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22 07:16: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1月21日,中央結算公司發布通知稱,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立債券賬戶,可以中國證券業協會出具的備案確認函替代證監會對該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批準文件。
“手續上的問題解決了。”一位證券公司內部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央結算公司發布的這個通知對于想進入銀行間市場的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來說,相當于打通了最后一個環節。
備案制取代證監會批文
2012年10月19日,證監會發布了修訂后的《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及《證券公司定向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對券商資管行業“松綁”。
不僅資管投資范圍增加了大集合產品的中期票據、保證收益及保本浮動收益商業銀行理財計劃;小集合允許投資證券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投資品種、銀行間市場交易的投資品種、金融監管部門批準或備案發行的金融產品;定向資產管理,則允許投資者和證券公司自愿協商,合同約定投資范圍。
此外,在產品的監管批文程序上,也由備案制取代了批文制。去年10月,中國證券業協會正式發布的《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規范》要求證券公司應當在發起設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后5日內向協會備案,明確規定證券公司可以電子形式簽署資產管理合同。
據媒體報道,自從2012年11月西藏同信證券在券商資管新政后發行了首個按照新規備案的集合理財計劃后,已有百余只新產品面世。
“但是,之前由于央行管理的中央結算公司在開戶方面的手續流程還沒改變,程序上還要求有批文,而證監會和證券業協會那邊已經取消了批文制,兩邊對不上,所以新政實施到現在,還沒有一個產品能在銀行間市場開立賬戶。”上述券商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手續問題已經明確,相信很快就有券商集合理財計劃產品在銀行間市場正式“面世”。
此外,中央結算公司在通知中還要求,“同時發行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證券公司應提供承諾函,承諾該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
多家資管產品已備案公示
在中央結算公司此次通知發布的前一個工作日,也就是上周五(1月1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已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13支券商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備案確認函。包括渤海、華創、安信、國泰君安等多家券商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均獲得備案確認。這為其盡快獲得銀行間市場的債券賬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債券市場分為了兩個主體,一個是由證券系統主要管理的交易所市場,一個是由央行管理的銀行間市場。兩個市場的割裂對中國債券市場整體的發展并無好處,促進兩個市場聯合互通的呼聲一直存在,去年以來,這一進程取得了明顯的進展。
2012年4月,公司信用類債券部際協調機制成立暨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由部際協調機制召集人、央行行長周小川主持,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出席會議,并審議通過了《公司信用類債券部際協調機制議事規則》。
如果說此次會議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效果,那么2012年11月,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批準了10家證券公司的非金融企業債主承銷商資格,則為兩個市場的互聯融合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此次為券商資管介入銀行間市場放行,則進一步豐富了券商在這個市場的“資質”。
“券商的產品進入銀行間市場,對整個市場的運行應該不會產生太大的波動,估計進入市場的資金就在幾百億元左右,相對于龐大的銀行間市場來說并不算大。”一位商業銀行金融市場部門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券商進入市場還需適應新的投資方式。
央行2013年初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12年11月底25.6萬億的債券市場債券托管量中,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托管量為24.6萬億元,占債券市場債券托管量的96.2%。(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