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2 09:22: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本周A股的連續上漲與高層提及的“穩”增長、美聯儲關于QE的會議紀要有很大關系,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反彈更多源于恐懼情緒過渡宣泄后的自然修復。而外因固然能夠在市場極度低迷時催生反彈,但反彈能否持續、空間到底多大最終還是取決于內部博弈。至少從后續的政策信號來看,打破盤局的核心因素并未出現。
樂觀情緒持續性有待觀察
短短兩周內,A股的情緒好比是冰火兩重天。6月下旬,資金荒令悲觀情緒集中釋放;隨著7月資金面緊張局面的緩解,7月首周四大行貸款強勁反彈、總理多次提及“穩”增長、美聯儲表示縮減QE需待就業改善確認等外部信號對之前的悲觀情緒進行了證偽。而A股市場向來都有一個重要規律,即“跌過頭、漲過頭”,當之前的下跌偏離實際情況時,一旦下跌的邏輯被證偽,反彈幅度也必然會超出預期。近期熱傳的利好因素只是起到了一個證偽的作用,并非實質性的驅動因素。
對于高層多次提及“穩”增長,當前市場的解讀恐怕過于樂觀。高層對于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等是自6月以來第一次較為明確對政策取向的表態。市場更為側重關注“不滑出下限”,并預期未來政府可能出手“托底”,這點從近兩個交易日銀行、資源等與經濟增長關聯度較高的周期股領漲就可窺見一二。從二季度管理層對金融市場的一系列組合拳來看,高層對于經濟下滑的容忍度較高,只有在經濟出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會被迫出手;目前來看,至少二季度數據很難達到這個臨界點。而對于物價漲幅不超出“上限”的提法,說明高層對于通脹仍然非常忌諱,下半年對于流動性中性偏緊的政策基調不會發生變化。
此外,美聯儲表示需確認就業改善再縮減QE,伯南克也稱寬松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相當時間。短期來看,這緩解了市場由于美國量化寬松縮減帶來的資金面壓力,但中期QE逐步退出的預期并未動搖,只是時點產生微調,強勢美元回歸的趨勢也未發生改變。
三季度仍是筑底期
從整個三季度來看,目前還有諸多風險需要謹慎,即經濟走向和改革進度都不支持市場大幅向上。從6月外貿數據來看,進口和出口數據都顯著低于預期,這一方面是受到外管局打擊虛假貿易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外部和內部的真實需求疲弱所致。在傳統產業面臨產能過剩、結構轉型仍處于萌芽期的背景下,企業盈利環境難言見底,這個新舊增長模式的切換仍處于銜接期,由此帶來的增速下滑和局部盈利惡化只有靠市場去熬。目前創業板等小盤股估值超過40倍,機構投資者對于創業板的配置比例超過20%,達到歷史峰值。而大多數小盤股的盈利增速難以匹配,一旦盈利預測被大幅下調,小盤股的潛在做空壓力不容忽視。因此,在權重股低位、小盤股高位的組合下,市場很難形成一致的向上合力,更多會呈現出權重股低位震蕩、小盤股價值回歸的組合。
雖然基本面和政策面都很難為市場帶來持續的上升動力,但預期的轉變能夠為指數提供支撐。市場最害怕的不是經濟下滑和業績惡化,而是這種下滑和惡化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倘若市場對于經濟和基本面的惡化有了預期,只要股價對于這種預期有所反應,市場底基本就成立了。從全球博弈的角度來看,三季度很可能成為美國復蘇拐點的一個觀察期,若國內仍然容忍經濟增速的下滑,勢必會使中美兩國的剪刀口擴大,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不大,這或許就是7月初總理提出守住“下限”的原因之一。按照二季度經濟增速的趨勢來看,在政策相對真空的背景下,三季度經濟挑戰增速下限的可能性較大,屆時不排除政策超出預期的可能。從市場結構上來看,本周四興業、民生等受資金荒影響最大的股份制銀行雙雙漲停,中石油出現罕見的十連陽,這些都說明有資金在周期股中活躍,而敢于在這類品種上活躍的資金顯然博弈的不是業績成長性,而是對政策的預期以及對中周期復蘇的預期。在此背景下,周期股調整空間的有限也在無形中對市場形成支撐。
就三季度中后期來看,市場仍是一個震蕩筑底期,配置上建議分三條線索展開。首先關注前期下跌幅度較大的低估值藍籌;其次關注自身景氣度處于較好狀態的行業,建議關注即將進入投資高峰期的4G通訊和電力設備制造業;最后,從風格上看,創業板整體業績增速預期偏高,進入中報披露期后面臨盈利增速預期下調的風險,建議自下而上尋找業績超預期個股,尤其是主板中業績環比出現加速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