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4 08:14:00 來源:央視《新聞1+1》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央視《新聞1+1》2013年4月3日播出《景區票價 不能這么漲!》,以下為內容實錄:
(節目導視)
解說:
瘦西湖上漲23%,德夯上漲67%,旅游旺季來臨,一些著名景區票價再現瘋狂上漲。
游客:
工資就拿了這么多,一個月工資你能來幾趟啊。
工作人員:
旺季應該可以調到60%,那就是180(元)的我們只調到150(元)。
字幕提示:2007年1月新聞
解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同一門票價格調整間隔不得少于三年。
解說:
三年內不漲,三年后再漲,這個產業正常嗎?
游客:
我們不曉得他們這個漲價的根據是什么。
字幕提示:2013年1月13日新聞
解說:
科普工作不到位,張家界、廬山和五大蓮池被黃牌警告。
解說:
票價不斷上漲,保護與發展卻屢被警告,面對寶貴的自然與文化遺產,《新聞1+1》今日關注:景區票價,不能這么漲!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
假期馬上就要來臨了,這個時候全國的一些有名的景點又到了一輪新的漲價風波里面去。本來在放假之前,漲門票就讓人心里不舒服了,而說不出來為什么要漲價的這個門票更是讓人覺得漲的毫無道理。那今天我們關注的目光就放在假期之前要漲價的門票上。
解說:
四川海螺溝90元,婺源景區210元,江蘇揚州瘦西湖景區150元,云南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258元,隨著旅游旺季的到來,各地一些著名景區已經開始紛紛調高門票價格,而且漲幅驚人。
字幕提示:2013年4月2日新聞
解說:
湖南、四川、湖北、浙江、山東等旅游景區紛紛上調了門票價格,一些景區甚至從免費直接變成收費148元,且漲價幅度之大是令人咋舌的。
解說:
事實上,今年元旦一過景區漲價潮就拉開大幕并一直延續到如今,初步統計,已經有十余省份的數十家旅游景點都相繼提高了價格,其中四川峨嵋山的旺季門票價格從150(元)調整到了185(元),揚州瘦西湖從120元漲到了150元,云南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從190(元)漲至258(元),其中漲幅最高的要屬山東嶗山巨峰游覽區的旅游觀光車票價從15元漲至40元,漲幅高達167%,對比國內其它產業,今年旅游業的大幅漲價真是有些驚人。
成都市民:
我不曉得他們漲價的根據是什么,為什么要漲價?它是想多賺錢呢,還是因為物價因素,還是因為它服務跟上了,投入更大了?如果它是一廂情愿想多賺錢來漲價,這個消費者心里是比較抵觸的。
解說:
門票漲價似乎不大會考慮消費者的考慮,有媒體分析后,今年之所以會出現這么高的漲幅恰逢全國景區漲價第二個解禁年。目前很多景區在度過三年限漲期之后,陸續加入了新一輪的漲價潮。但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像揚州瘦西湖景區已是連續兩年都在漲價,2012年4月他們的門票已經從60(元)漲到120元,但是在今年3月1日再次將門票漲到150元,不到一年漲幅高達150%。
聲音來源:中國之聲:
至于為什么要調價主要是由于旅游旺季到來游客過多,所以希望能采用價格杠桿來調節游客的數量,同時揚州物價局其實也做出回應,他說這次價格調整嚴格意義上說,并不能說是調價,因為他僅僅是執行旺季票價而已,所以并沒有開聽證會,而執行這個票價也是符合江蘇省物價局的要求的。
解說:
在所有漲價景區中爭議最大的要屬湖南的鳳凰古城,從今年4月10日起,游客進入鳳凰古城,由原來的免費變成憑票進入,票價為148元。
(電話采訪)
湖南鳳凰旅游局工作人員:
從4月10日以后就不是免費得了,148元進來以后可看兩個4A景區,就是148元包括以前的九個景點,還包括南華山,這都是4A景區。
解說:
之前在鳳凰古城多個景點都是單獨收費,而4月10日后他們將整合為一個旅游產品,這意味著只要進入到古城,不管看不看那些景點都要收取148元。對此,景區表示說,“這樣游客來鳳凰旅游花相同或更少的錢,將得到更多和更優的旅游體驗。”但是誰都明白,這樣的捆綁銷售并不那么簡單。縱觀此次國內景區高漲的票價似乎都經過了當地旅游部門的同意,也經過物價部門的允許,但是動輒百分之三四十,甚至160%多的漲幅反映出的這個行業正常嗎?票價真的應該這么漲嗎?
