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2 09:32:00 來源:新華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伴隨央行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七折下限,利率市場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兩只靴子”中,一只已經落地。
放開貸款利率管制,無疑會帶來優化資源配置、盤活存量資金方面的突破性進展。但對于A股上市銀行群體而言,這也意味著作為主要利潤來源的利差可能進一步收窄。估值下探歷史低位的銀行股,將何去何從?
貸款利率市場化先行
中國人民銀行19日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
按照央行決定,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改變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由金融機構自主確定;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等,打開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定價的空間。
消息一出,各方反應強烈。作為利率市場化進程的重要步驟,央行此舉已在市場預期之中,但推出時點仍有些出乎意料。
“新政策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采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有利于金融機構不斷提高自主定價能力,轉變經營模式,提升服務水平,加大對企業、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稱。
在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看來,放開貸款利率下限,是利率市場化邁出的第一步,反映了央行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決心。他同時坦言,由于此次新政策并未放開存款利率,也未涉及貸款利率上限,所以“只是一個開始”。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也持相似觀點。她認為,存款利率放開才是利率市場化的核心。
銀行股估值預期遭下修
“從趨勢來看,任何未伴隨綜合化經營的單兵突進式利率市場化都會被市場視為是對銀行的利空。”魯政委說。
事實上,19日當天A股尾盤的表現已經提前印證了其判斷。除工、農、中、建外,其余銀行股跌幅都在1%以上,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跌幅更是逾3%。
市場對于股份制銀行的前景表現出明顯的憂慮。社會融資成本下行造成銀行息差收窄,貸款企業風險偏好抬升的同時或帶來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行。一系列壓力都將考驗銀行業未來的盈利水平。
光大證券財富管理中心執行董事曾憲釗表示,對于銀行股而言,貸款利率下限放開對其實質性影響并不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經濟增速重心下移將導致市場利率下行,在民營金融放開的政策背景下,供給平衡的改變將迫使銀行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另一方面,貸款利率放開后,存款利率市場化也漸行漸近。作為借鑒,臺灣地區存款利率市場化后,存貸差快速由3.11%下降為1.41%,銀行利潤和風險把控能力都經歷了極大挑戰。
“雖然貸款利率下限放開對銀行短期無實質影響,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會影響投資者風險偏好,從而調低對銀行股的估值。”曾憲釗說。
事實上,部分投資機構的確已經開始下修對銀行股的估值預期。中信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朱琰坦言,保增長或從緊政策出臺利好銀行基本面的傳統思維需要扭轉。
A股短期承壓?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7月以來,相繼公布的一系列重要指標都顯示經濟復蘇進程并不順利。此外,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的預期變化、IPO重啟、房地產融資開閘等海內外政策動向,也不約而同地牽動著A股的神經。
而在利率市場化新政策公布前夕,房地產企業再融資放開的重大利好被基本消耗,銀行股連開陰線不僅吞噬了前期反彈成果,也將上證綜指拖回2000點重要心理關口下方。
新政策既出,占有A股整體估值中較大權重的銀行股何去何從,對市場整體影響顯然不容忽視。
“考慮到基本面趨勢性下滑和其他負面政策‘催化劑’逐一出現,A股市場可能受到階段性沖擊。”朱琰說。
不過,亦有分析認為,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速對于A股市場整體而言將是利好。業內人士表示,貸款利率降低帶來的融資成本下降,將惠及絕大多數實體經濟領域的上市公司。從這個角度而言,A股或受銀行股拖累短期承壓,但中長期有望重回上升通道。
其實,從今年以來創業板與主板市場出現的顯著背離走勢來看,投資者對于A股的關注焦點已經從股指漲跌轉向投資標的本身。海富通基金認為,隨著中報的公布,前期中小盤股普漲的行情或將結束,但有業績支撐、確定性高的成長股表現可能依舊強勁,從而成為下半年資金追逐的重點。
從這個角度而言,利率市場化新政策是否會對銀行股或大盤形成短期沖擊或許并不重要,把握A股投資機會的關鍵,仍在于能否發掘受益于結構轉型和經濟復蘇、真正具備價值的投資目標。(桑彤 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