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5 09:42:00 來源:新快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原標題:珠海一銀行行長貪腐3000萬一審判死緩
■新快報記者陳婕通訊員李凌巖
年薪150萬元并不滿足
法院指,假借“集體程序”掩蓋罪行或將其合法化是被告人犯罪手法的“高明之處”
虛構員工福利套取獎金153萬元,向信貸客戶索要100萬元用于購房,購買8塊勞力士、帝舵名表,卻將30多萬元的消費以購買辦公用品的名義報銷……昨日,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貪污、受賄罪判處原某銀行珠海分行行長屈建國死刑、緩刑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經查,屈建國貪腐金額高達3000多萬元。
擁有在職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正當事業蒸蒸日上之時,屈建國卻一頭栽了,爆出金額高達3000多萬元的貪腐大案。
屈建國當過老師,做過市委辦公室副科長,還擔任過鄉鎮企業管委會的副主任,擁有清華大學EMBA學位,工作平步青云。2002年7月開始擔任某銀行珠海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他掌舵下的分行存款余額達到125億元,貸款近80億元,存貸比達70%,居珠海同業之首。但整天與錢打交道的屈建國,最終也沒能抵御得住金錢的誘惑。“自己以為只是違反財經紀律,沒想到觸犯了刑法。”屈建國曾在接受訊問時說道。所謂“違規不違法”的灰色地帶成了他掘金的重點,而案件中折射出的腐敗手法更是高智商化。
“走程序”
虛構員工福利套“年終獎”
2008年7、8月份,珠海分行以行長40萬元、副職每人20萬元標準向屈建國等發放了“年終獎”。事實上,該行早就有規定,分行領導實行年薪制后不得從分行領取工資、獎金。
2007年底,屈建國與副行長湯某提出,將當年沒用完的工資、福利費額度在年底套出來,轉到計財部保管。據湯某作證,“具體辦法是制作全行員工虛假工資獎金發放表,這樣從賬上看來沒用完的工資、福利費額度就已發放給員工。”
隨后,計財部總經理孫某安排人員以20多個支行和部門負責人名義集體開戶,并以發放工資、福利費、節日費、國債獎勵名義將錢存入賬戶形成小金庫。2008年春節前,屈建國特別召開了行長辦公會,提出了給5個班子成員額外發點獎金。就這樣,年終獎就名正言順地進到了屈建國的口袋里。
2008年到2011年間,屈建國與副行長湯某等人,指使分行計劃財務部、人力資源部等多位總經理先后以支付銀行員工效益工資、獎勵、醫療補貼等名義和虛增員工年終獎、開工利是等方法套取公款,以發放行領導“年終獎”等名義共同侵吞公款473萬元,其中屈建國分得153萬元。
年終獎并不能滿足屈建國,他又把目光投向了工會。
2010年11月到2011年2月,屈建國先后以“金秋金收獲”、“2010年全年紅”等名義,從珠海分行及工會委員會提取公款450萬元。這些公款名義上是發給員工,但實際卻變成了部門負責人及下屬支行行長的獎勵。
款項全部都走現金流。屈建國安排提出現金后,親自裝錢封袋,發放獎金303萬元,而且還讓部分領款人出具“陰陽收條”,即簽收超過實發獎金數額收條的方式,將其中147萬元截留。
關鍵詞“找替身”
下屬成避規撈錢“中轉站”
為防止行長權力過大、中飽私囊,銀行規定行領導是不可以參與一些積分獎勵費用、營銷費用的。然而,屈建國就是有辦法,他不方便出面的就找“替身”來“中轉”。
2009年開始,屈建國帶領公司部、授信部、票據部等部門成功爭取了格力集團的存款業務。為順利獲得存款積分獎勵,他指示辦公室副總黃某標來收取該獎勵。
黃某標并沒有參與此次營銷,但屈建國親自過問交代將該業績掛在黃的名下,款項到賬后由黃提現交給屈建國。就此,屈建國從中獨得了399.58萬元。
此外,黃某標還以每月購買辦公用品、勞保用品及電子耗材等名義,四處虛開、購買發票進行沖賬報銷,先后為屈建國套取營銷費用合計131.68萬元。