董倩:
雖然我們看上去是景區的門票都在漲,但是景區的性質卻在漲價之下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妨來看一張我們收集出來的表格。我們先來說,第一種它是由自然,還有人文在歷史形成的過程中逐漸衍生出來變成名勝的,我們這代人對這種名勝的形成,應當說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比如說湖南的這四個景區,鳳凰古城、黃龍洞、寶峰湖。四川的峨嵋山,還有江蘇的瘦西湖,江西的婺源,這就屬于這種情況,是老天爺加上老祖宗共同給我們留下的。再有一種,就是我們這代人,也就是今人通過我們自己的創新來無中生有,利用市場經濟的一種方式,來形成的一種景區,比如說像浙江的杭州宋城景區,還有爛蘋果樂園。要知道浙江兩個景區和我們剛才所說到的那種老祖宗還有老天爺形成的景區性質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在這次漲價的浪潮里面,我們還發現,像山東的嶗山巨峰觀光車它跟其它的,剛才我們說到的兩類性質也不完全一樣,它屬于一種半公共產品。那么面對這種種種性質不同的漲價,我們怎么看?
接下來我們就連線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的吳必虎主任。吳主任,我剛才簡單把它分了幾個類,您怎么看待這次漲價?你怎么去定性三種漲價?
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主任 吳必虎:
那么景區,我們剛才知道公益型景區和商業性景區,在漲價潮過程當中,這兩種景區都在漲。我們認為,第一種公益型景區漲價可以說是不符合世界潮流的,因為大家知道,公益型景區,國民不管窮、富都有機會到公益型景區去看,那么這是戶外教育。所以公益型景區拼命漲價,可以說是政府性質經營單位沒有承擔社會責任這樣一種辦法。
董倩:
那我理解您講公益型景區,就是我剛才概括出來的老祖宗和老天爺一塊給我們留下來這些東西,就叫公益型景區?
吳必虎:
對,中國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都是公益型景區,它不應該拼命漲價,它漲價太過了就沒有承擔社會責任。
董倩:
您覺得像在這些公益型景區里面,是什么樣一種沖動,是誰在主導這種漲價呢?
吳必虎:
公益型景區實際上往往是景區管委會,往往它是代表政府對景區進行管理的。那么他漲價沖動基于一種大的社會背景,比如現在地方政府都非常強調地方GDP的增長,景區的收入可以說是政府收入的來源。另外,景區分成九龍之水還不止,風景名勝區歸住建部門管,自然保護區又是林業部門管,文物保護單位是文物部門管,水利景區是水利部門管,所以這樣很多部門雖然說是公共的景區,但是實際上管理的時候由很多部門分頭來管。因此,這些部門也有一定的尋租的行為,所以這樣進行收費的沖動。
董倩:
吳教授,假如這個景區的人也許會站出來說,現在什么都漲價,水電氣你說什么都不漲價,那為什么這些東西都漲價,我就不可以漲價呢?
吳必虎:
實際上我們剛才說景區本身,特別是公益型景區并不是這代人或者這個地方政府自己投入,而是老祖宗或者說是大自然老天爺給我們留下來的,因此這個景區的開放,收取門票跟政府投入并不是成正比的。另外,假如說這個景區的運營管理或者是人力資本,隨著物價的增長也有增加,但是一個景區可以采取多種經營的方法,不要僅僅依賴于門票收入,如果光靠門票收入,說明這個景區的管理或者是產品非常落后、非常原始,沒有進行綜合開發。
董倩:
剛才您說的是公益性質的景區,比如剛才我們提到浙江兩個像宋城還有爛蘋果樂園完全是無中生有,人們營造出來的創意產品,您覺得對這種漲價,您是什么態度?
吳必虎:
這種我認為,不管它是政府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它投入這樣的景區,我們稱為商業性景區,包括宋城,包括華僑城集團做的很多歡樂谷。這些景區我認為完全是一種市場行為,它漲多少門票由市場來調節進行供需關系。
董倩:
謝謝吳教授。那么對于這種門票價格的漲,人們當然是不太滿意,不太舒服,但是我們再看這些漲價的景區,他們似乎有一個特別過硬的可以依靠的文件,這就是發改委幾年前的一個公布,說是三年之內不許漲價。那么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文件?為什么一開始是不讓漲價的文件,現在卻成為這些景區漲價的一個依據呢?我們繼續看。
解說:
各地景區為什么會在今年漲聲一片,很多評論都指向了國家發改委出臺的這份文件。早在2007年為了抑制國內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過快上漲,國家發改委專門出臺文件,其中明確規定:同一門票價格上調頻率不得低于三年。然而兩個三年過去了,景區門票也迎來了兩輪的三年一漲。三年內不漲,三年后暴漲,而且都經過了各地價格部門的審批,但是旅游行業這種以三年為一個周期的價格上漲,真的是有利于發展的必需嗎?
