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0 09:17:00 來源:東方財富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樓繼偉回歸財政部后,誰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的掌舵者?
日前,理財周報從匯金系券商內部人士處確認,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將出任中投公司董事長,工商銀行副行長李曉鵬將出任中投監事長。
對于中投來說,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高層變動,外界甚至用“洗牌”來形容此次的人事調整
“以前領導是財政系統的,現在是金融口的,理念和管理方式應該會有所不同。”一位在匯金系券商工作近10年的券商人士解讀。
連年海外投資虧損以及定位模糊使中投一直備受爭議,屠光紹接手中投一把手的位置,在某種意義上等同于接了一塊“燙手山芋”,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20年“老證券”屠光紹
2003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匯金公司”)成立,代表國家對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
2007年9月29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投公司”)成立,注冊資本金為20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主權財富基金之一,從事外匯資金投資管理業務。而匯金公司作為全資子公司納入中投名下。
在分工上,匯金繼續做股權投資,代表國家作為出資人長期持有重點金融機構的股權;而母公司中投公司主要負責海外運作。
2011年9月,中投公司作為股東之一、新成立的中投國際專門負責海外投資,中投公司仍保留對匯金公司的控股權,形成匯金公司主內,中投國際主外的局面。
多位市場人士分析,中投公司掌門人變動后,因為原董事長樓繼偉升任財政部長,其舊部、現中投公司首席投資官李克平應該仍會受到信任,屠的上任對中投公司的對外投資思路短時間內可能不會有太大改變。
而對于被匯金持有的銀行和券商來說,屠光紹掌舵中投,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好事。
熟悉匯金的人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樓繼偉任中投公司董事長期間,把匯金公司的權力收了很多,匯金公司所做的很多決策還是要經過中投公司點頭,大方向由中投公司來把握。”
因此,上述人士認為,屠光紹的銀行和證券背景,將在匯金公司今后對國內金融機構的動作上有所影響。
現年54歲的屠光紹,1984年獲得北大經濟學碩士學位,1989年起在中國人民銀行綜合計劃司、金融管理司工作;1991年任中國人民銀行全國金融市場報價交易信息系統中心副主任;此前,他曾在北京市委政研室、商貿部宣傳處工作。
不過,一位華北地區券商高管認為,相對于銀行,屠光紹更有所作為的是證券行業。“銀行級別高,所以匯金公司雖然控股,但話語權不強。”上述人士說。
對于屠光紹的期待,也更多的來自證券行業。
“屠光紹是證券行業出來的老人,是證券資產這塊最懂行的。他如果上任,肯定對券商的支持力度要加大。這對匯金系券商是一個大利好,”上述匯金系券商人士稱,“之前的中投公司董事長都是從財政系統、銀行系統出來的,對證券這塊并不熟悉。”
1993年,屠光紹離開中國人民銀行,轉身證券行業,一直干到2007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長。
1993年,屠任中國證券交易系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5年任中國證監會交易部主任,1997年起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2000年回歸證監會任秘書長,2002年開始擔任副主席到2007年。
2007年,屠光紹被任命為上海市副市長,主要分管財政與金融事務。他曾多次出席金融相關論壇,表達“放松行政管制,加快金融市場的創新”、“推動白銀期貨上市”、“當前發展債券市場的任務特別迫切”、“加快推進國際板的準備工作”等觀點。
一位上海券商內部人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曾有跟屠光紹打過交道的人說,他是個既懂專業又會做官的人。在激烈競爭中集體沒落的匯金系券商,正需要這樣一位掌門人。
匯金系高層大調整
匯金公司方面,掌印3年的彭純將回歸交行任交行行長,目前接任者仍未明確。匯金旗下券商高層也有所調整,中金董事長李劍閣將接替汪建熙任申萬董事長,而中投監事長金立群將赴中金任董事長。
2010年4月8日,時任交行副行長的彭純從謝平手中接過帥印,這是匯金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來首次換帥。
謝平在任7年完成了國有商業銀行的注資,并將工行、建行、中行分別送到香港H股及A股市場上市,可以說為中國金融業改革及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另外,在2004年到2007年證券公司全行業綜合治理期間,匯金和建銀奉國務院之命,以準國有機構性質的金融機構重組平臺進入,控股和注資重組了8家券商,包括華夏證券(現為中信建投證券)、北京證券(現為瑞銀證券)、齊魯證券、西南證券、國泰君安證券、申銀萬國證券、銀河證券、南方證券(現為中投證券)。加上對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宏源證券的控股權,匯金、建銀總計控股10家券商,幾乎占了當時國內券商數量的三分之一。
