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9 09:45:00 來源:南方報業網-南方日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洋奶粉不斷以配方升級等噱頭提價。新華社發
一罐900克嬰兒奶粉三年內從300元攀升到600元,“配方升級”、包裝瘦身等花樣百出
“三年前,一罐900克的嬰兒奶粉賣到300多元,我都覺得很貴了,沒想到現在最貴的奶粉售價已攀升到600元,這讓我們作為普通消費者,怎么承受得起喲。”昨天,一位廣州媽媽向記者抱怨說,國內洋嬰兒奶粉價格年年上漲,有的一年漲一次,有的一年漲兩次,售價節節攀升。
記者日前走訪廣州市場發現,目前在廣州各大賣場、嬰兒專賣店里銷售的嬰幼兒奶粉多個品牌都推出400元一罐以上的高端,甚至近600元/罐的超高端產品,多家賣場負責人稱,奶粉價格越貴越受人追捧。亨氏大中華區總裁司馬瀚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奶粉價格是世界最高的市場之一,但奶粉價格高并不等于質量最好。有業內人士認為,洋品牌們利用中國消費者不成熟的消費心理,不斷強化“越貴質量越好”的消費理念,人為制造多種噱頭提漲。
現狀 中國嬰兒奶粉全球最貴
中國嬰幼兒奶粉全球最貴已成為業內外共識。
記者昨天走訪廣州部分賣場看到,多個品牌爭相推出多種所謂價格越來越貴的高端、超高端新品。在廣州天河北路的華潤萬家超市,記者看到貨架上擺售的新加坡進口惠氏啟賦嬰兒配方奶粉,1段900克售價為408元;法國原裝進口的合生元超級呵護嬰兒配方1階段奶粉售價為486元;丹麥原裝進口雅培有機珍品菁智嬰兒配方奶粉1階段售價435元。在另一家,記者看到有一款宣稱原裝進口的嬰兒奶粉產品,售價為598元。
一家大型連鎖超市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消費者購買200-300元奶粉最多,價格在400元以上的奶粉也比較受歡迎。
廣州媽媽楊小姐告訴記者,她經常通過代購方式購買奶粉,原因是國內的奶粉價格太貴了,以德國原裝進口的特福芬有機嬰幼兒奶粉為例,其中2段在國內售價為360元600克,但她托朋友在德國當地購買,2段價格約為10歐元,折合成人民幣僅81元,國內售價為德國的4倍多。
據AC尼爾森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市場,位于200元-300元價格區間的高端奶粉銷量最大,占到總銷售量的42%。但另一個趨勢則是,300元及以上的高端奶粉銷量增長十分迅速,從2011年的4%已經提升至今年3月的9%。另一資料顯示,在全球高端奶粉銷售中,中國占比已經超過90%,全球平均則低于60%的水平。
探因 “越貴越好”消費觀推高價格
最近,雀巢“超級能恩嬰兒配方”奶粉突然瘦身,包裝由原來的900克變成800克,價格仍保持在351元不變。有消費者計算,此番雀巢奶粉“瘦身”,變相漲價幅度達11%左右。這也是今年以來雀巢奶粉二度提漲,今年4月,該品牌旗下奶粉已平均提漲10%。
事實上,包括美贊臣、雅培、惠氏、多美滋、雀巢等主流洋品牌嬰兒奶粉近年來已形成“每年一漲”或“每年二漲”的慣例,奶粉售價持續遞增,一罐900克的奶粉或以配方升級,或以換包裝等名義爭相“奔四”、“奔五”,甚至“奔六”。值得關注的是,記者發現,這股“拚高價”風氣目前正在悄悄從嬰幼兒口糧中最重要的一段奶粉,向二、三、四段奶粉蔓延。
國內嬰幼兒奶粉價格節節攀升,始于2008年國內乳業爆三聚氰胺事件后,國內本土奶粉集體遭遇誠信危機,洋奶粉趁勢大舉搶占國內市場份額,同時在價格上也不斷“創新高”。
“中國嬰兒食品價格居高有兩個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本土很多消費者,認為價格越高,感覺這個產品的質量就越高。如果推出一款價格偏低的奶粉產品,反而不一定能為當地消費者所接受。”亨氏大中華區總裁司馬瀚分析,消費者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思路,似乎價格越高,質量越有保證。
另一個原因是,國內奶粉產品供應鏈長,經銷環節多,也造成國內商品價高。司馬瀚解釋說,如從生產商到商店,過程中就有很多經銷、批發、零售環節。再加上某些生產廠家在整個價值鏈的環節希望獲得更多盈利,這就讓最終的消費價格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質疑 洋奶粉制造噱頭提價
有業內人士質疑,洋品牌們在國內爭相“拚高價”,大多是人為制造。該人士擔心,目前洋品牌們利用中國消費者不成熟的消費心理,不斷向消費者強化“越貴質量越好”的不正確消費理念,將會使國內奶市場發展不健康。
“食品更高的價格不一定等于更高的質量。”司馬瀚強調,更高的價格不一定等于更高的質量。“關于價格與質量,有一個上升的曲線,到一定峰值后,價格再上升也不一定等于質量的上升。”
“高價格不一定就意味著高品質。”美贊臣總裁和首席執行官Golsby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同樣指出,市面上有一些公司利用了社會上消費者覺得高價格等于高品質的想法來獲取利潤,“我們給中國消費者的建議是,向營養專家咨詢到底什么樣的產品更適合孩子。”
國內乳業資深專家王丁棉曾一針見血指出,一些洋品牌奶粉在中國市場奉行兩個經營原則,一個是高價,一個高利潤。“內地洋奶粉與國外奶粉的價格差之所以這么明顯,是因為其在中國市場一開始就以高價來確定市場定位,并不斷謀求高利潤。”此外,相比洋品牌奶粉高達80%到100%的毛利率,國產品牌奶粉的毛利僅為40%上下,其純利更是難以相提并論,但在生產成本上,國產品牌奶粉并不明顯低于洋品牌奶粉。
亨氏大中華區總裁司馬瀚認為,讓消費者支付高價購買奶粉,這樣的格局不可持續,“隨著中國本土的乳制品行業越來越快速發展,取得越來越高的可信度,市場的競爭必然會更加激烈,從趨勢上來看,會帶來價格的下降的。”他表示,亨氏希望能“慢慢地”說服消費者,并在中國執行“價格合理”的策略。
(歐志葵 實習生 黃海霞)