字幕提示:2012年3月9日
邵琪偉 國家旅游局局長:
國家旅游局有幾個職能,一個呢,對旅游進行總體規劃,推動全國旅游業的整體發展。第二個是吸引海內外的游客。第三個是搞市場管理。第四個搞人才培訓。這是我們的主要職能。
主持人 崔永元:
那我能不能這么總結呢,它是國家財政撥款,負責旅游,總而言之四個字就是“公款旅游”?
解說:
在去年的一場國家旅游局的新聞通氣會上,就景區門票漲價,國家旅游局曾經進行過回應。
字幕提示:2012年5月17日
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副司長 張吉林:
我們從來都是反對景區漲價過快,反對重復收費和亂收費。我們在制度設計里已經涉及到了,在對A級景區評定里面,對這些方面都有嚴格要求的。
解說:
不過這位副司長也說,從職能分工來講,國家旅游局主要負責景區服務質量的管理,在價格問題上主要是配合國家發改委來進行工作。
張吉林:
在它漲價過快的時候,在社會反響比較大的時候,我們也會約談這些景區進行個別談話。因為畢竟價格跟質量要成正比發展的,你不能說價格漲得過快,服務質量跟不上去,這樣也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解說:
皮球又踢回到了發改委,然而國家發改委也有苦衷,因為由社會投資建設的景點門票價格不屬于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定價范圍,而是由景區自行制定,國家發改委只是宏觀指導和監督管理。現在看,發改委當初的“縣長令”一到期更像一個漲價的發令槍,但是景區票價這么漲真的沒有問題嗎?
董倩:
那我們來仔細看一下他們漲價依據的是什么文件,這是發改委在2007年制定的一個規定。那么其中有一句話說到,“要合理確定門票價格調整期限和調整幅度”,說是“價格上調的頻率不得低于三年”。那接下來我們就要請教一下吳教授,這樣一個文件能不能作為,本來是一個限價文件,現在他們作為一個漲價的依據,能不能拿這個文件做依據?
吳必虎:
我看是不能的。因為實際上所謂門票價格它是有一個法律基礎,就是《物價法》,那么屬于公共產品,特別是特別重要的產品才有政府來限價,那么發改委為什么發這個文件?就是說明公益型景區是個公共產品,每個人都享有這種權利。因此它進行限價,限價相對于前幾年漲價的這種高潮,政府作為一個限定,三年內不要漲價,但是它并不能作為三年以后可以漲價的一個理由。
董倩: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這份文件,這份文件里同樣也說到門票價格充當體現公益性,但問題是我們在這次漲價里面并沒有看到相關的景區在執行這個文件的意思。同樣還有一個問題要問您,對于景區的門票到底是怎么生成的?是誰在定價?是發改委在定價還是說誰在定價?
吳必虎:
影響公益型景區的門票價格可以說是非常多的要素,但最關鍵的還是當地政府。那么當地政府當把它景區作為一個產生經濟收益來源的時候,這個時候他這種漲價的沖動會很強,他往往采取各種理由,比如說要保護,然后通過漲價來限定人的進入,來保護環境容量等等,這些都是借口。那么政府當地為什么想漲價,實際上跟國際上潮流是背道而馳的,國家公園一類的景區,也就是公益型景區應該說免費或者低成本的提供給所有國民進行戶外環境和文化遺產教育這樣一個公共產品。那么公共產品就應該由政府來提供這樣一個服務,因為納稅人已經通過納稅的辦法提供了這樣一個對政府的一種支持。那么這種時候呢,根據國際上流行的一種做法,中央政府應該給公益型景區每年有財政上的撥款來支持它的保護。另外,地方政府不僅不應該漲價,而且也應該對這個景區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一個支持,但是我們中國很多地方政府正好相反,不僅僅不投入,而且想從它當中收到經濟收益,這是我們不斷漲價的基本原因,跟國際潮流是不對應的。
董倩:
謝吳教授,剛剛吳教授說的這句話很有意思,它是背國際潮流而馳的,但是如果我們仔細看一下,到底旅游景區它的收入到底由什么組成,我看到一個統計,說下游產業鏈綜合效應是門票本身的脊背,那為什么有些地方他不算大賬,偏偏要把目光就算這筆小賬,到底什么原因?繼續往下看。
解說:
現在看國家發改委關于經景區票價三年調整期的規定,使得每三年一個周期,我們總能看到各地景區票價的大幅上漲,這也成了他們增加收入的一個最有效方式。
字幕提示:2012年10月3日新聞
主持人:
昨天到故宮的旅游人數達到了18萬人次。
字幕提示:2012年10月3日新聞
解說:
挪動一米得花上五分鐘,這坎比蝸牛時速的場景發生在廈門著名著名景點鼓浪嶼的日光巖上。
字幕提示:2012年10月3日新聞
解說:
昨天三萬多名全國各地的游客在欣賞嶗山美景的同時,也著實體驗了一把等待的滋味。
解說:
去年“十·一”,國內各大名山都成為了人山,游客數量也都刷新了歷史紀錄,票價不斷上漲,游客不斷增加,這真的代表了國內旅游市場的繁榮嗎?
