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9 07:16:00 來源:新京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中紀委:1.6萬官員違反中央反腐敗八項規定
截至9月30日,各省區市共計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4839起,其中公車違規最為集中,占比達32.69%;16699名干部被處理,其中3721人被處以黨紀政紀處分。鄉科級干部違規最多,在16699名被處理干部中,鄉科級占96.29%;在3721名被處以黨紀政紀處分干部中,鄉科級占95%。至12月4日,中央出臺八項規定將滿一年。昨日,中紀委監察部官網發布了“各省區市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匯總表”,通報了上述消息。
查處公款吃喝達820件
匯總表將違反八項規定的14839個案件分為七大類,其中“車輪上的腐敗”,即違反公車使用規定案件最多,達4851件,占比達32.69%;其次是“公款大吃大喝”,共820件,占比5.53%;“大操大辦婚喪喜慶”,共688件,占比4.64%。
自9月6日起,中紀委監察部官網開通“曝光臺”,陸續發布了各地查處的160余起典型案例。從中可“反饋”出違反公車使用規定的各類情形。
有的公車私用,如福建龍巖市地稅局原副局長張桂榮使用公車前往外省,參加女兒訂婚儀式,現張桂榮已被免職;有的超標準配車,如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人大常委會辦公室未經批準,擅自購置2輛超標本田雅閣轎車,且在多次核對車輛信息的過程中,始終瞞報;有的不僅違規用車還引發了交通事故,如蘭州市公安局紅古分局某正縣級干部公車私用肇事,致一人死亡,受到司法機關立案調查處理。
村官成違規“重災區”
對于16699名被處理干部和3721名被處以黨紀政紀處分的干部,匯總表細化了級別,分為地廳級、縣處級和鄉科級。結果表明,違規級別呈“金字塔”結構。鄉科級最多,其次是縣處級,地廳級最低。
例如在16699名被處理干部中,鄉科級16080人,占比96.29%;在3721名被處以黨紀政紀處分干部中,鄉科級3535人,占比95%。公款大吃大喝、違反公車使用規定、大操大辦婚喪喜慶等七大類中的每一類,鄉科級也都高居榜首,違規人數最多。
中紀委監察部官網“曝光臺”發布的160多起典型案例中,也多見鄉科級違規案例。2013年6月,四川平昌縣紀委印發了《關于治理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大操大辦宴客斂財的通知》,平昌縣江口鎮人民街居委會主任牟江與江口鎮黨委、政府簽訂了保證不宴客承諾書。但當月29日,他以搬新房、孩子滿月等名義,在該鎮某賓館大辦宴席,共設宴31桌,收受禮金4.11萬元。
■ 追訪
為何剎不住“車輪腐敗”?
“查得緊、罰得重”,為何“車輪上的腐敗”現象依然痼疾難除、勢頭不減?記者調查發現,其背后普遍存在三種心理:
首先是僥幸心理。江西南昌市紀委副書記李紫敬結合自己查辦的案件經歷分析其主要表現在:一是很多機關、國企的公務車與私家車樣子差別不大,群眾分不清,紀檢部門人手少,他們認為公車偶爾私用不可能天天監控到。二是有些領導干部認為自己有權力,即使被發現也能“擺平”。三是依然有少部分干部認為,中央抓“車輪上的腐敗”只是一陣風,對八項規定的長久性、持續性認識不到位。
其次,公車亂象更深層的是特權心理作祟。一位不具姓名的公安機關紀檢部門負責人說,在很多人心中,公車已經成為領導干部一種身份的象征。“領導干部公車私用,在左鄰右舍、親戚朋友間是身份的炫耀?!忻孀印懈杏X’的心理說到底是官僚主義、享樂主義思想在作怪。”
第三就是部分公職人員貪占便宜心理。中部某地區某省直機關一位處級干部2012年到基層掛職任副縣長,縣里給他配了一輛公車,平時周末縣里沒有公事,他就自己開公車回家,來回約600公里。他坦承:“算上油費、過路過橋費,一趟要花800多元。我每月工資才2000多元,要是自己的車,誰會舍得這樣用車?!?/p>
湖北省政協常委、“公車改革專家”葉青指出,目前我國全口徑的公車存量達到幾百萬輛。中央自2011年4月起專項治理以來,全國已處理公務車輛近20萬輛。這些巨大的數字說明,如果不最大限度減少公車,監督的廣度和深度都無法覆蓋龐大的公車數量。
李紫敬表示,公車改革最終方向是逐步取消公車,除保留少量特種車,其他的公車都可以考慮采取貨幣化。權宜之計也可以采取廣東佛山、中山等地做法,在公車貼上特別醒目的統一標志等,這種做法既成本低,也有利于調動社會力量廣泛監督。 據新華社
點評 1
治三公腐敗要強化“過程監督”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說,如何治理三公腐敗,各界已經提出不少建議,“抓源頭,制定嚴格的公共財政制度;制度化,細化”。
王錫鋅表示,《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不準違規配備公車,不準超標準進行公務接待,嚴肅查處違反規定超標準享受待遇等問題,“這表明,制度化治理三公腐敗已經提上日程”。
他建議,還應強化“過程監督”,“引入群眾監督、加強輿論監督,讓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結合紀檢監察利器,形成對三公運行過程的立體監督”。
點評 2
對鄉科級干部監督不到位
“鄉科級干部違規最多,這說明權力運行體系的神經末梢出了問題,對基層政府的監督不力?!北本┐髮W中國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長彭真懷說。
他認為,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土地、礦產等資源價值激增,使鄉科級干部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鄉鎮紀檢監察力量薄弱,不少鄉鎮紀委只有紀委書記、紀檢干事兩個人,加上農村低頭不見抬頭見的“熟人社會”特征,導致對鄉科級干部的監督不到位。
“政策自上而下貫徹執行,越往下,傳導力越小”,王錫鋅認為,“鄉科級干部違規多,表明中央政策如何真正落地,還需要重視。同時也暴露出,對村官的監督環境不夠”。
據中紀委監察部官網“曝光臺”顯示,在違規的鄉科級干部中,就有紀檢干部。例如2月25日,重慶豐都縣十直鎮紀委書記在縣貴賓樓酒店,為其子操辦婚宴66桌,并邀請鎮政府職工和部分村干部參加并收受其禮金。
彭真懷強調,雖然匯總表顯示,違規干部的級別呈現“金字塔”結構,地廳級違規干部最少,但并不表明越往上越廉潔,“一些高層干部違反八項規定的行為比較隱蔽,比如宴請就搬到了會所里”。
?。ㄓ浾?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