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23 16:24:00 來源:法制晚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近日,國內出現的圓通“奪命毒快遞”事件再次將國內快遞企業“收寄驗視不規范”的弊端暴露在鎂光燈下。盡管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快遞公司在收取快件時要逐一開箱驗視,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卻形同虛設。
而《法制晚報》記者今晨從多家國際快遞公司了解到,盡管開箱驗視并非強制性要求,但是無論在取件、中轉,還是發送環節,多國在應對“有毒快遞”上均有高招兒。
其中,美國郵政服務公司使用一整套檢測系統,收集包裹信件在分類時的“空氣”,并通過掃描儀檢測是否含有毒物質,而且使用電子束對包裹信件進行消毒。
取件·對象 國外“路邊件”重點開箱檢查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快遞公司在收取快件時要逐一開箱驗視,但這在多數國家并非強制性要求。即便如此,開箱驗視仍是國際快遞企業普遍自覺采用的快件安全保障手段。
在國際業務中,國際快遞企業一般并不是對每一個快件都開箱驗視,而是主要查驗現金客戶的快件,因為賬號客戶一般是法人單位,都是實名制客戶。而現金客戶多為私人消費者,是開箱驗視的重點。而在現金客戶中,又以沒有固定地址的“路邊件”和首次寄遞物品的客戶為重點查驗對象。
業務量全球居首、網點覆蓋2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德國快遞企業DHL的標準是:現金客戶100%查驗;上門寄件100%查驗;私人物品100%查驗;第三方取件100%查驗;黑名單客戶(發過危險品)100%查驗。
法晚記者今晨從美國聯邦快遞公司了解到,郵寄國際快遞時,如果是特殊狀態的物品(如液體、粉末、顆粒等)必須提供無毒無害證明,明顯有毒的物品不能運送。所有物品必須通過海關的檢查才能運送。一旦發現快遞有異常,公司會有專門的團隊進行鑒定和后續跟蹤。
取件·環節 在德寄快遞不能事先“封箱”
德國快遞業發達,目前有700多家快遞公司。德國立法機構專門制定了“通用運輸條例”、“快遞業管理條約”等行業管理法規。在德國寄送快件,雖不強制實名驗證,但這些“匿名物品”很可能受到安全檢查方面的“特殊照顧”,如X光掃描、拆包查驗等,這也算是“變相”鼓勵寄件人提供實名驗證。
而在“9·11”之后,美國聯邦快遞開始對部分郵件,如入境美國的郵件采用實名制。另一家大型快遞公司UPS則要求通過該公司客服中心進行投遞的客戶提供身份證明,之后將實名政策擴展到了大部分投遞渠道。記者了解到,我國部分省份也已開始試點實行快遞實名制。
記者注意到,德國快遞公司還有一項特別的規定,即寄出包裹時,寄件人不能將包裹封上,而是敞開留待工作人員目視檢查后方可封裝。
DHL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保證快件的安全性,我們在作業流程中規定:收取快件前必須進行安全檢查。我們有專門的安全檢查貼紙,上面必須有派送員和客戶的簽名,貼在快件的封口處。這種安全檢查不是單純的打開包裝看一眼,而是進行翻看,以防其中夾帶、夾藏任何違禁物品。”
中轉·檢查 美收集包裹“空氣”電子束消毒
在保障快件安全上,除了開箱驗視外,在中轉分撥環節進行X光檢查,也是目前國際快遞企業普遍采用的方式。為了適應航空運輸的規定,幾大國際快遞公司都在中轉分撥中心配備了足夠數量的X光機。
在日本,快遞員會要求寄件人寫明快遞內容,同時還會核實是否有易碎品。根據《宅急便條款》,不接受有爆炸危險的物品。日本對航空快遞要求嚴格,不僅明確規定禁止航空快遞的物品種類,還要對航空快遞用X光機等設備進行掃描。
在日本,如果快遞員在收取和運送快件時,發覺貨物中發出奇怪的聲音、有液體流出等異常情況,或者快遞內容與所標物品名稱特征明顯不符等情況(例如標明為衣物,但實際大大超過衣物應有的重量),會在征得顧客允許后開箱查看,如果顧客不同意開箱,就只能拒絕提供快遞服務。
而在美國,快遞公司接收的包裹都會在后臺統一過掃描儀,以確認所有物品是否都合法。顧客郵寄時,不會被要求開箱檢查,但法律規定,快遞公司有開箱檢查的權利。
美國安全專家比爾·扎魯德表示,美國郵政服務公司會使用一整套檢測系統,收集包裹信件在分類時的“空氣”,并通過掃描儀檢測是否含有毒物質,而且使用電子束對包裹信件進行消毒。
美國郵政服務公司使用特定的電子束對厚度小于半英寸的郵件進行輻照消毒。電子束能透過塑料和紙張,擊碎細菌的DNA,即使存活力很強的炭疽熱菌孢子也能被殺死。
而一些強烈的X光射線儀器也用于消毒一些包裹。消毒的過程類似于醫院里對醫學儀器的消毒。
收貨·政府 配備X光掃描儀收發室遠離辦公區
在美國,最大的“奪命快遞”事件要數2001年“9·11”事件后發生的“炭疽郵件”事件。
在當年9、10月間,多家美國媒體和兩位參議員的辦公室收到了帶有炭疽粉末的郵件,導致5人因炭疽感染死亡,17人入院治療,造成了全美恐慌。
而在今年5月底,這一“恐慌”再現。白宮郵件分揀處和紐約市處理問題信函的緊急部門先后截獲多封寄給美國總統奧巴馬和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的恐嚇信,經檢測信件都含有劇毒蓖麻。
而正是由于2001年的“炭疽郵件”事件,美國郵政服務公司、政府及企業均加強了郵件包裹的“審查”。白宮、國會和其他政府部門,均會配備X光掃描儀進行檢測以防存在有可疑氣體和物質的包裹。
這樣,即便是奪命包裹沒有被郵政快遞公司檢測過來,也能確保在最終目的地被截獲下來。
扎魯德指出,很多大型企業、聯邦和當地政府的收發室均遠離中央辦公區,這樣即便收到可疑的信件,也不會造成更大規模的人員損傷。而其中寄給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的信件就是在距離市政廳幾個街區外的郵件收發室收到的。
收貨·民眾識別可疑郵件做到全民警覺
除了實名制之外,美國快遞服務都非常重視對民眾的宣傳和對員工的培訓,像壟斷著美國國內普通郵件市場的美國郵政服務公司(USPS)就設計了多種宣傳畫,張貼在公共場合,宣傳如何識別可疑郵件,做到全民警覺有毒郵件。
USPS提供的可疑郵件特征包括:包裹上有油污、褪色、有晶狀物或有奇怪的氣味;過度使用膠帶;收件人不詳;包裹封口不平整、有凸起現象或有導線外露等。一旦發現可疑郵件,USPS建議收件人停止拆包,將郵件隔離,通知其他人并報警。
違規案例
接收含危險品貨物聯邦快遞去年挨罰
去年8月,外媒曾報道,因涉嫌違反美國運輸部危險品規定,聯邦快遞公司(FedEx)面臨美國聯邦航空局(FAA)68.12萬美元的民事處罰。
FAA在聲明中稱,“在2012年8月2日至12日期間,聯邦快遞的員工在國內多處站點不當接收數十批含有危險品的貨物進行航空運輸?!盕AA還稱,“在2012年8月12日的19個個案里,FedEx沒有向往返洛杉磯的飛行員提供關于允許航空運輸危險品所需的‘準確和清晰的書面資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