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6 07:1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近日有網友發微博并附圖片,稱玉樹有關部門為完成對上級承諾,強制拆撤救災帳篷、拆板房,要求群眾搬新房;還燒帳篷,出現“火燒連營”。
當地是否以火燒帳篷逼迫群眾搬遷?帳篷拆遷風波背后有哪些情況?為此,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奔赴玉樹,調查走訪了當地居民、相關部門。
是否“燒帳篷逼搬遷”?
【調查】 不存在這種情況。陸續拆除帳篷留下大量垃圾,燒的是垃圾和廢舊帳篷
11月28日,記者趕到青海省玉樹縣結古鎮扎西科賽馬場,這里曾是結古地區最大的帳篷安置區。記者看到,昔日密密麻麻的“帳篷部落”不見了,地上隨處可見拆除后留下的地基痕跡,一群牦牛在賽馬場啃草。扎西科建委會一位負責人介紹,賽馬場98%的帳篷已經拆除,剩下的主要是辦公用房。居民有的搬進新房,有的投親靠友。外來務工、經商人員大多數回老家了。
11月30日,青海省玉樹地震災后重建現場指揮部通報,玉樹災后重建兩年多來,有效施工期約16個月。全州城鄉住房重建總任務為41939戶,已完成40638戶,入住率82%。
據了解,玉樹州所轄稱多等5個災區縣帳篷戶較少,群眾基本都已搬出帳篷住進新居,當前帳篷主要集中在結古地區。
在搬遷過程中是否存在以“火燒連營”的方式逼迫群眾呢?
“絕不存在以燒帳篷來逼群眾搬遷,那是違法的,誰敢那么做?”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委督查室主任童延林近期每天都在督辦援建后期收尾工作,感冒引發肺水腫,接受采訪時不停咳嗽。他告訴記者,少數廢舊帳篷的確燒掉了,“有的是居民自己燒的,有的是環境衛生整治時燒的。”
童延林介紹,近期結古鎮幾個大型安置點陸續拆除帳篷,留下大量建筑、生活垃圾。玉樹各級干部、學校和駐軍志愿者前去整治環境衛生,有人把一些殘留帳篷等生活垃圾燒了。“每天多少都會看到冒煙,燒的多是一些生活垃圾,真正燒掉的廢舊帳篷不到10頂。”童延林說,根據規定,凡是能用的舊帳篷,民政部門要回收保存,以備今后救災。無法使用的帳篷集中處置,其中包括焚燒。“我們不主張居民自行焚燒,太不安全。”
記者從玉樹武警消防部門了解到,近期沒有接到群眾帳篷火警。玉樹公安部門也沒有接到此類警情報案。玉樹當地兩位媒體記者也反映,沒有發現以燒帳篷來趕人走的現象。
曾住賽馬場、現已搬進院落式新居的拉占說,“沒有見到干部通過燒帳篷來嚇唬人的,燒的都是剩下的廢舊帳篷和垃圾。”
為什么要拆帳篷和板房?
【調查】 帳篷和板房已用2年多,不太安全。對暫時不具備拆除條件的帳篷可保留
為什么一定要群眾“趕時間”搬進新房呢?
玉樹藏族自治州州委副秘書長李生德介紹:災后帳篷和板房已經用了2年多,風吹日曬,透風漏雨。有的群眾在帳篷里燒爐子、燒牛糞取暖,容易引發煤氣中毒和火災。有的住在荒郊野地,孤零零的也不安全。“帳篷已經不適合再住,我們希望群眾盡快搬進新房,多數居民也比較配合。”
這次結古地區拆帳篷、搬新房是針對部分特定居民展開的。青海省玉樹地震災后重建現場指揮部有關負責人11月30日向記者介紹,根據新房交付和配套設施進展、重建規劃項目要求,以及治安、消防等規定,按照“以房找戶、以戶撤帳”的原則,確定了結古地區拆除帳篷的對象。根據入住居民的住房性質,需要拆帳篷并搬遷的包括:有房居民戶、無房居民戶、個體工商戶、機關單位干部職工等。10月10日州里召開動員大會,結古地區需拆除的帳篷共42639頂。截至11月24日,已拆除帳篷共37602頂,占應拆總數的88%。下發6300余萬元的獎補資金,用于群眾過冬補助,獎勵早日搬進新居的群眾。“今年的此項工作基本完成,對于剩余帳篷,將隨著重建的推進,在具備條件時予以拆除。”
事實上,直到12月1日,結古地區仍有很多人住帳篷。新寨附近的山腳下還有大片帳篷,粗略統計有近千戶。
玉樹州委常委、副州長王勇說,由于重建工作尚未全面完成,對暫時無法拆除的帳篷等可以保留,對今冬無住房條件的無房戶、暫住戶,鼓勵他們自主租房、異地安置、投親靠友,并給予適當補助。對個體工商戶,鼓勵他們租用已建成的商鋪。
哪些人不愿搬?