字幕提示:2012年10月3日新聞
記者:
根據管委會的初步統計,截止到今天中午的12點鐘,來泰山旅游的游客數量已經是達到了8.7萬人次。
解說:
去年“十·一”,在陜西華山甚至發生了游客大量滯留山上的事件,當時面對無處住宿以及深夜山區驟降的氣溫,很多游客不得不選擇冒險徒步下山。
字幕提示:2012年10月3日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江先生:
我們還買的往返路車費,我聽說三點鐘就沒有車了,這些人就喊找景區的人,也沒有景區的人給我們解釋。
解說:
讓旅游業發展轉型,社會各界已經呼吁多年,但是寄托于票價的上漲,依然是各個景區最重要的選擇。今年1月,湖南的張家界、江西廬山和黑龍江五大蓮池都收到了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警告,要求他們在向公眾科普地球科學知識等方面做出整改,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這些著名景區在發展與保護上存在的問題。
字幕是:2013年1月13日新聞
解說:
按要求必須設標志牌、解說牌,承擔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的任務,但是不少地區以地質公園文化遺產做招牌,只顧攬客創收。
解說:
以湖南張家界為例,它已經不是第一次被警告。早在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認為,其作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卻旅游設施泛濫,城市化破壞了自然界,并且在評價中言詞激烈地指出,其大部分景區更像是郊區公園。今年它再次被警告,但是張家界的票價卻一直在漲。今年1月他們發布公告說,十里畫廊觀光電車單程普通票價要從每人次30元漲到38元。寶峰湖景區票價要從每人次74元漲到96元,漲價的理由還是成本和運營綜合考慮。有評論認為,像張家界這樣本身就是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但是它卻被交給了上市公司經營,是賺錢還是保護?或者賺錢與保護怎么做到和諧統一?我們是否需要更為長遠的政策制定?除此之外,景區漲價,收入去了哪兒?怎樣才能更公開透明?一系列的問題就隱藏在景區這一張小小的門票里。
董倩:
現在國際上的潮流是呼吁景區紛紛降價甚至免費,但是我們卻在背道而馳。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能夠順應國際上的這種潮流,這個問題吳教授怎么看?
吳必虎:
我現在看,為了解決這樣普遍漲價的問題,要通過兩個辦法,第一個體制改革。把所有不同類型的公共景區,成立一個國家遺產局進行統一管理。第二個要通過立法,通過對法律來界定如何控制這樣的價格在上漲。
董倩:
吳教授剛才有兩個支招,一個是要成立一個國家遺產局。再有一個是立法。這兩個雖然是治本之道,但是從目前來看這都需要大量的時間,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那還有什么一些具體的辦法,接下來我們不妨再連線一下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的特約研究員劉思敏先生,劉先生您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您覺得近期有辦法嗎?
(電話連線)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劉思敏:
我覺得未來來講肯定要實行國家公園制度,那么現階段它的應對之道應該實行國家公園預備清單制度。具體的辦法,就是說由全國人大應該更快的制定國家公園法,確定實行國家公園制度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然后也確定一個過渡期。在過渡期之內實行國家公園預備清單制度,那也就是說在現有景區里頭選擇五十個到一百個最具價值的景區進入預備清單。進入預備清單以后,這些景區就明確中央授權給地方進行委托管理,然后給他制定一個合理利潤加合理成本的定價門票形成機制,同時可以要求這些景區按年度仿效上市公司公布他的財務數據,可以把這些列入預備清單制度的景區,比方它的經濟運行納入全民監督之下,在這個基礎上再來討論它的門票高了還是低就一目了然了,聽證會才比較有利益。這樣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中央就著重去抓理論上應該成為公益型景區的這部分,那么現階段用國家公園預備清單制度來加以保障。
董倩:
好的,謝謝劉先生。
在節目的最后,我們不妨看一下在我們漲價的時候,而美國、西班牙一些國家他們是怎么回事。我們看美國的黃石公園,有一個國家公園叫大煙霧山國家公園,是免費的。西班牙的古艾爾宮是免費的等等等等,我們最后要說,公益的就是公益,公益的要歸公益,市場的歸市場,那么公益的景點就是讓窮人和富人能夠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能夠去接受這個國民的教育。博物館都可以強制去免費,為什么我們的公益景點就不可以呢?
好,這就是今天的節目,感謝您的收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