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8 09:12:00 來源:證券時報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王東明稱,未來我國證券行業將演變出上千家乃至數千家擁有各自細分市場的券商。綜合性大公司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差異化、高附加值的產品與服務,即在賣水果的同時,還提供個性化的水果沙拉。
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日前表示,在新的競爭環境下,證券行業將分化為專業化的“精品店”路線與綜合化的“大商場”路線。券商在賣水果的同時,也要提供個性化的水果沙拉。
未來券商或達數千家
券商創新發展后的選擇路徑是綜合化,還是專業化?這個困惑券業近20年的問題再次擺在券商面前。此前,國信證券總裁胡繼之曾提出,未來的行業競爭可能是以某一個點帶動,進而發展成一個面,傳統大而全的發展模式未必能贏得未來。
王東明此次表示,券商傳統的承銷、經紀、資產管理、自營這些封閉運營的商業模式好比銷售各種水果的水果攤,服務嚴重同質化,競爭也白熱化。新的競爭環境下,傳統的“大而全”、“小而全”模式將被終結,專業化公司做精做深,綜合化公司做大做全。專業化路線在于專注與優勢的延伸,綜合化路線可以通過提前布局、充分發揮協同效應勝出。
國外經驗可佐證王東明的觀點。例如美國投資銀行類公司的數量從1987年的9500多家下降到1996年7600多家,進入21世紀后這一數字穩定在4000多家。目前美國的投行生態為,既有高盛、美林這樣的綜合性大投行,也有愛德華瓊斯這樣專注于社區的經紀商。
王東明預計,未來我國證券行業將演變出上千家乃至數千家大小各異、擁有各自細分市場的券商。資源豐富的綜合性大公司,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差異化、高附加值的產品與服務,即在賣水果的同時,提供個性化的水果沙拉。
中信證券正在為這一前景而布局。2009年起,中信證券便開始大力發展資本中介業務。據王東明介紹,資本中介的實質是資本+客戶+牌照,需要公司的資金資源、客戶資源與牌照資源相互協調與配合,為客戶投融資需求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其核心是券商通過創造各種產品和充當交易對手,為客戶提供流動性和風險管理服務,滿足客戶不同的融資和投資需求。該方式雖然使用資產負債表但自身并不承擔過多的市場風險,主要賺取不同產品的流動性溢價和風險溢價。經過4年持續的投入與發展,中信證券業務種類已涉及固定收益、股票做市或交易、大宗經紀、另類投資等許多品種。
創新需四方面政策支持
王東明稱,現階段券商創新還需要的政策支持包括以下四方面:
其一,在融資方面,建議允許四大國有銀行同券商進行同業拆借;取消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不超過注冊資本80%的限制,爭取將額度上限提升至凈資產或凈資本的80%;建議取消債券發行凈資產40%的規模上限,轉而依靠風險減值準備和凈資本指標進行整體限制;銀行間市場融資成本更低,流動性更好,建議嘗試讓券商在交易所市場和銀行間市場同時進行融資。
其二,在海外融資方面,王東明建議券商可為海外子公司進行擔保。為解決券商參與境外的回購市場甚至拆借市場以及跨境結匯問題,允許券商能向中國人民銀行和外管局爭取筐投(QUANTO:Quantity Adjusting Option,是指標的物以貨幣A計價,但以貨幣B來結算的現金交割型衍生性金融商品。)資格,代理國內客戶買賣境外相關產品。
其三,希望規劃中的大金融機構牌照管理、整合大股權業務、整合機構銷售業務能夠盡快出臺相關細則,有效指導市場主體的改革。
其四,王東明稱,券商與商業銀行的實力懸殊,建議券商股權開放給商業銀行、保險等機構時,銀監會、保監會對等將其股權開放給券商。
此外,柜臺的未來關系著資本中介業務能否大發展,關系著我國券業能否成功轉型,關系著券商能否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關系著中國“兩多兩難”問題能否有效解決。王東明特別建議監管部門處理好券商柜臺交易平臺與資本中介業務的關系。
(游蕓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