【調查】 外來經商、務工人員不屬于安置對象,在結古沒有新房,不愿搬離。當地居民搬入新房有獎勵,比較配合
索昂永措是囊謙縣人,來結古鎮經商多年,她不屬于安置對象,在結古沒有新房,只能住帳篷。索昂永措說,新寨的帳篷戶一多半是外來人員,有人來通知拆帳篷,可是我們沒新房、沒親友。租房太貴,回老家也沒地方住。只能在這里,能堅持多久算多久。
記者調查了解,當地居民對拆帳篷、搬新房比較配合,搬離帳篷搬入新居有獎勵。抵觸較多的是一些外來商戶等無房戶。比如賽馬場帳篷區原有844個無房戶,多數是外來經商、務工人員,其中一半以上來自玉樹州外、青海省外。他們不屬于安置對象,在結古沒有新房,不愿搬離。還有些牧民,習慣住帳篷,對住樓房不太適應。
玉樹縣聯合執法大隊有關負責人說,拆帳篷和板房的難點在商戶。17日,賽馬場75%的商戶已拆除帳篷,其余的大多同意近期拆除,只有兩戶拒不同意,聯合執法隊將其板房里的東西搬出來,交給業主本人,然后拆除板房。“大家互相盯著,一戶不拆就會影響整個進程,我們不得已才拆除。”
11月30日,索昂永藏一家仍住在玉樹縣政府帳篷辦公區附近的帳篷里。她說:上面通知近日拆帳篷,新房在濱河休閑小區,明年才能建好,一家人暫住這里。“地震后我家帶頭拆了舊房,現在也不會拖后腿,我們打算到西寧親友家里住。”
“干部通知我們規定時間搬遷,否則執法隊就要執法。我按時搬了,沒見到有強拆的。”地震前住在玉樹縣結古鎮勝利路的索昂說。11月7日他接到通知,當天下午6點前拆帳篷,搬進新房。他的新房沒水沒電,居住不便,一家人目前借住在朋友家。
“少數干部工作方法簡單,百姓也有反映,我們不否認這種現象。但沒有網上說的‘無法無天’的做法。”李生德說。
新房具備入住條件嗎?
【調查】 組團式新房的水、電等配套設施預計12月中旬前投運。居民說,新房條件再差,肯定比帳篷好
玉樹縣結古鎮居民冰巴一家是從養馬場安置區搬離的最后一戶,11月30日,他們把家當全部裝車,拆掉住了兩年多的藍色救災帳篷,搬進了位于瓊龍社區的新房。
12月1日,記者走訪了當地最大的安置小區瓊龍社區,瓊龍社區共有2134套新房。11月27日,一些居民陸續開始領鑰匙,3天內共300多戶領了鑰匙。記者看了C區多套新房,房子安裝了防盜門和塑鋼窗,廚房里有不銹鋼菜盆,衛生間有馬桶、陶瓷洗臉盆等,尚未通水。每個房間都裝了燈泡,沒有電。暖氣片是冰冷的。居民索央拆了在賽馬場的帳篷,搬進新房10多天了,晚上點蠟燭,取水到附近一個賓館,要花錢買。馬桶沒法用,只能到外面找地方“方便”。
索央告訴記者,震前結古鎮的市政設施條件就比較落后,群眾飲水有的靠井水,有的是片區小范圍集中供應自來水,而且停電時有發生。居民區沒有集中供暖,一般都靠燒爐子取暖。所以“現在的條件也能過得去。”
11月30日,居民弋西措瑪來領新房鑰匙,她家住在玉樹佛學院附近的帳篷,接到通知馬上要拆,她說,新房條件再差,肯定比帳篷好,只是沒有水太麻煩了。不過這種情況也能理解,因為震前條件也一般。如果新房生活配套設施齊全,他們巴不得早點搬進來。
對此,王勇說,組團式新房的水、電等配套設施正在抓緊建設調試,預計12月中旬前能夠投運。過渡期間,為了使盡可能多的群眾搬入新居,已經修建了33個臨時供水點、50個臨時廁所,通過招標確定了3個物業管理公司,盡力滿足群眾的基本生活需求。
記者了解到,災后重建中,結古鎮8000多個院落式新房今年陸續交付使用,多數居民已經入住。組團式新房共有7000多套,市政管網已建好,今年11月初以來,當地對其中設施較完善的3661套進行了搖號分配。(肖潘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