,反對派領導人麥克-薩塔對中國投資提出尖銳批評,但競選成功后,薩塔的對華論調趨于緩和,就任后改口稱中國是贊比亞的“全天候朋友”,他領導的愛國陣線政府也在盡量避免惡化同中國的關系。
法國能源網21日稱,屢屢惹禍并被收回經營權的科藍煤礦所屬公司并非中國企業,而是由長期旅居贊比亞的中國僑民出資,在當地注冊的公司,和另一些中國國企,或本土前來投資的私企與當地發生的勞資糾紛有區別,這件事本身不會影響中國在當地的投資和經營,也不會影響中國和贊比亞快速發展的經濟關系的大局。
【環球時報記者 苑基榮 倪濤 陶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