這被外界評價為一次成功的抄底。在2005年中期每股5毛錢都賣不出去的券商股,到了2007年治理收官之后,得益于牛市,匯金手中的股權增值數十倍乃至上百倍,成為一塊人人垂涎的大肥肉。
然而,上述一系列動作也讓匯金給外界留下“強勢”印象,一度被戲稱為“金融國資委”,外界也常用“鐵腕”來形容謝平,其與旗下券商的關系一度緊張。
“其實當時銀河證券并不希望匯金注資,認為企業質地我都搞好了,只要熬過這段時間,沒兩年我就能掙回來。這也是導致老銀河人與匯金關系一度緊張的原因。”一位熟悉匯金的人士稱。
“彭純接替謝平之時,正是謝平與上海金融工委關系緊張之時,雙方在國泰君安和申萬的管理問題上存在矛盾。”上述人士稱。
2010年年初,胡關金正式向銀河證券請辭。2010年8月,具有匯金系背景的李永飛無奈離開申銀萬國副總裁的位置,“匯金系”高層在下屬券商水土不服的問題顯現。
而謝平卸任后,原交通銀行副行長彭純接掌匯金,則被認為是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兩家券商的利好消息。
彭純在任期間,匯金在2011年10月和上海國際集團完成了關于雙方將手中各自持有的申銀萬國與國泰君安股份進行置換,置換完成后匯金將持有申銀萬國55.38%的股份,上海國際集團持有國泰君安45.09%的股份,由此匯金參股的券商減少一家,國泰君安解決了“一參一控”的問題。
“彭純的工作思路跟謝平不一樣,而且他是上海出去的,可能和地方金融工委的關系也會處理得好一點。”一位申萬中層稱。
但是,在證券行業經驗并不豐富的彭純在位期間,匯金系券商在券商行業大發展的形勢下集體萎靡,銀河、中金沒落,申萬名氣大減,中投證券治理混亂,這也是彭純給繼任者留下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而且,匯金與旗下券商的關系也尚未理順。2011年11月,匯金嫡系胡長生空降中投證券,欲加強控制權并進行業務革新,但目前中投內部治理混亂、人員流失嚴重。
繼丁國榮、汪建熙后,申萬又將迎來一位匯金系背景的董事長,原中金董事長李劍閣將接替汪建熙坐鎮申萬。
據申萬內部人士透露,汪建熙因身體原因將退休,可能不再回匯金工作。
而擺在李劍閣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推動申萬上市。申萬在2011年通過與國君換股轉為央企后,時任董事長的丁國榮,就表示力爭在2013年實現上市。
屠光紹的整合重任
對于屠光紹來說,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接穩中投公司這塊燙手山芋。
中投公司此前發布的2011年年報顯示,公司去年境外投資組合收益率為-4.3%,為中投公司2008年首次披露年報以來業績表現最差的一年。
2008年至2010年,中投公司收益率分別為-2.1%、11.7%、11.7%,算上2011年的收益率,累計年化收益率僅為3.8%。
不過,2012年形勢稍微好轉。中投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中投2012年海外投資表現將好于去年并實現盈利。
而在國內,匯金的角色正悄然發生轉變。根據成立初期匯金的解釋,匯金公司根據國務院授權,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出資額為限代表國家依法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和履行出資人義務,實現國有金融資產保值增值。匯金公司不開展其它任何商業性經營活動,不干預其控股的國有重點金融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也就是說,匯金公司是國務院維護金融穩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一個“工具性”公司
不過,2011年9月,中投公司旗下擁有匯金公司與中投國際之后,匯金更加迫切需要體現大股東的權益與監管職能,其將注資銀行的成功經驗帶入其他金融領域,逐漸擴大金融控股的范圍。
匯金公司官網顯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匯金參股控股機構總數已經達到19家,持股占比50%以上的機構有10家。這19家機構中,有工農中建、光大、國開6家銀行,有中再集團、新華保險、中國出口信用保險3家保險機構,有申萬、中金、中投、中信建投、瑞銀5家券商(去年合計總資產1655億元),有建銀投資、中國銀河金融控股2個控股公司,以及3家其他機構。
而三年前,匯金的金融版圖中只有6家大型商業銀行、2家證券公司、2家綜合性機構,以及1家保險公司等11家機構。
匯金在最具發言權的券商身上并沒有嘗到甜頭。過去幾年,受“一參一控”的限制,這部分資產反而成為匯金的拖累。匯金系券商始終未能在A股上市,同中信、海通等上市券商的距離逐漸被拉大,甚至被國信、平安迎頭趕上。
去年年底銀河證券獲特批上市,拉開了匯金系券商上市的序幕。目前銀河H股掛牌在即,申萬也在摩拳擦掌。
2013年5月31日是匯金系券商“一參一控”達標的最后期限,擁有中金、銀河、中投、申萬絕對控股權的匯金系整合也迫在眉睫。
之前市場曾傳聞銀河將成為匯金整合旗下券商的平臺,業績不佳的中投則是第一個整合目標,不知屠光紹的上任會對這一傳言產生怎樣的影響。(田小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