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1 09:44: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一年存3千,連續存3年,10年就有可能拿到100多萬!而且這樣的投資基本不存在風險!如此美事讓泰興市河西村一眾60多歲村民心動不已。懷著美好的致富夢,村民們傾其所有購買了太平人壽“智勝投連險”。遺憾的是,悲劇也隨即拉開序幕!
人民日報近日撰文指出:當今中國,農民仍然是負擔最大、保障最少的一個群體。在農民的土地權益被提到政府議事日程之時,農民的消費權益仍然處于被忽視的狀態。如果說,假種子讓農民一年辛勞付諸東流的話,那么假保險就讓農民一輩子的血汗錢毀于一旦!
緣起:太平人壽描繪農民致富夢
2007年8月后,江蘇泰興市河西村40多位村民,在太平人壽業務員組織下,來到他們心中的大城市——泰州,參加太平人壽中支公司產品說明會。村民年齡大都在60歲上下,皆為地道普通農民。
興奮的村民所不知道的是,太平人壽即將推銷的產品,是保險業最復雜也是風險最大的投連險,因于2002年引起全國性退保風波而臭名昭著。而在他們走進會場的那一刻,第二次投連險退保風波已經蔓延全國多個城市。
“保險公司告訴我們,3000元為一股,連續交3年,老年后就可以獲得10萬元。”2013年3月16日上午,70歲的王和清老人告訴記者:“太平人壽舉了一個美國人的例子,說這個美國人這樣買的保險,10年他就獲得了100多萬元的收入。而且保險公司說風險很小,具體風險沒怎么提。”
王和清老人的描述獲得了在場其他老人一致認可。據記者調查,王和清老人為了聽產說會,前后一共去了4次。當記者反復跟他確認,太平人壽有無跟他們說明“老年”指多大年齡時,王和清明確告訴記者,保險公司肯定沒有說。
記者隨后與太平人壽江蘇分公司進行求證,截止本文發稿,太平人壽沒有對上述任何細節提出異議。
“老人們聽后,就回來宣傳叫大家買。有的老人自己買,有的就叫自家小孩買。”67歲的史冬梅既是太平人壽的業務員,又是太平人壽的投連險忠實客戶,她告訴記者:“我們這里一共有15人買了這個保險,小孩買的大約5到6人,其余都是這些老人買。”
據調查,69歲的孔祥仙一開始就買了4股(份保險),后來還追加幾股,共“投入”4萬2千元;67歲的史冬梅不但自己買了2股,投入2萬3千元,還讓自己的愛人、妹妹都“投入”購買太平人壽“智勝投連”險。
“對我們這些沒有其他經濟來源的農民來講,這些都是我們一輩子的積蓄!”史冬梅老人反復說到。
夢破:收益全無本金縮水退保難難難
2007年買了保險后,2008年、2009年,村民按照太平人壽介紹,每年每股存入3000元。興奮的村民一直期待收益來臨的那天。2010年,以為已經交完保費的村民們,迫不及待的來到太平人壽泰興支公司查看賬戶收益。結果他們發現,太平人壽當初描繪的致富夢,被殘酷地擊破了。
2010年,村民發現自己交了9000元的每股(指每份保單)賬戶上,只剩下下8000元錢左右。到了2011年,村民發現每股賬戶上只剩下7000元錢左右。不但沒有當初太平人壽承諾的高收益,連“本金”都在一年一年縮水。村民最終這時意識到自己上當了。
“2011年10月份,出事了!村民們開始鬧!出大事是在割麥子的時候,大約在2012年的5月份。66歲的陳玉春鬧得最兇,他帶著大家一起到公司去鬧。”史冬梅老人說道:“大家多次到太平人壽去鬧,但是公司始終說,本金縮水主要是因為金融危機,想回避責任不肯退本金。”“金融危機總不能讓我們老百姓來承擔吧?!”孔祥仙老人說道。
根據公開資料,在村民們購買投連險的3年間,由于保險公司的嚴重誤導,將高風險投連險以高收益名義,賣給不合適人群,第二次全國性退保危機已經蔓延全國。2008年9月份,在保險大省山東,監管機構共收到了投訴案件233件,客戶要求全額退還保費。10月份,生命人壽天津分公司遭遇大批投保人集體退保。有的公司投連險退保率高達50%,一些公司高管被集體撤職。2007年熱銷的分紅險再次遭遇滑鐵盧!不幸的是,河西村村民也深陷其中。
維權:河西村民要本金太平人壽出奇招
河西村民反映,大家多次向太平人壽泰縣公司追討本金和銀行利息,但太平人壽始終回避責任,以種種理由欺騙村民。
