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7 06:36: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商務廳(北院)內新建一個立體停車場,有68個停車位,但目前停車率不高。
核心提示
這是一個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的故事:一項打造“鄭州首個老舊小區建立體停車場”項目在今年1月份轟轟烈烈上馬,規劃、設計、奠基程序都順利進行,到今年5月份真正開始施工時,卻在業主的反對聲中停下,至今無法開工建設。
立體停車場通得過政府部門審批,卻遭業主“一票否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鄭州2000多個老舊小區“停車難”出路在何方?昨日,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事件
轟轟烈烈上馬 跌跌撞撞“暫停”
順著農業路和南陽路交叉口往西走200米,就是華林·都市家園小區(以下簡稱“華林小區”)。昨天下午2時,記者來到這個被稱作“鄭州首個建立體停車場的老舊小區”院內。
一位老人正在院內帶著小孩曬太陽,她指著39號樓告訴記者,這棟樓的北面,就是立體停車場所在地。
今年1月18日,在華林小區,鄭州首家社會投資立體停車場項目啟動儀式如期舉行。金水區政府也參加了儀式。根據計劃,該小區院內要建一處立體停車場。
負責華林小區立體停車場項目的投資方,河南晟啟實業有限公司副經理王杰告訴記者,該立體停車場規劃、設計、奠基程序都順利進行,然而到今年5月份真正開始動工時,卻在業主的反對聲中停下,至今仍沒有開工建設。
爭議
1
生活環境之爭——
封閉空間變成了開放空間,安全能否保證?
孫耀,華林小區39號樓業主。5月25日下午,當施工隊撬開他家樓北面的地磚時,他爆發了。
“那天是一個周五的下午。大概是4點半。我剛巧提前回家,透過2樓玻璃,看到一群工人正在砸撬我家樓北面停車場的地磚。”孫耀平靜地向記者敘述當天經過,但事情本身遠非他的語氣一般平靜。
接下來,身為包工頭的孫耀打電話叫來十幾名工人,責問施工隊想干什么。施工方解釋:建立體停車場。孫耀他們堅決拒絕在自家樓后面開工。
一位親歷當天事件的華林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那天業主的情緒很激動,這點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
業主提出的最大質疑是,這個立體停車場建成后,允許外部車輛進入停放,封閉空間變成了開放空間,安全能否保證?安寧的生活環境會不會被破壞?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很多附近的業主也參與進來。“僵持從當天下午4點半持續到7點,以物業、施工方讓步告終。”孫耀回憶說。
2
規劃審批之爭——
建成的小區增加新建筑,是否侵犯業主權益?
事情并未結束。39號樓5樓業主趙李合說,5月25日的事件結束后,離該立體停車場最近的39號樓全體業主,組建了一個QQ群。據趙介紹,這個QQ群上包括39號樓66位全體業主。
業主們聯合在網絡上發帖,稱華林小區停車場影響業主生活,并質疑政府部門規劃審批把關不嚴。一個最重要的論據是,規劃審批前沒有征求業主意見。
對此,河南晟啟實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委屈。他說,今年2月份,公司去規劃部門辦手續時,規劃部門要求出具“四鄰意見”,公司專門制作意見表,挨家挨戶進行征求,“最終65%的業主表示同意,反對的業主只占不到20%”。昨日,記者聯系到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工作人員也向記者證實此事。
而一些居民對此表示,政府部門、建設公司并未充分征求業主意見。華林小區22號樓居民何明志承認,自己收到過征求意見表,但當時征求意見表上并沒有完全說明情況。“如果知道立體停車場建到我家附近,我肯定不同意。特別是,我們購買房子時,其空間布局、建筑密度都是審批過的,這是我們購買的一個固定空間。現在我們已入住很長時間,在我們已認同的空間內增加建筑,就是侵犯了我們的權益。”
3
利益分配之爭——
立體停車場的收益 是否應分配給全體業主?
華林小區居民如此激烈地反對小區內建立體停車場,是不是因為該小區不存在停車難?昨天下午4點,記者在華林小區轉了一圈,發現停車位上基本上停滿車輛,路邊也有車輛停放。保安說,晚上小區車位根本不夠用,很多業主的車子根本進不來。
小區居民張琳對此有同感。她說,小區停車的確挺難的,開發商現在一個車位賣到11萬。“但是,小區建立體停車場,權益如何分配?這個問題很關鍵。我們小區建立體停車場后,不管是賣或租,對我們業主都沒什么好處,大家不滿意也很正常。”
鄭州金地匯通停車服務有限公司經理宋春生說,華林小區建停車場爭執的根源是利益。在業主的共有土地上建停車場,利益如何分配?這一點投資方、物業一定要“拎得清”。
他說,杭州老舊小區很多都建有立體停車場,不僅政府鼓勵,而且業主支持。關鍵就在于,杭州在老舊小區建停車場,收益不僅由投資者獲得,還將根據不同形式分配給業主,物業僅具備管理職能。
現狀
老舊小區停車難,建停車場更難
根據鄭州市暢通辦提供的數據,截至10月底,鄭州新建312處停車場項目,但沒有一處是建在老舊小區的。
根據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鄭州有2000多個10年左右的老舊小區。這些先天規劃不足的老舊小區,停車矛盾日益激化。
鄭州大學交通專家鄭東軍認為,解決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不在政策,“難就難在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不接受。”
探索
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推動停車場建設
從5月底開始,河南晟啟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杰就一直在為和華林小區業主的溝通協調忙碌。
昨天下午,記者在辦公室見到他時,他正在整理一份調查問卷。調查問卷上提及的問題包括是否有購買停車位意向、對立體停車場租金的要求。他說,公司準備在收益分配上,向全體業主傾斜。而華林小區業主最近正給予積極反饋。
惠濟區暢通辦負責人則告訴記者,他們準備結合鄭州市正在進行的老舊小區改造,推動停車場建設。他說,鄭州老舊小區新建停車場畢竟是今年才開始提上議程的事情,經驗不多,需要借鑒外地經驗,以及大膽探索。惠濟區的思路是,先征求老舊小區全體業主的意見,并將新建停車場的收益按不同形式分配給全體業主,然后再立項、去政府部門審批。
(記者注:應受訪者要求,孫耀、趙李合等華林小區居民均為化名。)
網友熱議
立體停車場肯定是大趨勢
@楊華民:破解停車難,需要破除觀念局限性,改變停車陋習!多措并舉,才能有效緩解停車難!
@貓兒膩膩:鄭州的地方總共才有多大啊,可是車卻每天都在增加。光往平面發展肯定是不行的,立體停車場肯定是大趨勢。就好像現在人越來越多,所以樓越蓋越高一樣。既省面積,又容納了更多車。
@探路者:現在關鍵是大家對立體停車場的認可度不高,制約立體停車場發展。
他山之石
北京:在胡同、居住區步道建停車場 緩解老舊小區停車難
今年4月,北京市將實施老舊小區停車及各類交通基礎設施綜合改造,挖掘胡同、居住區步道等停車潛力,增加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位數量。
昆明:在老舊小區建立體停車場 投資者可擁有產權
今年3月,《昆明市立體停車場布局規劃》出臺,規定在老舊小區建設立體停車場,如果地塊性質和出讓均符合停車場的要求,投資者可擁有產權;如果不符合,投資者可擁有適當年限的經營權。(記者 王磊 實習生 田丹丹 文 記者 白周峰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