2008年底至2009年4月,珠海分行根據總行的要求對自有閑置資產進行處理。其中,有套位于珠海市灣仔鴻景花園、建筑面積為483.15平方米的辦公用房被屈建國看中。為了低價購買,他指使保衛部總經理尹某等人先是對該房產進行虛假、低價評估,評估價值僅為127萬多元;而實際上,該房產的價值高達331.92萬元。最終,以158.6萬元(含傭金)成功競買,屈建國從中侵吞房產差價179.42萬元。
“一體化”
將銀行當全家的“提款機”
2010年12月,屈建國提出要到北師大讀在職博士,學費由行里支付。參加會議的分行各黨委委員無人敢反對,決議順利通過。事實上,無論是人力資源部或者計財部都知曉,該銀行明確禁止學歷教育等費用的報銷。
屈建國指示秘書以培訓費的名義在分行報銷該學費5.88萬元。之前,連其就讀的清華EMBA的高額學費也是通過虛增國債營銷獎勵的辦法套取了20萬元。
報銷學費只是屈建國個人消費的冰山一角。2007年12月和2008年7月,屈建國指使有關人員購買了8塊勞力士和帝舵手表,購表費用33.98萬元以購買“復印紙”等辦公用品發票沖抵報銷。屈建國甚至指使下屬購買發票報銷套取公款6.998萬元,為其女兒歸還信用卡消費賬款。
2006年,屈建國要求信貸客戶為分行購買奧迪車和越野吉普車各一輛,車輛由屈建國分配使用,并由該客戶公司負責保養、維修。價值30多萬元的越野車由屈建國的妻子使用,但其并不滿足,于2010年5月要求將車過戶給其入股成立的珠海市中杰投資公司。
“家行一體”,屈建國不斷找機會侵吞公款用于個人或者家庭支出,找發票抵賬成了其慣用手法。他曾指使下屬為其購買15年、30年的茅臺酒以及路易十三等高檔酒,共計41萬多元并全部用于個人消費。
巨大的放貸審批權,讓這家國有控股銀行成了屈建國手中的搖錢樹。至2010年左右,屈建國先后假借賣畫名義索要某地產公司賄款150多萬元;借珠海分行要做“紅樹林”公益廣告為由,向該行信貸客戶索要“廣告贊助費”100萬元用于購房。
案件典型
行長擁有一票否決權是貸款行賄主要誘因
銀行信貸委員會形成意見后,須經分行行長審批才能生效
經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屈建國作為國有出資銀行分支機構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其擔任某銀行珠海分行行長職務上的便利,單獨或伙同他人侵吞、騙取公共財物共計人民幣1635.144萬元;單獨或伙同他人非法收受、索取財物共計人民幣1697萬余元;通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請托人財物人民幣106萬元。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屈建國的上述行為已經分別構成貪污罪、受賄罪,應當數罪并罰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被告人索賄行為,應從重處罰。
據屈建國供述,其本人年薪在150萬元左右,完全可以衣食豐足。但看到下屬支行的行長們獎金都比較高,他的貪欲又使他不滿足原有的工資水平,加上對分行行長這一級別的領導缺乏有效的監管,滋生了極大的腐敗空間。
屈建國的辯護人在進行辯護時提出,被告人的行為都是經過行長辦公會議的民主集體討論程序決定的,而且經過了公開的財務程序,并不符合貪污罪所要求的隱蔽性特征。而事實上,“披著合法外衣,干非法的勾當”正是該案的典型特征,從所謂隱蔽走向公開,試圖用民主程序來掩蓋罪行或將其合法化正是被告人犯罪手法的“高明之處”。
以發放貸款程序為例,客戶想獲取貸款,經過層層審核,信貸委員會將最終提出意見是否放貸,但信貸委員會形成的意見還不能發生效力,必須要經分行行長審批才能生效,分行行長對是否放貸具有一票否決權。換言之,沒有行長的同意,任何單位都不能拿到貸款。這也是本案中,很多人主動或被動給屈建國行賄大量金錢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