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倆用戶"撞單"同一輛小黃車 客服:系統出了"巧合"
記者街頭測試,左手手機還未確認結束行程,兩部手機卻能同時計費
一輛ofo小黃車能同時產生倆“訂單”?這不是小黃車推出了雙座版單車,而是該公司系統出了“巧合”。到底咋回事?3月27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共享單車火熱,管理也亟須跟上。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目前鄭州已創建公共自行車管理平臺,未來所有共享單車有望實現“聯網”管理。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米方杰/文 沈翔/圖
一輛小黃車同時產生倆“訂單” 客服稱系“巧合”
ofo小黃車作為最早進入鄭州市區的共享單車,其目前投放的數量也是最多的,而小黃車近來卻是頻遭吐槽。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鄭州市民李冬(化名)看到在南陽路人行道上停著兩輛小黃車,就上前掃碼準備騎走一輛,當他輸入車牌號后收到密碼了,還沒來得及打開車鎖,旁邊飯店里跑出來一個女孩稱這個自行車是她騎到這里的。 “我告訴她我這兒已經開始計時了,但女孩仍然堅持不讓騎走,并喊來了自己的朋友。”李冬表示,讓他感到不解的是,雖然此時他的手機已經開始計時了,但女孩兒朋友在手機上輸入這輛小黃車的車牌后也收到了開鎖的密碼。這也就是說,這輛小黃車同時產生了兩個“訂單”。 “我原本以為我這已經產生訂單開始計時了,別人再輸入車牌號就不會收到密碼了。”李冬稱,他壓抑著怒火就此事向ofo的客服人員進行了投訴,“令人更為氣憤的是,客服說一輛小黃車同時產生倆訂單,這是由于系統原因所產生的一個巧合。”
記者街頭測試多輛小黃車 “巧合”大量存在
到底是不是“巧合”?3月27日,記者也走上鄭州街頭,隨機對停在路邊的多輛小黃車進行了測試,經過測試發現ofo公司客服所稱的“巧合”大量存在。
無獨有偶,在記者隨后的走訪中,有多位市民稱自己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一位劉姓女士稱,自己已經連續多次遇到了和李冬同樣的遭遇,“好幾次都是看到路邊停有小黃車,上前去輸入車牌號收到系統發來的密碼了,然后旁邊有人過來說這車他們正騎著還沒結束行程。”劉女士稱,遇到這樣的事她也很氣憤,但是她打了好幾次的客服電話都沒有打通。 除了小黃車,摩拜、酷騎等兩家共享單車是否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呢?對此,記者也進行了走訪測試,測試的結果是并未出現小黃車這樣的“巧合”。記者留意到,摩拜和酷騎所使用的都是智能鎖,內有用于定位的GPS模塊等,通過客戶端能精確顯示共享單車的停放位置,同時開鎖方式也較為簡單,只需掃描車輛上的二維碼就能開鎖,而用戶騎行結束時,手動關鎖后,用戶手機端也會自動結束行程,并進行計費。 相對來說,作為先行者的ofo小黃車卻要繁瑣得多,當行程結束時,用戶除了需要手動關閉車鎖外,還需要在手機端上確認結束行程。 就此問題,ofo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所謂的“巧合”其實是系統上的問題,此前他們已經多次接到一輛小黃車同時產生多個訂單的問題反映,目前這個問題已經反饋到公司技術部門和相關領導那里,但這個問題何時能解決他們也不清楚。
因“另類”占道經營 部分小黃車曾被暫扣
進入3月份以來,鄭州共享單車江湖的廝殺也逐漸升級,而與此同時,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等問題也漸漸凸顯。
相關報道稱,作為先行者的ofo目前已在鄭州市場投入了5萬輛左右的小黃車,并稱“由于新的共享單車產能有限,ofo甚至從其他城市調運部分車輛到鄭州,想以數量優勢迅速占領鄭州市場”。由于ofo小黃車早在去年就已經進入到了鄭州大學等高校運營,因此也為ofo進入鄭州市區運營積累了不少的人氣。 而作為后來者的酷騎和摩拜也是不甘落后,目前正在不斷運送共享單車到鄭州市場。本月初,有消息稱,酷騎已經在鄭州投放了數千輛的單車。而另據摩拜方面此前透露,從3月6日開始投放,該公司10天左右的時間就在鄭州投放了一萬輛摩拜單車。有消息稱,按照計劃,摩拜將在未來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在鄭州投入10萬輛單車。 一邊是大量共享單車正在不斷涌入鄭州,而另一邊則是此起彼伏的因違規占道單車被“暫扣”等問題。據悉,在ofo進入鄭州市區時,最早投放的區域主要是鄭東新區,但有數百輛小黃車被“暫扣”,對于為啥要暫扣這些共享單車,鄭東新區管理方給出的解釋是占道經營、阻礙交通、影響市容等。 在鄭東新區城考辦負責人宋紅濤看來,共享單車的本質還是做生意賺錢,并不是做公益的,在占用公共道路的同時收費,歸根結底仍是占道經營,只是換了一種模式而已。“此前暫扣的小黃車,在走完相關程序后讓ofo公司運走了。”宋紅濤表示,共享單車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時,不能只重收費、輕管理。
鄭州已創建管理平臺 所有共享單車有望“并網”
同時,共享單車管理無序、車輛被損、被上私鎖、二維碼被篡改等問題也日益凸顯,一些共享單車“帶病”上路更成為新的安全隱患。記者3月27日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鄭州已創建公共自行車管理平臺,未來所有共享單車有望實現“聯網”管理。
據悉,此前鄭州市公交總公司便受鄭州市交運委的委托,開始了公共自行車系統管理平臺的籌建。3月27日下午,負責該平臺開發建設的公交五公司副經理李建泉告訴記者,目前該平臺已經建設完成,并且他們已經和幾家共享單車公司進行溝通了,未來這幾家公司的共享單車數據或全部進入該平臺。 在李建泉看來,公共自行車從有樁到無樁是大勢所趨。據介紹,目前摩拜和酷騎兩家公司的共享單車都安裝有GPS定位設備,只要將相關數據導入管理平臺,就能對街道上的這些共享單車進行有效的監管。 “比如通過這個平臺,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某一區域內共享單車的分布情況,如果這個區域過密了,其他區域分布較少,則可以安排相關人員將這個區域的單車向其他不足的區域轉移,以達到區域平衡。”李建泉表示,只有對共享單車的管理規范了,鄭州共享單車市場才會有序發展,市民也才能真正享受到共享單車的便利。
■相關新聞
沒有智能定位的單車或將淘汰出局
無樁共享單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火爆了全國,行業涌現了超過20家企業。全國過半一、二線城市隨處可見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各地政府也開始陸續對共享單車展開治理。
據悉,目前南京、成都、廣州、上海等多個城市監管部門或者行業協會正在醞釀或推出有關規范。上海的共享單車征求意見稿對社會關切的諸多熱點問題做了明確規定,如共享單車應配備GPS定位系統;強制三年報廢;年齡滿12歲、身高在1.45米至1.95米之間才可以使用;按照車輛總數不低于5‰的比例配備維保人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