奇招一:要退本金先找業務員。當初村民一起到太平人壽討要本金時,太平人壽說要向討回本金,必須先向業務員拿回傭金。孔祥仙老人回憶,2012年8月15日,陳玉春、孔祥仙、葉鴨山、葉扣華4名代表到泰興支公司去交涉,上級泰州公司來了4個人負責接待。為首的風經理跟我們講:公司拿到業務員的傭金后,才能返還你們的本金。
奇招二:分開談話簽訂保密協議。村民反映,隨著村民索要力度加大,太平人壽態度開始有所變化,負責接待村民的工作人員級別也越來越高,先是泰州公司派人協調,最后江蘇省公司也來了一個姓宋的經理參加。但一些讓村民不能接受的事情又發生了。村民回憶,到了公司后,太平人壽把我們一個一個分開來談話。跟村民講,要拿到本金必須簽保密協議。本金先給一部分,扣一部分作為押金,如果其他村民知道了,這部分押金就不給了。“太平人壽的意思就是,帶頭鬧得兇的人就有本金拿,不會鬧得其他人就不給了!”孔祥仙老人氣憤地告訴記者。
奇招三:鬧得兇多拿錢。2012年9月5日,村民再次到太平人壽泰州中支公司討要本金及利息損失。泰州的吳經理和江蘇分公司的宋經理接待了他們,去了后就把他們分開來一個一個做工作,而隨之讓他們驚訝的事情發生了。“他們給鬧得最兇的陳玉春1000元錢,作為利息補償;給其余去鬧的4個村民一人300元補償;沒有去的村民就什么都沒有得到。”史冬梅說道。
反思:兩次投連險退保潮與保險誠信文化缺失
我國投連險遭遇退保“滑鐵盧”有兩次,一次是在2003年,一次是2008年。引發危機的表象都是資本市場不景氣,而深層次原因,主要還是保險行業的銷售誤導。
2001年,平安保險引發的的投連險退保事件迅速席卷全國。投連險原本是“壽險市場轉型的標志性產品”,轉眼之間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都在喊打。2003年前后,各保險商被迫停售投連險。
2008年,投連險退保潮再次上演,是誰導演了這場戲?誰讓投連險再一次引得投資人信心膨脹之后,又一次粉碎了它。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對記者說:“不該賣投連險的業務員,將投連險賣給了不該買投連險的客戶。”
部分保險代理人誤導銷售一直被社會詬病,他們夸大投資收益率,現實的“低收益率”與宣稱的“高回報”南轅北轍。誤導消費者的事件屢見不鮮。退休在家的劉女士告訴記者:“當初我去銀行,理財顧問對我說,該款投連險收益可高達88%,保本絕對沒問題,哪料現在原本的養老保命錢已從8萬跌到了5萬,虧損3萬。劉女士表示要投訴到底。
中國人民大學保險系主任張洪濤也表示,保險公司往往只說好的一面,國內的投資連結保險的宣傳容易誤導客戶,這也說明有關部門對投資連結保險的監管還存在明顯的不足。
追問:農民消費者權益誰來保護
太平人壽這種明顯不適合農民的假保險,為什么能夠在農村市場泛濫?誰來保護農民的消費者權益?
人民日報今日指出:假貨劣貨涌向農村,固然與農村消費者維權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差有關,但政府相關部門監管乏力、缺少作為也是重要原因。造假、售假者之所以“相中”農村市場,很大程度上在于,那里是監管“盲區”,造假售假“方便安全”。
人民日報刊發文章表示,當今農村消費群體構成的變化:文化程度高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都涌向城市,留在鄉村的更多的是老人與兒童,在消費市場上,他們明顯處于弱勢地位,消費知識、維權意識與能力相對不足,活動范圍相對狹小,對身邊商品的依賴程度較高。所以,建設新農村,讓農民過上好日子,能有尊嚴地活著,維護其合法的消費權益必不可少。凈化農村消費環境,提供規范的市場服務,是當今農民的迫切需求與訴求,政府責無旁貸。
河西村村民的本金有無得到返還,史冬梅老人有無得到公平對待,太平人壽如何處理投連險退保事件,請繼續關注后續推出的《太平人壽投連險退保風波》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